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租利润丰厚 人才公寓引人才还是做公寓?

这些与普通公寓有着本质区别的人才公寓应该如何运营管理,真正吸引人才,许多城市依旧在探索之中。

在各一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的“抢人大战”中,人才公寓与高额补贴一样,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这些与普通公寓有着本质区别的人才公寓应该如何运营管理,真正吸引人才,许多城市依旧在探索之中。

“地下”转租

“如果有同事或者同学想要租的话我就原价租给他们,如果转租给别人就稍微加点钱。”刚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一年多的温小姐已经在杭州市余杭区的海创园人才公寓住了七个多月,但因为工作调动,她准备将这间公寓转租出去。

转租一间人才公寓有着不小的利润空间。

温小姐租住的朝南一室一厅一卫的房型,总面积52平方米,装修较好,可以“拎包入住”,每月租金2500元,押一付三。

记者在链家上查询了海创园人才公寓附近几个小区类似房型的出租信息,发现租金均在3000-5000元/月。

除了转租差价带来的收益,按照《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人才租房补助申请操作细则》,在接下来的14个月里,温小姐还能每月拿到400元的人才房租赁补助。

温小姐获取这两项收益的前提是,转租行为实际上违背了人才公寓的规定,必须“秘密进行”。

温小姐坦言:“在和人才公寓签订的合同中,有条款明确指出,‘严禁乙方(温小姐)私自将房屋转租他人,否则将向乙方收取罚金并予以强制退租’,但是据我所知,公寓里很多租客都是从别人手上接过来的,他们自身并不符合人才公寓的入住条件。”

得益于良好的配套与低廉的价格,人才公寓相当抢手,相对应的,每个人才公寓都有着严格的准入门槛。

根据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人才公寓申请条件,申请人的学历门槛为本科毕业七年以内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申请人还需要在区内用人单位工作并已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且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住房公积金或社会保险金,此外,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在市区不得有住房。

同时,创业人才、无杭州户口人才也有相应的入住门槛限制。

温小姐表示,如果转租的话,大概率会转租给自己的同学,他们也都符合人才公寓的申请条件,只是所在的企业“缴税比较少,不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很难排得到。

海创园人才公寓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经过海创园项目评审并列为重点计划的公司人才、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区培育重点对象企业人才、行业龙头企业人才、重点扶持发展企业的人才可以优先申请租用人才公寓,在审核时也会对这部分人才进行优先考虑。

海创园全称为“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是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政府共建的人才创业创新平台,于2010年正式由省政府授牌,规划核心面积3平方公里,针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软件与创意、服务与中介平台等六大重点创新创业产业门类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海创园人才公寓是海创园的重要配套,是专项用于海创园区内人才就业的租赁配套公寓,由政府引导建设、政府补贴支持、实行市场化运作。

入住门槛的设置使得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人才公寓较为困难,因此,像温小姐一样,私下转租给未申请到公寓或是不符合申请条件者的行为并不少见。

事实上,不仅是杭州的人才公寓,记者搜索豆瓣、58同城等租房信息平台发现,上海、武汉、合肥、南京等地也存在转租人才公寓的状况。

回归“人才”本质

如何让人才公寓的重心回到“人才”而非“公寓”,温小姐觉得,应该从人才的角度思考公寓的入住门槛与日常管理。

温小姐的同学吴先生与她同年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毕业当年签约了杭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从武汉来到杭州,吴先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租房,他首先考虑到的就是申请人才公寓,但是缴纳六个月以上住房公积金或社保这一项难住了他。

吴先生表示:“像我们这样,毕业后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工作的学生,房子是能够给我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最大保障,刚毕业的时候其实是最困难的,如果能为这些学生提供高性价比的人才公寓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但目前的人才公寓显然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杭州市紫金港人才公寓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杭州的人才公寓建设在全国走在前列,但是目前全市的人才公寓总数还是不够多,我们必须尽量保证每一位住进人才公寓的人才能够在杭州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如果不设立公积金、社保的门槛,人才的不确定性就太高了。”

记者根据杭州市各区较大规模的人才公寓已公布的数据粗略统计,目前杭州已开放出租的人才公寓不足1万套,而根据阿里云数据,截至2017年6月,杭州八城区的出租房总供应量约20万间。

吴先生认为,设立社保门槛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偏离人才公寓吸引、留住人才的初衷。“要是缴纳完六个月的公积金、社保,就意味着已经在这个城市工作半年、初步站稳脚跟了,而在这期间,人才公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增加更多的人才公寓供应或许能缓解这一状况,杭州市2月14日发布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杭州市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2018年到2021年,杭州市区将开工建设5万套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按各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级做地主体2018—2021年住宅计划出让用地总量的5%,确定人才专项租赁住房供地指标。”

北广深等原本人才公寓稀少的一线城市也将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的建设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目标中。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在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中提到,将在3年内安排2万套人才公寓保障优秀人才安居。

另一方面,温小姐表示,数量增加的同时,人才公寓应该以服务人才为核心构建运营管理体系。“比如说,现在很多人才公寓中途退租和市面上的普通公寓一样要没收押金,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开设人才公寓的初衷不应该是想尽办法盈利,而是为人才谋福利。”

据了解,目前部分新开人才公寓已经开始采用更加合理的准入及退出规则。例如,杭州市下城区人才公寓采用直接与企业签约的方式,合同期间,内住人员可以随时变更为企业内的其他员工,如企业因故退租,公寓返还全部押金。

 

 

来源:经济观察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