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飞——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我没有高调的资本”

“得意时不要太得意,失意时不要太失意”,周群飞常说,父亲的教导让她终生受益,无论成功、还是挫折,都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作者 | 周修文

编辑 | 子木

3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8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统计了全球白手起家的十亿美金女富豪,这是胡润研究院第八年发布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

48岁的周群飞以615亿元财富位居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榜首,财富比去年上涨45%。周群飞最初在深圳创业,从做手表玻璃起家,2000年开始做手机玻璃,跟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成为触屏行业龙头。蓝思科技2017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

从创业开始的这30多年时间,周群飞相继创办了11家公司,“经历过日工夜读、白手创业的艰辛,体会过金融危机的剧痛,尝到过产业转型的压力和激烈竞争的残酷。”从一个流水线女工逆袭成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周群飞自己称:“对这些符号性的身份没有太多感觉,我依然是一个背起双肩包抬脚就走的人”。

比起其他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周群飞的原生家庭显然更困窘: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事故中被炸瞎双眼、炸掉两根手。父亲年轻时候就是个篾工,会做竹背篮,失明后的父亲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三个孩子。

父亲对周群飞的影响很大,他请人教她念三字经,要她抄写《增广贤文》。周群飞称,自己比较喜欢去搞创新、研发也跟她父亲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父亲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拜过很多师傅。

周群飞在湘乡的祖宅

周群飞很小就要为生活打拼,每天背着竹篮到山上砍柴、砍竹子、打猪草,然后回家喂猪、喂鸡,为生计分神,周群飞成绩属于中等。读完初二后,15岁的周群飞选择了辍学去广东打工。

年轻时的周群飞

周群飞为方便半工半读,特意把打工的首站选择在深圳大学附近的澳亚光学。在她看来,知识技能掌握在自己手上,比什么都安心。7年的打工生涯里,周群飞考取了会计证、电脑操作员证、报关证,还有一张B牌驾驶证……不仅如此,她还抽出时间用积蓄开了家服装店,学习到门店的经营、货源渠道管理等实务知识。

周群飞曾在打工工厂时使用的工作证

白天打工,晚上进修的周群飞很快对枯燥的工作感到了厌倦,“一片普通的玻璃原料,再切割、仿形、抛光就可以出货了,设备全是旧机器翻新的,工艺也不齐全,员工吃、住、工作都在那栋小楼里。”周群飞想要去更广阔的天地,于是她写了辞职信。厂长找到周群飞,要求她留下,并给她升职,主管正在筹备的新部门:丝网印刷部。

全新的部门、全新的工艺知识、全新的工作流程以及绝对高级别的管理手段,而这些“全新”,一切都得靠她自己全力担当,没有任何人可以教她,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周群飞借来一本《丝网印刷》的书,对着书本开始自己摸索,突破技术上的难点。

坚持学习的习惯对于周群飞后来领导公司大有助益。“我要去领导他们的时候,首先我必须自己要懂,也不完全说是那个时候学了就懂,但一定要不停地要学习,不停地去增值。其实领导这么一大帮人才,压力还是有的,何况我还是一个女人,所以永远都不能放弃学习。”周群飞说。

1990年,澳亚光学搞扩建,但厂房建到一半停工了,老板准备撤资。周群飞毛遂自荐:“成了,工资随你定;失败了,我给你打一辈子工。”老板决定让周群飞去试一下。工厂建成投产后,主要是为手表玻璃印字和图案。周群飞将自学掌握的丝网印刷技术应用到工作中,产品效果不错。三年后,这个工厂在她手上成为公司效益最好的厂。

但好景不长,周群飞跟老板的经营理念出现了分歧,加上工厂里老板的亲戚越来越多,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周群飞最终选择了离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93年3月18日,周群飞带着工作几年攒下的近2万港元,与亲戚一起在深圳宝安区租下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民房,开始了创业生涯。当时才23岁的她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她会遭遇到无法想象的苦难。

刚开始创业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既要拉订单,又要做生产,当局面一点点打开时,又一窝蜂地拥进来很多加工厂,新挤进来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利润也变得越来越微薄,同时,上下游企业不断洗牌,给公司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客户上半年合作得好好的,下半年就不见了踪影,很多货款收不回”。为此,“整整三年过春节,我和先生都没回过老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本就回收艰难的货款更加没了着落,一些客户无法支付之前约定的加工费,就把一些旧设备折价给她。迫于无奈,公司只得接受客户使用废旧设备作为偿还。周群飞利用这些废旧设备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手表玻璃生产线,完善了公司在手表玻璃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业务范围得以拓展。

2001年,周群飞偶然接触到了给一家国内手机厂商生产手机视窗玻璃的机会,为此,周群飞和一个朋友合资成立了蓝思科技,周群飞主要以设备和技术出资,而后者以200万资金出资,准备进入手机视窗玻璃领域。那时市场刚刚起步,收入并不如预期理想,收款很难。朋友见状跟周群飞表示要撤资,公司顿时陷入困境。周群飞被“逼上梁山”,不得不选择卖房以保证工人正常的工资发放。

合伙人撤资并没有打垮她,周群飞反而靠着和国内手机厂商在玻璃屏上的合作成功,使得蓝思科技成功从手表加工制造转型到手机玻璃屏幕上,这也才有了之后蓝思科技与国际手机厂商的合作。“蓝思,其实是‘镜片’英语单词‘lens’的谐音。”周群飞说,“取这个名字,也成就了我。外国客商在网上一搜‘lens’,就会跳出蓝思科技公司。”

与国际手机厂商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蓝思科技与摩托罗拉合作,但摩托罗拉方的工程师对手机玻璃屏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新的玻璃屏在一定高度自由跌落后不能破碎,使用中的手机如若玻璃破碎亦不会伤人。

技术工艺压力、资金压力、产能压力三大压力压将下来,周群飞亲自下到一线与技术人员经过3天3夜的反复实验,攻克了通过离子交换提高玻璃韧性的难题,终于做出了让客户满意的样品,也赢得了摩托罗拉的订单。

但蓝思这个大单却引起了竞争对手的不满,该公司因技术指标未达标并没有得到摩托罗拉的认可,他们干脆联合上游的日本原材料供应商和香港代理方,牢牢限制了蓝思科技的原材料供应。一面是得来不易的国际大客户,一面又被竞争对手扼住了上游原材料的喉咙,周群飞感到了绝望,“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想跳轨算了”。

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周群飞干脆另辟蹊径,去寻找另外的原材料合作方,并改进了生产技术。新材料很快得到了摩托罗拉的认证,蓝思生产线得以继续运行,周群飞也如期履行了合同。“谢谢竞争对手,成就了今天的蓝思科技和我。”

之后,三星、诺基亚、HTC等国际手机品牌纷纷登场。真正带给蓝思二次腾飞的是苹果,2007年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猛烈来袭,玻璃触摸屏的出现,要求手机达到更大,更不易碎,更轻薄等玻璃的极致,而对玻璃技术研究深入的蓝思,最终成为苹果全球的主要供应商。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玻璃面板有了巨大的需求,蓝思科技的收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 库克和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

2015年3月18日,蓝思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那一年,蓝思科技创下“营收第一,净利润第一、资产总计第一、首发后总股本第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一、董事长薪酬第一”六项纪录。这让一直低调的周群飞火了,“得意时不要太得意,失意时不要太失意”,周群飞常说,父亲的教导让她终生受益,无论成功、还是挫折,都用这句话警醒自己,她坦言,“自己没有高调的资本”。

2015年3月18日,蓝思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董事长周群飞在敲钟仪式现场。

尽管“做第一有很大压力”,但周群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并不希望我的企业规模是最大的,而希望是最有创新力的。因为规模大并不代表实力,相反,在这个技术迭代相当迅速的智能手机行业,规模往往意味着不灵活。”

“不继续投入研发就是等死。”2011年公司就开始研发蓝宝石、精密陶瓷、3D曲面玻璃等技术。2016年上半年又投入6.8亿元研发费用,3D曲面玻璃生产工艺得到不断改进,部分关键工艺取得重要突破,蓝思科技2016年上半年申报的专利就达244项。

2018年3月,周群飞继续为企业创新和弱势群体建言发声,呼吁为专利申报提速,“缩短专利审批,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会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研以致用’,有助于形成以科技创新引领创业、以万众创业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线上,蓝思科技面临着更多竞争与挑战,对于未来,周群飞依旧保持着创业时的那份自信与坚定。在周群飞看来,蓝思科技的高度是由蓝思人“做技术的带头人,做行业的领跑者”的态度决定的。从手机应用视窗,到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他们一直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从未止步。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