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抑制本土球员发展? 美国足球和中国足球有一样的担忧

数据表明,美籍球员在上赛季的参赛时间仅占总比例的42.2%,较2013年52.7%的数值竟下降近了10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

上周末战罢的新赛季首轮中超比赛中,共有49名U23球员获得出场机会,其中24人位列首发,10人打满全场。自足协去年颁布U23新政以来,据官方数据统计,中超和中甲在2017年共使用170名本土U23球员,平均每队使用5.31人次,大大超过了前几个赛季。

此外,同期颁布的政策中对高价引援的限制,也使中超今年冬窗的引援花费创下8年来新低,一改往日震惊五大联赛的“烧钱爆买”,仅有四笔过千万欧元身价外援交易,其中以3000万欧元加盟大连一方的前马竞中场卡拉斯科,成为了近年来最便宜的“标王”。与趋于冷静的外援交易相比,中超各俱乐部对U23球员的争夺变得异常热情,在“U23与外援上场人数须相同”规定的刺激下,U23球员在新赛季的球场上显得更为重要,引援超过30人次的“U23之争”,也无可辩驳得成为今年冬窗的新主题。

新政的颁布和实施,每一步都轰轰烈烈,在削弱“金元足球”的不良影响、减少外援对本土球员压制的同时,也昭示着国家扶持青年足球人才的决心。

而在大洋彼岸,另一个被打上“金元”烙印的联赛,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长期以来,被戏称为“球星养老院”的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吸引了大批昔日足坛巨星前去捞金,尤西比奥、贝利、克鲁伊夫等行业传奇也曾在山姆大叔的怀抱中发挥余热。2010年南非世界杯后,足球在美国越来越受关注,亨利、兰帕德、皮尔洛等前欧陆红星也于随后几年纷纷加盟美国俱乐部,然而他们退役后收获的评价,却无一例外是“对球队贡献甚微”。

最近几年,美国足坛更看重的不再是以施魏因斯泰格为首的大龄外援,而是一些正值巅峰的年轻球员,尽管他们在世界范围算不上顶尖,但他们对联盟的贡献值得称道。据美足联的数据显示,本赛季各俱乐部从联盟外引援共91人,平均年龄24.9岁,远低于上赛季28岁的联盟均数。

但是,对年轻球员的追逐并未让联盟把重心移到对国内人才的培育。尽管随着专业化培养的日渐成熟,本土球员在上赛季的出场时间提高到了74,000分钟,但外援仍获得越来越多的登场时间。数据表明,美籍球员在上赛季的参赛时间仅占总比例的42.2%,较2013年52.7%的数值下降近了10个百分点。而CIES的数据则显示,2017-18赛季的前半期,德甲联赛中本土球员的出场比竟高达50.5%,也无怪乎德国战车能在FIFA排名中长期占据领先地位。悬殊的差距还体现在本土球员的场上位置——93位在本赛季有登场机会的美籍球员中,仅有27名是进攻型球员。

多数舆论认为,是贫瘠的出场时间导致本土球员无法获得有效的锻炼,以至美国国家队未能跻身2018年世界杯的决赛圈,但联盟高官却认为美国球员机会尚存,他们的竞技水平从未出现明显下滑,而联盟也在努力从多渠道提高联赛的整体质量。

目前来看,联盟不断接纳外籍球员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财政方面的定向拨款使得俱乐部愿意花50至100万美元资金购买球员,尽管联盟称本土球员也在这一拨款范围之内,但球队们往往更愿意用这些钱引入外援。其二,外籍球员能迅速获得美国绿卡,进而以本国球员的身份参与比赛,如此一来,俱乐部便能轻松挣脱“最多登记8名外援”的规定束缚。这两个因素不但造成了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对培养本土球员的长期忽视,也使美国联赛在曲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2004年以来,美足联的球队数量不断增加,为保证比赛质量,联盟试图大量引入外籍球员以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而这般大力引援的另一个初衷,则是希望本土球员能通过与高水平的国外球员同场竞技,提高自身在联盟内外的竞争力。

但世事不可能处处顺遂人意,联赛现阶段的规则设置终究还是与培养国内高水平球员存在冲突,联盟官员表示,他们正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力争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精英联赛。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