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个萌娃表演中睡着了,跟我们营销人有啥关系?

不需要大而全。

近日有一个小朋友着实萌到了一众网友。

2月23日,在云南世博园景区内,一个“背阁”小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睡着了,那困极了的样子让人心生疼爱,希望能让孩子马上休息;但同时,其睡觉时萌萌的样子,又想让他多睡会,这样也可以让我们这些大人们多看会,感受下孩子带给我们的纯纯的温暖。

毫不夸张的说,小编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孩子,总是那么的无敌!

上面视频中的这个孩子,不经意的这么一睡,不仅自己火了,而且还轻松将两个品牌带入大众视野。一个是民间艺术背阁,一个是昆明世博园。

孩子的行为,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那些在网络上流传的经典,不管是笑到岔气的宝宝,还是嘟噜嘟噜用听不清的英文表达着对爸爸不满的外国小朋友,还是不会说话的双胞胎宝宝的超级搞笑对话,都让我们难以忘怀。

而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小朋友的示爱,现在回想起来亦然幸福满满。你可以想象一下,走在小区里,突然被一个不认识的小朋友展开双臂拦下,然后又什么也不说的突然跑开了,等你走远的时候,他又跟妈妈说:阿姨跑了,追……妥妥的一个小可爱。

孩子的行为,就是这么萌萌的,可爱的不明就里,无可抵挡。正因为他们的天真可爱,在大人眼里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才让我们在疲惫的时候毫无察觉。

“孩子行为”营销透视

当然,描述孩子可爱行为引发的关注,并不是为了表达而表达,主要目的在于将大家带入其中,能够细细的去感受这样的情感。

身为营销人士,经常被客户要求推爆款,做热点,所以对于大众的反馈会相对比较敏感,也习惯于去寻根溯源。一个事件能够引发网友的极大关注而成为热点,一定是激发了一种别样的情感共鸣。孩子由于先天的被保护角色,其行为更容易引发关注,激发大人的潜在情感,如果能将这种“小孩行为消费”现象巧妙的应用到品牌营销中,品牌的曝光度和美誉度很容易得到极大的提高,而现象级的品牌营销也不再是遥不可及。

以上提供的是一种事件营销的思路,具体的执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以孩子为主角而进行设计的营销事件,执行难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孩子,一方面是品牌方。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对应建议如下。

1. 孩子行为设计要合理,可控

将孩子作为事件的主角,天然的可以引发热议的行为可遇不可求,人为的设计更是要困难很多。小孩子好动,不容易配合,谁晓得什么时候就会给我们来一个不经意的意外,让震哥哥设计失去了控制。所以在孩子行为的设计方面,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天性,让其本色出演。

写到本色演出,不禁想起王宝强饰演《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其本色演出的程度堪称量身打造,舍我其谁。如果品牌营销能够做到如此的匹配程度,就算是后续公众得知前期为运作,只要事件本身让人产生了关注和美好的体验,又有几人去真正在乎运作之人为性,只要结果是美好的。

再如,在明星红毯上,那些意外的摔倒,真真假假谁有分得清,差别只在于摔的是否自然,是否惹人怜惜……

2. 品牌方要做减法,先舍

对于品牌方来说,花钱做事想尽可能的植入更多元素或者信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想砸出更大的动静,品牌信息自然就不是多多益善,更不能喧宾夺主。

此时,品牌方要做的是做减法,为了效果尽可能的先舍去一些因素,以打消消费者的防备心理,让其全神贯注于事件本身,然后随着事件情节的自然互动,品牌元素也就自然的融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念想也就变得容易了许多。即便是当时不行,后续也能想起,对品牌进行追查,如此也就到了品牌收获的阶段。

这种非强加的抢占消费心智的行为,体验佳,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举一个网上看到一个营销案例,一个玩具品牌的一款产品在一档亲子栏目中出现并热销。大概场景是:节目中,一位明星的儿子特别投入的玩一款益智玩具,节目方给了玩具曝光,但由于该品牌不非赞助方,节目方特别遮挡了品牌名。

巧妙的是,正是这种对该品牌玩具的非正面曝光,反而帮其营造了一种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加上玩具本身的好玩和孩子专注的投入,更加激发了家长们一探究竟的欲望。由此也给品牌方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一个玩具爆款就这么不经意的诞生了,以至于让品牌方发现了奥秘,并想人为的再制造一次如此效果的营销。

简单来说,“孩子行为”营销,是一种基于“人类对孩子的天然保护欲望而产生的特殊感受“的情感营销。可以从小的个体着眼,也可以从孩子整体行为着眼,关键在于对孩子情绪的把握。对于该玩具品牌来说,同样场景的再现魔力已经不再,需要重新寻找着力点。

【作者悟语】从思维方法上来讲,事件营销无非两种比较极端的思维,一种是宏观格局下的大营销,具有整体性和群体性,越大越好。天马行空,任你跳出地球,像马斯克一样将特斯拉汽车发到太空。一种是中微观格局下的小营销,具有局部性和个体性,越细越好。文中讲述的“孩子行为”营销亦不例外,归于“个体性的小创意”,不需要大而全,只需要着力一个焦点,就实现了大的爆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