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历年小品回顾 谁才是真正的喜剧之王?

今年你最想看到谁?

陈佩斯和朱时茂搭档的小品是“学院派”小品的代表。

文/李丽薇 编辑/曾明

小品是每年春晚上的重头戏,临近春晚播出,大家对有关小品的消息也愈发关注,哪个节目被毙了?谁将无缘狗年春晚?在答案正式揭晓以前,我们还是通过回顾来缓解一下等待的焦虑吧。

提到春晚小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还是赵本山,他不仅作品多,还14次获奖,影响力非同一般。其实,除了赵本山,春晚历史上还诞生了好几位“喜剧之王”。王景愚、陈佩斯、赵丽蓉、以及近些年正当红的沈腾,都有标志性的作品留在观众记忆当中。以下就沿着几位喜剧之王的代表作品,来简单梳理春晚小品从表演艺术到语言艺术的演变史。

王景愚:哑剧打开春晚大门

1983《吃鸡》 表演者:王景愚 姜昆

1984《电视纠纷》表演者:王景愚 李辉

1990《举重》表演者:王景愚

小品最初是以再现影视片段的形式亮相的。回溯1983年第一届春晚,那时的斯琴高娃因饰演影片《骆驼祥子》里的虎妞而成为演技小花,她以虎妞的身份与严顺开合作了小品《逛厂甸》。随后,凭借《阿Q正传》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严顺开又表演了一段《阿Q的独白》。

不过,大家对1983年春晚小品的记忆点与这两位电影明星无关,而是来自一位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

小品早期发展史上,哑剧占有重要地位。起步阶段的小品是以戏剧为内核、以表演为基础的。严格来说,王景愚的作品《吃鸡》才是春晚小品的第一步。

没错,现在流行的“吃鸡游戏”,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了。更确切地说,是60年代。根据媒体报道,1962年,王景愚赴广东演出吃罐焖鸡的时候,因为鸡肉太有韧劲咬不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作品诞生后曾在1963年的元旦晚会和之后央视举办的“笑的晚会”上亮相,据说把周恩来总理都笑出了眼泪。不过这部作品在文革中被扣上了“笑里藏刀”的帽子。

为了重返舞台,节目在1983年春晚播出时做了一番特别的铺垫来串场:王景愚本来是准备好了一只烤鸡的,结果上场前道具不翼而飞,大家一找,发现是姜昆吃上了,于是王景愚不得不在又气又急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段无实物表演。

在这个经典作品中,王景愚把鸡肉的韧劲表现得活灵活现,演技在线不说,整个剧情设计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是咬不动,之后大费周折吃到鸡,但是又不小心把肉卡在嗓子眼里,伴随着一连串的波折,带给观众无尽的笑声。

令人唏嘘的是,当时人们对小品的看法存在偏见,王景愚虽然在春晚受到全国观众的欢迎,但《吃鸡》在文艺界遭到蔑视,甚至被业界前辈定义成“逗人一笑的非常浅薄的小品”,这令一心钻研表演艺术的王景愚倍感痛苦。

在随后1984年春晚上,王景愚与李辉合作新作品《电视纠纷》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1990年他还表演了《举重》,不过这两部哑剧小品都无法超越《吃鸡》的影响力。

可以说,是哑剧小品率先打开了春晚的大门,给千家万户送去笑声连连。哑剧源自西方,是以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的戏剧形式。它不仅要求演员有话剧表演的基础、舞蹈的功底,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王景愚、游本昌等人是我国哑剧圈里的实力派,他们把哑剧带上了春晚的舞台,除了王景愚的作品以外,80年代的春晚上还有严顺开的《弹钢琴》模拟钢琴演奏者各种夸张的表情,游本昌表演的《淋浴》神还原了洗澡遇到停水的尴尬情境。

陈佩斯:把学院派小品推向极致

1984《吃面条》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1985《拍电影》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1986《羊肉串》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1989《胡椒面》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1990《主角与配角》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1991《警察与小偷》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1992《姐夫与小舅子》 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1994《大变活人》 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等

1997《宇宙体操选拔赛》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等

1998《王爷邮差》 表演者:陈佩斯 朱时茂

谈到小品的起源,一说是源自电影学院、戏剧学院等表演专业院校的考试专用,指从完整的戏剧作品里摘出来一小段,来考察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挖掘人物内心、即兴表演的能力。

80年代中后期,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凭借精湛的演技,把学院派小品推向了极致。特别是他们把无实物表演融入到小品剧情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喜剧风格。整体上而言,他们的作品无论是表演上、剧情设置上,还是主题立意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论表演,陈佩斯绝对担的起“喜剧之王”的名号,特别是他的无实物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在《吃面条》里,他面对一个空桶,手拿一只空碗,就能把饥饿、吃饱、吃撑三种状态演绎得入木三分。在次年的续集《拍电影》里,他把寒冬穿背心被冻得瑟瑟发抖的窘态表现得出神入化,让观众隔着屏幕仿佛都呼吸到了冷空气。

而在《羊肉串》里,他拿空签子穿羊肉的动作惟妙惟肖,又仿佛让人闻到了孜然味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吃面条》《拍电影》《主角与配角》这三部作品本身就是围绕“演技”做文章,是对“表演”的表演,这也侧面反映出,早期春晚小品的表演本位。

在剧情设置上,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作品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对立的人物关系。《吃面条》《拍电影》是小演员和大导演之间的故事;《羊肉串》是流动小商贩和市场管理员之间的斗智斗勇;《胡椒面》是乡下大老粗和城市知识分子之间的冲突;《主角与配角》是角色上的主次之争;《警察与小偷》是警察与假警察之间的较量……在这些对立的人物关系所营造的“权力”空间中,幽默找到了生长的出处,剧情推动下产生的笑料比单纯靠肢体动作带来的笑声要更加有情感冲击力。

比如,《胡椒面》这部作品堪称哑剧2.0版本。陈佩斯和朱时茂凭借夸张的肢体语言,把两个人抢胡椒面、吃馄饨的场景演出了烟火气,知识分子的假清高与大老粗爱占小便宜的个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而这种人物反差所制造的笑声,以及所流露出来的社会阶层差异,是非常值得回味的。

在作品的主题上,可以看出,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是与时代保持着紧密联系的。陈佩斯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小人物形象,或是小偷惯犯、或是流动小商贩,这些小人物都存在着种种道德缺陷,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浪潮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比如《姐夫与小舅子》里陈佩斯饰演一位出租黄色录像带的不务正业小青年,他所代表的个体户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今天再来重温这部作品,相信不少人头脑中都会回想起那个满大街都是录像厅的时代。

90年代中后期,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作品呈现出更广泛的多样性,但已难复制往日辉煌。《大变活人》的魔术表演、《宇宙体操选拔赛》的哗众取宠、《王爷邮差》的清朝戏,都未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点。

赵丽蓉:“跨界”喜剧王的诞生

1988《急诊》表演者:游本昌 赵丽蓉 王丽云 薛培培

1989《英雄母亲的一天》表演者:赵丽蓉 侯耀文

1992《妈妈的今天》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李文启

1994《吃饺子》 表演者:赵丽蓉 李文启 王涛

1995《如此包装》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孟薇等

1996《打工奇遇》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1998《功夫令》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1999《老将出马》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90年代末,又一位优秀的小品表演艺术家闯入大众视野,她就是赵丽蓉。赵丽蓉亮相春晚之前,已经是一位成功的评剧演员,曾参演过《花为媒》《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等多部作品。

演小品,对赵丽蓉来说属于跨界。有意思的是,她的小品里也常常有跨界的剧情。1995年、1996年,赵丽蓉连续两部作品获得了春晚小品评选一等奖。在《如此包装》里,赵丽蓉本色出演,呈现了一则拍摄评剧MTV的小故事。她在艺术总监(巩汉林饰)的指导下,学习打招呼、模拟港台腔、取了艺名“麻辣鸡丝”、还穿上时尚的马甲,表演说唱版的评剧,在传统向流行的跨界中,给观众带来欢笑。

而在另一部巅峰之作《打工奇遇》里,赵老师扛起包裹到太后大酒楼学习酒店管理经验。她被打扮成慈禧太后当酒托,在一段跨界职场体验中,曝光了漫天要价的经营乱象,其中“宫廷玉液酒 一百八一杯”的段子更是深入人心。

赵丽蓉的小品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在于她生动诠释了一位率真、时髦、善良的老太太。她的幽默,一方面来自表演,另一方面来自语言。在表演上,赵丽蓉有多年的舞台经验打底,表演起来游刃有余,特别是对流行歌曲的诠释,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首登春晚在《急诊》里,她为了博外孙子一笑,边扭边唱邓丽君的《我一见你就笑》。此后,从台湾电视剧《昨夜星辰》同名主题曲《昨夜星辰》到《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从《冬天里的一把火》到报菜名版本的《走四方》,从《心太软》《中国功夫》到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经典民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赵丽蓉几乎在每一个小品里都展现歌喉,不仅塑造了一个时髦的老太太形象,而且她对流行文化的演绎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反差萌”效果,给观众带来无限乐趣。

在语言风格上,赵丽蓉的小品也有独特的辨识度,体现出一位老年人既“笨嘴拙舌”又直白率真的性格特点,诞生了很多金句。比如《英雄母亲的一天》里“司马缸砸缸”的桥段、《妈妈的今天》里“探戈探戈就是趟着走”的通俗表达、《打工奇遇》里的“萝卜开会”……

由此可见,赵丽蓉的幽默是从人物本身的性格、情境出发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幽默,拥有超强的辨识度和感染力。并且,在赵丽蓉的小品中,语言和表演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位置。应该说,此时的春晚小品是表演与语言并重的综合性艺术。

赵本山:成也二人转 败也二人转

1990《相亲》表演者:赵本山 黄晓娟

1991《小九老乐》表演者:赵本山 杨蕾

1992《我想有个家》表演者:赵本山 黄晓娟

1993《老拜年》 表演者:赵本山 王中青 苏杰 阎淑萍

1995《牛大叔“提干”》 表演者:赵本山 范伟 张玉屏

1996《三鞭子》 表演者:赵本山 范伟 李海

1997《红高粱模特队》 表演者:赵本山 范伟等

1998《拜年》 表演者:赵本山 高秀敏 范伟

1999《昨天 今天 明天》 表演者:赵本山 宋丹丹 崔永元

2000《钟点工》 表演者:赵本山 宋丹丹

2001《卖拐》表演者:赵本山 高秀敏 范伟

2002《卖车》表演者:赵本山 高秀敏 范伟

2003《心病》表演者:赵本山 高秀敏 范伟

2004《送水工》表演者:赵本山 范伟 高秀敏

2005《功夫》表演者:赵本山 范伟 蔡维利 王小虎

2006《说事儿》表演者:赵本山 宋丹丹 崔永元

2007《策划》表演者:赵本山 宋丹丹 牛群

2008《火炬手》表演者:赵本山 宋丹丹 刘流

2009《不差钱》表演者:赵本山 毕福剑 小沈阳等

2010《捐助》表演者:赵本山 小沈阳 王小利 孙立荣 于洋

2011《同桌的你》表演者:赵本山 王小利 李琳 小沈阳

一提到春晚,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赵本山,而赵本山的背后,是二人转艺术在给他“撑腰”。从1990年开始,除了1994年以外,赵本山一直是春晚的固定班底,直到2011年他总共表演了21部作品,一度成为春晚喜剧小品的“扛把子”。论数量和影响力,赵本山的小品都堪称春晚之最,论争议,也是春晚有史以来最大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成也二人转,败也二人转”。

在小品语言上,赵本山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二人转色彩:浓厚的东北口音,通俗诙谐,对仗工整。

例如,在春晚首秀《相亲》的结尾处,赵本山和黄小娟读子女的来信,信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二位老人辛苦半辈/为了儿女受尽苦累/儿女安排今日相会/祝愿二老成双配对。

这种“顺口溜”一般的风格从此贯穿了赵本山所有的小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赵本山是春晚的第一段子手并不为过。随便打开赵本山的一个小品,都能听到这种简短精炼但充满谐趣的段子,比如《钟点工》的开场:睡的腰生疼/吃的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听声音,也不会觉得赵本山的小品笑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在他的作品里,语言已经超越表演,成为第一表现元素。或许就是从赵本山这里开始,小品开始从表演艺术向语言艺术过渡。

在思想内涵上,赵本山早期的作品的确有一部分是有批判性的。1995年《牛大叔“提干”》反映出陪酒的坏习气、 1996年《三鞭子》通过一条路折射出基层官员的不作为、 1998年《拜年》表现了农民给官员送礼的尴尬情景,至少这三部作品是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然而自1999年《昨天 今天 明天》和2000年《钟点工》两部表现新新老年生活的小品使赵本山走向创作之巅以后,他的作品便落入了二人转的“俗套”,开启了“大忽悠”时代。《卖拐》《卖车》《心病》被指丑化农民形象,取笑嘲讽残疾人,是“低俗,媚俗,恶俗”的三俗作品,更是被指“伪艺术”。

《南方人物周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赵本山的缺陷:“缺乏深刻和怜悯;对社会现实的描述偏于琐细,作为喜剧的批判和嘲讽对象,有时指向的是残疾人和愚昧的村民;他的文化素养,也使他缺乏对时代的洞察力”。

山丹丹组合的重出江湖,也未能挽救赵本山小品的颓势,《说事儿》《策划》《火炬手》均表现平平,唯有2009年的《不差钱》捧红了徒弟小沈阳。随后的《捐助》和《同桌的你》均以赵家班为表演阵容,简直是把二人转粗俗的一面和盘托出。连续十几年“春晚见”,赵本山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走向枯竭,二人转是他的底色,等这张底牌都亮清楚,他不得不告别春晚的舞台。

沈腾:想吃麻花现给你拧

2012《今天的幸福》 表演者:沈腾 黄杨 艾伦

2013《今天的幸福2》表演者:沈腾 马丽 杜晓宇 王琦

2014《扶不扶》表演者:沈腾 马丽 杜晓宇

2015《投其所好》表演者:沈腾 马丽 杜晓宇

2017《一个女婿半个儿》表演者:沈腾 艾伦 魏翔等

2012年,一个新的小品团队在春晚舞台上崛起了:开心麻花。麻花团队在登陆春晚之前已经发展成一个成功的舞台喜剧班底,创作演出了《想吃麻花现给你拧》《乌龙山伯爵》等十几部作品,在北京小剧场赫赫有名。麻花团队的骨干演员沈腾、马丽等人都是科班出身,敢想敢干,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创意。全新的面孔和全新的段子,让看惯了赵本山农村戏的观众们倍感新鲜。

首次触电春晚,涉及“穿越”话题的《今天的幸福》就大获成功,让大家记住了“郝建”这个名字,从此这也成为沈腾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面对笑点越来越高、眼光越来越挑剔的观众,没有谁能比麻花团队更懂得技巧和方法了,那就是依靠直接的语言包袱。这迎合了时下年轻人爱听搞笑段子的娱乐需求。

尽管沈腾在表演中,表情、动作也十分夸张,但是如果剥离了语言,他的表演是不成立的。例如,在《今天的幸福》当中,有很多台词,即使是在微博而不是舞台出现,网友也会觉得很搞笑。“穿越来的时候,也没人告诉我要往返啊”、“冰箱里有半根黄瓜,给儿子炒4个菜。” “我不给人搓澡去我媳妇吃啥——我真不敢想象你媳妇吃得是啥!”……这些幽默的语言梗,是不需要铺垫的,简单直白,一招制胜,正如开心麻花名称的由来:想吃麻花现给你拧。

过分依赖语言包袱,也暴露了当前小品创作的一个倾向:戏剧性不足,滑向语言的艺术。回到原点,小品首先是戏剧艺术,其实原本也不局限在喜剧,但由于春晚舞台的特殊性,小品与喜剧从一开始就画上了等号。为了赢得观众的笑声掌声,从夸张的肢体表演到密集的语言包袱,小品从这头走向了那头,已经被春晚剧组划到了“语言类节目”的名单里。

然而不管小品的形式有何种变化,它一直是春晚这道文化大餐上的硬菜,受到大家期待。表演和语言上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性是一方面,作品的思想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这个现实主义题材匮乏的时代里,沈腾的出现是令人欣喜的。如果说《今天的幸福》系列主要是从两性情感关系的角度进行喜剧创作,那么随后的《扶不扶》《投其所好》就闪烁着强烈的批判锋芒。

《扶不扶》把近年来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了春晚舞台,一句“哥以前开的是大奔”道出了好心人的辛酸,结尾处“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传达了满满的正能量。

《投其所好》则讽刺了官场上溜须拍马的不良作风,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别老想着领导喜欢什么,多想想老百姓需要什么吧。”这样的结束语掷地有声,让观众在大笑过后大呼过瘾。

结语

在2018年春晚的舞台上,将会有哪些新作品与观众见面呢?根据最新消息,沈腾小品最终被毙,无缘狗年春晚。现场观众还透露,开心麻花团队此次带来的小品为反腐题材,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但故事情节与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所饰演的贪官桥段颇为相似,在现场联排效果一般,因而被砍掉了。

按照目前曝光的2018年春晚节目单,共有6个小品亮相,其中既有潘长江、蔡明这样的春晚老搭档,也有贾玲、张小斐这样的新生代喜剧担当,此外,还有杨少华、李明启、王丽云等老戏骨,以及杨紫、郑凯等年轻演员。

《学车》 表演者: 潘长江 蔡明 贾冰

《为您服务》表演者: 杨少华 李明启 王丽云 杨紫等

《提意见》表演者: 秦海璐 孙涛 王宏坤

《真假老师》表演者: 贾玲 张小斐等

《回家》表演者: 方芳 张晨光 王姬等

《同喜同乐》表演者: 郑恺 大兵等

总体来看,今年的小品阵容缺乏标志性的人物,蔡明的毒舌或将引发新的话题。在具体内容上,有媒体报道称,今年的相声、小品创新颇多,将反对官僚主义、共享文明生活等题材作为深耕内容,力求用幽默的方式呈现严肃的主题。如何在思想性、娱乐性上找到平衡,也许是这届春晚小品的一大难点,这一难点是否会转化成突破点、亮点,值得期待。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