高盛:中国面临“双目标困境”金融监管或将放松

分析师预计,2018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可能减弱,因此政府需要在“稳增长”和“稳金融”之间做出权衡。

2018年3月13日,工人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施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宏观政策目标已经原先的单一目标稳定增长转向双重目标,即在保持增长稳定的同时维护金融稳定。但由于2018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可能减弱,因此政府需要在两个目标之间做出权衡。

高盛在3月13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在面对“双重稳定性困境”时,政府可能不得不牺牲其中一个目标。例如,略微放松金融监管,或者略微降低增长目标,而前者是更有可能的选项。此外,“双目标困境”还加大了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事实上,从周期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利率水平略微偏高。

“在宏观审慎政策承担更多维护金融稳定性职责的情况下,利率应当、也有可能略微降低。不过,从金融稳定性角度,利率水平也不宜过低。”高盛在报告中说。

自2016年末以来,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要的任务。高盛指出,稳增长的重要性相对有所下降,今年预算内赤字率的下调在某种程度上即反映了这一点。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中国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自2013年以来首次调低预算赤字率。

“政策目标从维持单一稳定性转向维护双重稳定性,这将影响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基建增速乏善可陈。”高盛在报告中说。

高盛指出,随着内在增长因素和外部需求趋弱,中国在过去数年里依靠双位数增长的基建投资来支撑经济增长。但到了2017年,周期性趋势发生了些微变化。2017年,以美元计,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9%,创自2014年以来新高。同时,基建投资增速则从2016年的17%大幅放缓至10%左右,为2013年以来最低。

高盛表示,金融风险的累积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财政体制引起的,其中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中国的财政体制是高度分散化的。地方政府承担了沉重的支出责任,但掌握的财政资源有限。这使得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收入、预算外借款,以及预算内的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来完成支出责任。”高盛在报告中表示。

另一方面,结构性和周期性的因素又使得基建投资必须保持长期高速增长。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政府担心的金融风险,包括宏观杠杆率上升、地方债务相关风险、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

高盛认为,基于任何一种增速目标,强劲的外部需求都将降低国内刺激(主要通过基建实施)的必要性。同时,由于基建投资增速与金融稳定性风险正相关,政府对金融风险的容忍度降低可能导致基建投资增长放缓。而这正是2017年发生的情况。倘若政府对于金融风险过度担忧,抑或出口环境弱化,则可能会给稳增长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2018年,高盛表示,出口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的支撑可能相对减弱,而政府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仍然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稳定性目标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会上升。高盛建议,从一些具体的指标,如出口增速、货币政策以及地方发改委批准的基建工程数量等,来观察潜在的政策方向变化。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