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探究——打造一个智能企业

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可知,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都无法适用区块链技术,只有客户价值形态与区块链完全相符。

企业进化到今天,组织管理必然走向智能化,如同智能手机的出现道理一样,管理逻辑+先进技术=智能化系统,这项先进技术是不是区块链意义并不大,总之必然会有类似的技术出现,彻底终结传统管理模式,智能时代只有智能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如今,区块链技术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大有遍地开花之势,不仅让人思考在组织管理领域又会有何表现?

在《搞区块链找死、不搞区块链等死》一文提出这个鲜明的观点,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传统组织中应用的话,就是这个结果,很多读者反馈没有充分理解,本文将通过传统组织形态特征进行说明。

如何才能让区块链技术发挥出效果?只有改变传统组织形态,进化为一个新组织时,区块链技术就会变得如鱼得水。同样本文也将用新组织形态特征进行说明。

理解什么样的组织才适合区块链技术?需要从组织形态进化规律谈起。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也是传统企业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称之为新组织。从精英价值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转型恰恰处于这个阶段。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股东价值形态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出现,今天依然存在但数量越来越少;精英价值形态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出现,成为了今天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称之为新组织,西方一些先进企业已经进化到这个阶段。从精英价值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转型恰恰处于这个阶段。

不同的组织形态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与管理模式,传统企业形态根本不支持区块链技术,只有进化到新组织形态时,区块链技术才会有用武之地。

为何传统组织不适合区块链?

如果把所有传统企业进行解构,就会发现其内部都有“三支柱模型”:职能型组织结构、职位管理基础、产品管理方式,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模式,让传统企业形如“金字塔”,这种企业在中国多不胜数。

传统企业的“三支柱模型”

职能型结构为“金字塔”搭建起主体框架,最大特点不仅有强大的中心职能,而且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构成,这是企业内部“分工”与“协作”的结果,分工越细,部门设置越多。单体企业一般采取直线职能型,集团企业则多采取事业部型,因为事业部在集团企业中承担着某种特定职能,也是职能型结构的一种形式,各部门通过职能型结构共同进行价值创造。“分工”与“协作”天然在传统组织中形成了“边界”,这种“边界墙”虽然有效的提升了专业性,但也阻碍了各种信息、资源的流通。

“职位”为构建“金字塔”的提供基础材料,所有管理机制均建立在“职位”基础之上,责、权、利均配置在“职位”上,所有的“金字塔”都是由“职位”一砖一瓦构建而成。“职位”一旦设置,轻易不会变动,这也是“金字塔”为何如此稳定的原因。随着“职级”不断增加,“金字塔”就会变得巍峨耸立。职位管理让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一旦“人岗匹配”,传统企业就会像机器一样精准、高效,但也让这台机器丧失了灵活性。

产品管理为“金字塔”设计出了基本运营秩序,这是一种围绕产品生命周期展开,对产品的规划、开发、生产、营销、销售和支持等环节进行的一系列格式化的管理活动,目标为了是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产品管理方式能够使企业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企业规模能够迅速扩大。产品管理虽然让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数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但却无法及时依据客户需求调整生产工艺。

强大的中心职能,分工与协作式的价值创造方式,层级式的职位管理系统,格式化的生产工艺,所有这些特点,都与区块链技术相悖,注定在传统组织中成为“鸡肋”。

为何新组织才适合区块链?

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可知,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都无法适用区块链技术,只有客户价值形态与区块链完全相符。

因为新组织形态具有三大特点,我把它称之为新“三支柱模型”:流程型组织结构、能力管理基础与流程管理方式。这是一种横向的管理模式,西方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具备这种特征,尤其是那些生态型组织。

新组织的“三支柱模型”

流程型结构不仅让企业彻底扁平,形如“链”,关键是没有中心职能,众多的“链”组合在一起就能够组成一个平台或生态。没有了中心职能,流程型结构更加灵活敏捷,能够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增减业务流程而改变组织规模,极大的提高了灵活性。在企业内部,部门与职位开始消失,没有了“部门墙”“职位墙”,分布着众多类型的创新团队,业务流程把这些团队有机的集成在一起,流程管理让新组织内部真正实现了无边界。

流程型组织结构示意图

能力管理也可以称为角色管理,角色管理基础体现了“人”与“工作”的统一性,管理制度直接建立在“角色”上,当“工作”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动时,“人”也随之能够即时改变,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管理方式,极大提升了企业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企业运行变得灵活高效。

流程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所谓“集成化”即任何流程环节都能替换更新,实现“即插即用”;所谓“系统化”即在流程环节之间能够“无缝对接”,融为一体,同时能够依据客户需求自主设计与调节。很多传统企业认为已经实施了流程管理,其实不然,传统企业中的流程管理只是披着流程管理外衣的产品管理而已。

生态型组织示意图

没有中心职能,集成化与系统化的价值创造方式,动态的角色管理系统,灵活多变的制造工艺,所有这些特点,都与区块链技术相匹配。

区块链技术让企业成为智能型组织

区块链技术不是为传统组织形态服务的,甚至还会消灭传统组织,因为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来看,传统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努力摆脱传统企业形态的禁锢,不仅试图在企业中实现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而且还要冲出企业,链接外部供应链。

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已经不再是打通企业内外部供应链,而是要打通内外部生态系,如果说传统信息化技术是“链”的话,那么区块链就是“网”,把所有与新组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一网打尽”,届时的企业组织将会一种庞然大物,其规模会让今天的集团企业感到惭愧。

近几年来,生态型组织在西方先进经济体制中迅速崛起,俨然已有燎原之势,如何有效提升生态组织之间的价值关联,传统信息化技术显然力所不及,因此必然会催生出一批先进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区块链意义并不大,至少类似的技术将会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必然,这些技术不仅让生态型组织之间衔接和融合更加有效,还会让生态型组织的价值创造效率更高。

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依然采取的传统“三支柱模型”,而且根深蒂固,传统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何时才能见到效果?未来的商业时代是生态系,所有组织要么自己建立生态,要么处于别人的生态系中,拥有区块链技术的新组织,无疑会成为一种智能型组织,其强大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如摧枯拉朽,让传统组织望尘莫及,看看今天的阿里、腾讯(虽然仅仅是平台组织)即可见一斑。

今几年来,我们自主研发了新组织变革“三引擎模型”,这是一套推动传统企业变革迈向新组织的方法论(详见《新组织管理模式设计方法、路径、步骤》),尚属国内首创,难免有些沾沾自喜,在接触到区块链技术后,发现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新组织变革仅仅是开始,要想成为一个智能型企业,其路程何其遥远,每每想起,让人倍感沮丧。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