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转授权合作,音乐平台新战役正在打响

独家版权最终伤害的还是用户的利益。

最近几个月的在线音乐市场风云变幻,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反转”。就在今天上午,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共同对外宣布,双方正式达成了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合作。这意味着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几经波折,国内几大音乐平台间的版权曲库终于打通,暂时结束了音乐版权独家发行的尴尬局面。

据音乐财经观察,目前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原本各自持有的版权音乐,已经悉数能在对方的平台听到。这其中就包括了虾米音乐所有的滚石、S.M.、BMG等唱片公司艺人的歌曲,以及网易云音乐所有的天娱、爱贝克思(avex)、丰华、华研国际等唱片公司的音乐。

对于一些几天前带着偏见、唱衰阿里音乐的自媒体来说,这个消息多少有些打脸。作为回应,阿里音乐还在今天放出了另一则新闻:第二季“寻光计划”音乐人首张个人专辑系列,将在本月底前后正式推出。

“寻光计划”是阿里音乐旗下在线音乐平台虾米音乐于2014年推出的独立音乐人扶持计划。作为国内最早嗅到独立音乐人市场的在线音乐平台之一,虾米音乐看起来也将继续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当然,在这次消除版权壁垒的基础之上,阿里音乐想做的还有更多。

达成转授权合作对阿里音乐意味着什么?

去年9月,阿里音乐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今年2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和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随着今天阿里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类似合作的达成,标志着版权和曲库很大程度将不再是国内在线音乐平台间竞争的唯一。

取而代之,打造更好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推出更多的优质内容等等,将凝聚成音乐平台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加上在当下,音乐平台数字专辑以外缺乏创新的商业模式,版权采买及转授门槛越来越高,对于原本就有着相当用户基础和专业架构的虾米音乐来说,迎接挑战的同时,这无疑也是一次吸引新用户、换道超车的难得机会。

虾米音乐在成立之时就已经带有了鲜明的独立和专业属性。2008年,一些音乐爱好者一点一点搭建起了这个网站,其中还有许多“资料控”把虾米打造成了严谨的“音乐图书馆”——这几乎体现在用户使用虾米听音乐的方方面面,譬如,它拥有十分全面详尽的音乐风格分类与介绍、精准的个性化推荐、高音质的音乐、基于评分和标签的音乐检索、来自用户的干货评论,以及纯粹的听歌氛围等等。不仅如此,虾米音乐也无时不刻地体现出对版权和独立音乐的尊重(虾米也是罕见的公开每首歌曲播放量的音乐平台)。

可以说,在2016年以前,虾米音乐一直都占据着音乐用户鄙视链顶端,从技术到内容都甩开其它同类App一大截。但回顾一路走来的虾米,就会发现它发展的一个很大转折正是因为版权。

2015年,随着国家版权局“最严版权令”的下发(7月),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转授150万首音乐版权(10月)。尽管有着不错的口碑,但当时手中仅有五月天、李宗盛等歌手独家音乐版权的虾米音乐依然难逃用户流失的境况。加之出于竞争,腾讯一度关闭了虾米音乐在微信的分享,这些都使得许多用户选择了卸载虾米音乐App。

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先后同腾讯音乐娱乐和网易云音乐版权转授权的达成,显然帮助虾米音乐消除了很多负面影响,虾米也有机会得以在一个平等的条件下重新向用户展现其原本具有的优势。

而且,在当下消费升级的市场大背景下,用户素质逐渐提高,对于高品质音乐内容和音乐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正在从后台听歌向前台多样化场景消费迁移。如果虾米能够继续保持它原本的风格,并不断优化产品,它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也会更加凸显,将能吸收更多新用户。

独家版权绝非趋势,竞争壁垒终将坍塌

此次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转授权协议,也证明了独家版权的不可行。

相比于国外,国内在线音乐平台间的独家版权之争要更加凶猛,而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大量资本的涌入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独家版权便成为音乐平台与资本、唱片公司、艺人博弈的结果。

但这种反用户、反音乐的做法并不能代表未来趋势。

首先对于唱片公司(尤其是大型唱片公司)来说,没有谁不想让自家艺人的音乐被更多乐迷听到。以环球音乐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他们就为独家发行会抑制专辑销量,从而无法获取更多潜在收入。一名在环球音乐海外公司工作的内部人士就曾对Billboard记者表示,“经纪人们之所以喜欢独家授权发行的方式,是因为可以直接从中获利。但他们太短视了,并没有意识到他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因而在与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合约中,环球音乐一般都占有是否授权独家发行的决策权。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唱片公司在与国内的在线音乐平台签署授权协议时,都会增加一条类似音乐平台需“承诺会将音乐转授其他平台”的约定。

其次,对于整个音乐市场来说,独家版权也很可能将诱发盗版。同样是国外的例子,去年6月,JAY Z在自家流媒体平台TIDAL上独家发行了第13张个人专辑《4:44》,然而,据盗版监测分析公司MUSO称,《4:44》在开放购买72小时内就被非法下载了近100万次(971196次)。原因就在于独家发行造成了很多不便:在TIDAL平台,歌迷如果想购买《4:44》,必须同时是Sprint和TIDAL的注册用户,这使得专辑购买流程极为复杂。

除了以上弊端,还应该看到从客观来说,独家版权并不能成为在线音乐平台间竞争永远的筹码。因为独家授权一般都有期限,更不用说所取得的独家版权价值,也常常和艺人红不红挂钩。

当然更重要的,独家版权最终伤害的还是用户的利益。

好在去年9月,国家版权局就网络音乐版权有关问题约谈了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太合音乐主要负责人,从政策层面直接促成了独家版权局面的结束。今年2月网易云音乐和腾讯系音乐平台转授权协议的达成,版权局同样作用不小。

“此次阿里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携手合作,目的是希望共同探索音乐平台如何建立起更加良好有效的网络音乐版权授权、合作和运营模式,为广大用户更好地提供音乐作品和服务。”阿里音乐在今天的官方信息发布中写道。

阿里音乐未来的发力点在哪里?

可以肯定的是,发力点将不仅仅是音乐播放器业务。其实早在2017年9月,阿里音乐CEO、阿里大文娱秘书长张宇(花名语嫣)就曾明确表示,阿里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广积粮,不筑墙”。

上文已经提到,未来音乐平台之间的竞争,版权将不再是唯一,还将包括更多维度的比拼。注意到这一点的虾米音乐在近年也进行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尝试。

比如,与唱片公司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在与滚石音乐的合作中,滚石就全面加入了阿里音乐的音乐人扶植计划,通过寻光计划、原创歌手大赛、校园歌手大赛、MV创作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共同挖掘优秀的原创歌手和独立音乐人,并整合双方优质资源为这些音乐人提供签约、发片、线下演出等等多方面的支持。此外,今年情人节,阿里音乐推出了“致敬滚石经典情歌”的MV翻拍活动,短短一周便收获了几千万播放量。

相类似的还有与艺人工作室的合作。早在去年年初,阿里音乐就联合张艺兴歌迷共同推出了“张艺兴百万地铁”活动,以此来运营粉丝,提升艺人的公众形象,反之也显示出了平台本身的商业价值。

音乐人扶持计划是阿里音乐近年的一项重要尝试。在第一季的“寻光计划”中,虾米音乐为选择出的优秀独立音乐人提供了包括录音制作、MV拍摄、唱片宣发、巡演补贴等多方面的资助。根据虾米音乐提供的官方数据,第一季的“寻光计划”最终制作出16张唱片、15部MV,实现了近4亿音乐试听量与MV视频播放量,作品提名了众多国内知名音乐奖项。且当年入选第一季“寻光计划”的金玟岐、邱比、程璧等独立音乐人,如今都有着较高知名度。实际上,虾米音乐的这一尝试也和当下音乐产业原创音乐持续发力,低门槛、轻制作、快宣发逐步成为发展趋势的现状相吻合。

阿里音乐的另一个发展优势在于,可以依靠阿里大文娱,实现强大的资源整合,进而获得更多发展可能。如,在去年的天猫双十一晚会,从“寻光计划”走出的GALI等音乐人就首次登上舞台,与众多知名艺人同台演出演出;双十二,虾米又联合口碑举办了“美食造音趴”,整合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为用户带来新鲜的音乐体验;今年优酷出品的热播街舞综艺《这!就是街舞》,首席音乐合作伙伴也选择了虾米……

此外,虾米音乐在高新科技方面有诸多尝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去年,虾米音乐将AI引入平台,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上,推出了“随心听”、“听见不同”、“AI模式”等智能推荐模式和“刷脸听歌”、“AI编曲”、“AI作曲”、“AI伴奏”等一系列新功能。

同样是虾米音乐提供的数据,截止目前,虾米音乐用户中,95后用户占比四成,90后占比高达八成。这些也都显示出这个创办已有近10年历史的音乐平台,在年轻人当中依然有着很大影响力。

可以预期,未来各家也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争抢年轻用户上。但不论如何,随着版权壁垒的消除,在线音乐平台间的竞争重心逐渐转移,一个健康的市场发展环境终于慢慢出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