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出:建设大西安 要有国际化视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大西安”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推进“大西安”建设,加快西咸一体化、富阎一体化进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大西安”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推进“大西安”建设,加快西咸一体化、富阎一体化进程。那么“大西安”到底该怎样建?有哪些优势和机遇?怎样才能跑出“加速度”?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多位人大代表为此建言献策。

进行“大西安”建设

首先要做好规划

省人大代表、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从行政区划的概念上来说,西安是个“小西安”,加上西咸新区是“中西安”,再加上咸阳和富平的一部分才是“大西安”,但其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而是经济区、都市群的概念。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大西安”要有核心区,目前“大西安”的核心区是西安主城区和西咸新区,同时核心区又有三条轴拉大了城市骨架。西安发展过去是城墙时代,之后围绕二环三环发展,如今进入到河流时代,也就是说,“大西安”从此进入了河流穿城而过的时代,渭河也将成为城中河,“大西安”将依托自然山水文脉,把城市做大做强。

“要用国际视野来进行‘大西安’的规划建设。”康军说,“大西安”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实现产业一体、规划一体、交通一体等“八个统一”,城市交通、产业布局都要一体化,各个开发区和西咸新区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各展风采。当前,西咸新区正在按照“两山”理论,首先把生态做好,与此同时还将建设“大西安”新的CBD中心,位于“大西安”新轴线上501米高的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第一高楼和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地标性建筑,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西咸新区将围绕新地标进行发展建设。此外,地铁11号线、16号线、3号线延伸线今年都将开工,通过交通轨道,使西咸新区激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康军建议应做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建设,打造全国前5位、全球前30位的国际化机场;做好临空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和制造业、航空服务业;把西咸新区建设与“大西安”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大西安”建设新轴线。

“军民融合+硬科技”

打造核心增长极

“西安的军工优势很大,面临的机遇也很大。”卫星遥感数传领域专家,曾参与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来自中国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省人大代表李立建议加快资源整合,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抓住商业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大发展的机遇,打造卫星应用产业聚集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动宇航优势技术转化,构建卫星地面综合服务大数据中心,向交通、物流、应急救援领域提供空间信息综合服务,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

省人大代表、阎良区委书记、区长王育选说:“建议支持富阎板块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鼓励省内外军工企业投资建设,优先布局军民融合类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引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硬科技、黑科技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

省人大代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仁华说,西安有着非常优秀的军工项目资源,而且数量多,涉及电子信息、航天等多方面。在军民融合过程中,他认为西安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是“民进军”“民参军”,有很多优质民营企业,他们“参军”进入市场的意愿非常强烈,政府有义务为其搭建好平台;一方面是军工产品如何走向市场?实现军转民?他认为军转民工作仍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工作,应通过市场化引导、国际化推介,让军工产品在民用市场叫得远、叫得响,为“大西安”发展助力。

弘扬新西商精神

助“大西安”跑出“加速度”

“建设‘大西安’,离不开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要把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杨仁华建议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构建政策洼地,争取国家政策,出台好的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人才、资本要素聚集,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要进一步聚焦招商引资,全力做大经济总量。聚焦创新驱动,全力推动创新发展。聚焦改革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聚焦生态宜居,全力打造花园之城。聚焦民生保障,全力破解民生“九难”。

省人大代表、西安真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方告诉记者,“大西安”建设在加速奔跑,对企业也展露出从未有过的重视与开放。“大西安”建设如何注入国际化,展现出青春与时尚的活力?“那就是招才引智,不断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2017年第一届西商大会的成功召开,使西安成为国际国内投资的热点,市委、市政府提出弘扬新时代的西商精神,国务院提出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对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提出了36个字的要求。

“一年多来,西安营商环境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行政效能革命’更让企业家充满信心。”何志方说,去年年底西安市场主体突破100万,足以说明西安正在成为一片投资新热土,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大西安”建设,并提出了宏伟目标。西安具有亚欧合作交流的区位优势、在全国居前列的科技教育优势和代表中国历史文化主流的人文优势,何志方建议,要不断改善基层营商环境,并要具体落实到细节上,打好“开放牌”“创新牌”“文化牌““国际牌”,弘扬新西商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大西安”建设跑出“加速度”。

招商引智

做大做强现有科技资源

“‘大西安’建设提得很早,真正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和正式启动,是在去年省委、省政府把西咸新区托管给西安。”杨仁华说,省委、省政府对“大西安”建设寄予厚望,也希望以此来改变陕西以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大西安”建设中,应加强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把更多好资源聚集起来,在“大西安”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引领作用。

“西安有着教育、科研等优势,短板在缺少金融支撑。”杨仁华认为,如果有像硅谷等金融机构介入,便会使现有科技资源做大做强,在商品化、产品化和国际化上走得更远,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他建议,首先要调动现有科研资源,使其与金融投资相结合,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在保护知识产权情况下,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同时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量身为其孵化、加速,推动更多西安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省人大代表、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说,今年政府报告提出,要围绕2021年产能达到300万辆目标,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大西安”在产业方面要发展,就得在先进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所作为。陕西要发展300万辆汽车的目标是今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旦实现,基本就会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汽车产业链,这也是“大西安”在经济方面突破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来源:西安晚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