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空气污染好转怎么看?院士:八分人努力两分天帮忙

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最近五年,京津冀的PM2.5下降了39.6%,而长三角下降了34.3%。其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冬以来,中国北方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空气污染状况的好转,雾霾天确实少了很多。这种好天气究竟是几分靠风吹几分靠人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2月27日就此回应称,监测数据表明,最近五年,京津冀的PM2.5下降了39.6%,而长三角下降了34.3%。其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当时该计划被认为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其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贺克斌说,2016年初,中国工程院组织50多位院士专家,针对《大气十条》实施头三年的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当时对《大气十条》实施的结果做了一个预判,到2017年底全国和重点地区完成《大气十条》的空气质量改善的颗粒物浓度降低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存在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难度很大;第二个问题是,冬季的重污染天气非常突出,必须下大力气来降低采暖期的重污染峰值。同时,专家也提出了包括散煤治理在内的十条政策和措施方面的建议。

针对评估结果和建议,环保部当时会同相关部委和省市,加紧研究相关措施。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在经历了一个跨年的长时间重污染过程之后,环保部迅速推出了两个工作方案,第一个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第二个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当时预评估的结果表明,如果我们假定2017年的气象条件与2016年的情况基本相当,那么全面落实两个方案之后,北京市的PM2.5的浓度可以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降到 63微克/立方米左右。”贺克斌表示,这也就是说,如果气象条件一样的话,2017年通过这两个方案的实施可以基本实现《大气十条》,包括工程院中期评估提出的难点,即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此后直到2018年1月3日,北京市环保局通报称,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任务目标。

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2月27日的发布会上还表示,《大气十条》实施五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据环保部数据,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这是难得的一个成果。

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不可否认,2017年北京冬季的气象条件是比较好的,这为北京实现“京60”(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我认为,更大的功劳应当授予我们近年来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解洪兴指出,事实上,自《大气十条》以来,京津冀的空气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巨大的提升。他指出,为了改善京津冀的空气质量,环保部从一开始关注京津冀三地,到后来扩大到包括山西、内蒙、山东、河南在内的7个省市,再到提出“2+26”关键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这个过程中,京津冀的空气质量改善,在空间范围上不断实现精细化。2017年8月,环保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从时间维度推动空气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几项重点的治霾强化措施,如散煤治理,错峰生产、淘汰散乱污等,都对空气质量改善,尤其是针对重污染天气的削减,起到了关键作用。”解洪兴说。

“从73微克/立方米降到63微克/立方米是减排措施的结果,而从63微克/立方米进一步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超过了当初预判结果,主要原因是2017年的气象条件跟2016年相比更加有力做出的贡献。”贺克斌在会上说,就北京市而言,2017年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15微克/立方米,这15微克里面,“人努力”大约占了70%,而“天帮忙”的贡献大约占了30%。

贺克斌说,最近有关气象、环境、能源多个领域的专家、院士们对京津冀、长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了空气质量改善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初步的结果是,按照最近几十年的长周期来分析的话,2013-2017年期间,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气象条件是比较差的时期。与此同时,这五年本身的年际波动也有明显变化,比如,跟2013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气象条件是较差的,而2017年略有转好。通过模型分析,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可以导致PM2.5在京津冀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

贺克斌说,从监测数据表明,这五年京津冀下降了39.6%,而长三角下降了34.3%。按照这两个数据来看的话,这两个重点区域在最近五年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