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李强应勇等代表回答这些问题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并对境内外媒体开放。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并对境内外媒体开放。李强、应勇等代表回答了媒体的诸多热点问题,涉及长三角一体化、互联网+政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办、营商环境、国产大飞机等话题。

快来看看,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摄影:解放日报-张弛

人民日报:去年12月,我们注意到李强书记带领上海市代表团去了安徽、浙江、江苏,媒体亲切称之为“走亲戚”。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率先发展的大文章里,上海怎么谋划推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李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非常关心和重视,要求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1/26和1/6,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到全国的近1/4。长三角地区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也占据一席之地,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已经有很好基础,现在就是要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以一体化的创新突破,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

去年12月份,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皖做了对接。今年初,三省一市进一步做了商议,形成许多共识。总的考虑,就是聚焦五个着力点来推进。一是规划对接。如果各地的规划不协同,很多事项就难以落地,比如断头路就是这个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加强规划对接,强化功能布局互动,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二是战略协同。三省一市都承担着一些重大的国家战略和重要的改革举措,比如自贸试验区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等。我们将共同推进试点,共享改革成果,放大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三是专题合作。长三角已有交通、产业、科技、环保等12个方面的专题合作,要聚焦各方关注的问题,提升专题合作质量,比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化等。我们将深化研究,明确措施,积极推进。四是市场统一。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共建一批开放性的合作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五是机制完善。在已形成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常态长效体制机制,配强专业力量。

近期重点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目前已经组建,三省一市派出的人员已经到位,办公地点放在上海。二是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把规划的事项一件一件落下去,争取每年都有实质性突破。三是开好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半年将在上海举行,我们正抓紧前期准备工作,把一体化发展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列出来,在这次会议上商量透,真正体现整体谋划、务实推进。我们将通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央电视台:这几年上海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路。接下来,上海政府有什么新举措?另外,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目前进展如何?

应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上海已初步形成“全网通办、全市通办、全域共享”的格局。目前,全市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已实现网上预约办事,161项涉民生服务事项已实现全市通办,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今年,上海要加快建设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让政府管理更智能,让政务服务更便利。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是组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让包括政务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数据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让分散、孤立的数据成为汇集综合的数据,使管理的数据成为应用的数据,加快实现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智慧政府建设的载体是加快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的总门户。对面向市场主体和市民的所有服务事项,都要逐步实现一网受理、全网协同和全市通办,逐步做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关键词之一是“一”,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关键词之二是“通”,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让市场主体和市民办事更便利,市场主体更添活力。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举措。去年,国家建立了筹委会,商务部建立了进口博览局。上海也建立了16个服务保障专项工作组。目前,博览会和“虹桥国际贸易论坛”等筹办工作顺利推进。进口博览会将有60个左右的国家参加国家展,其中12个为主宾国。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10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已签约展览面积5万多平方米。境外组展机构申请展览面积6万多平方米。和博览会配套的线上与线下、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已启动建设,还组建了大型综合贸易商、零售商、跨境电商和展示展销平台等四大采购商联盟,加大采购力度,让更多外国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博览会还是今年中国的四场主场外交之一,上海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举全市之力办成国际一流的博览会。同时,与会展、商贸、旅游、文化等联动,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我要为上海购物打个广告:要购物,到上海!

新华社:目前C919有哪些进展,今年新目标是什么?

吴光辉:目前第一架飞机正在做改装,模拟人在飞机上坐的位置,测定不同飞行的影响载荷。第二架飞机也在上海进行改装,估计4月份会飞到山东东营进行试飞。这两架飞机会进行一部分系统试验,将来还会到最寒冷的地方、最热的地方等各种严酷的环境下进行试飞。第三架飞机预计年底前在浦东机场新建的第五跑道进行首飞。未来,我们总共参与试飞的飞机将达到六架,还要完成极限载荷的试验。

中国日报:浦东新区和上海自贸区在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杭迎伟:自2016年4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来,116项改革任务成效明显,其中以取消备案、当场办结告知承诺等,进行了57项改革,有效降低了准入门槛,释放了市场活力。下一步将对10个领域中的7个领域、47项改革中的12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能减就减、能合则合”,全力跑出自贸区速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凤凰卫视:上海提出要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结合您所在的行业,您对做大做强上海制造有什么建议?

陈虹:进一步做强上海制造品牌的关键,是坚持往高端走,往转型升级的大方向走,以满足消费者快速升级的需求。新生代消费者追求新技术、高品质、个性化,更加注重便利和舒适。我们的着力点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扬光大上海的工匠精神,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上汽集团正在全力研发智能汽车,努力建设智慧出行平台,推动上海汽车产业成为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新型产业。今后我们要争当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急先锋。

经济日报:上海现在正在积极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作为民营企业家,您对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直接感受如何,有什么建议?

汤亮:上海营商环境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无论对国企、民企、外企来说,守法是最大的保险系数;②以国际化的高标准对标接轨,上海海纳百川,国际化程度越高,竞争活力越强;③便利化体现在速度上,营商环境的好与不好,都体现在办事的快慢上。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有哪些发展规划和举措,如何让人民从生态岛建设中获益?

唐海龙:崇明2035的总体规划已进入到了最后的报批程序,核心问题主要是“三个管控一个留白”,包括:人口管控,人口规模不突破现有70万的人口规模;建设密度的管控,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建设高度的管控,今后新建建筑原则上不超过18米,实现房在林中、路在林中;留白是,看不明白想不清楚的就留白,留到以后再进行研究。②做好“生态+”,发挥生态优势,比如在旅游方面,把崇明生态岛打造成一个全域的旅游示范区,尽可能按照最高标准打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医疗产业、体育产业等。③代表上海成为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表率。今年崇明大概有一万亩左右水稻,争取不用化肥和农药,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以后逐步推进。

来源:上海发布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