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未来中国7%以上的GDP增速恐难实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周一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已触底回升,但未来年增长7%以上的水平恐难以实现。

2017年8月19日,长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东北振兴论坛上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周一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已触底回升,但未来年增长7%以上的水平恐难以实现。

他在出席中国财政科学院举办的研讨会上说,今后三年中国经济只需要达到6.3%的增速,就可以实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中国经济通过调整以后,风险会收缩,增长质量会提高。

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过去七年由高速平台转向中速平台,这背后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房地产和重要工业品的需求达到了历史需求水平的峰值。其次,人口总量结构发生了变化。再者,经济增长已经触碰到资源和环境的底线。

他说,中国经济2016年开始触底,2017年则是中速增长平台的验证期。不过,触底过后,全年7%以上的增速恐难以实现。“即便是受到某些政策的支撑,经济增速仍然很难全年保持在7%以上,这样的增速水平只会在几个季度中出现。”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9%,较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经济增速7年来首次提升。但刘世锦认为,这种增长很难持续。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回升实际上是存货需求上升,总需求并未上升。从供给侧看,实际上是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而不是产出的提升。”他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的终端需求会有所回升,但幅度不会太大。其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在于基建投资。

刘世锦指出,从经验数据来看,中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比例过高,基建投资占终端需求投资新增量的50%左右。而这些投资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撑。

“有些地方的隐性债务规模超过公开债务规模。”他说,“如果2018年对地方债整治力度加大,基建投资的增速会降低。但长期来看,这对增长是有利的。”

对于如何衡量增长质量,刘世锦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一个重要指标。他说,前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低,但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在每年8000美元左右徘徊,原因是过去两年有一段时间人民币出现贬值。2017年,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幅度比较大,原因在于经济增长良好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

“我觉得汇率变动和一个国家的增长质量相关。有时候经济增速偏低,但是风险有所收缩、质量有所提升,国际市场会给出一个评价,那就是汇率。”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