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在限制你的创造力

这种处理方案,只带来了一种和谐的假象,并未充分实现矛盾所蕴含的创造力潜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全球格局及人口组成飞速变化,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互相冲突的要求,比如既要竞争又要合作,既要个性化又要促进团队建设,既要维持控制又要给予自主性,既要周密规划又要灵活机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元素同时存在,便构成了矛盾;这些矛盾可能使人们感到困惑、复杂而难以应对。

然而,矛盾也蕴藏着激发我们创造力的可能性。已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们采取矛盾式思维——认识到并主动思考矛盾,则更能整合相冲突的元素,找到其间新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有创造力。相反,如果人们忽视或简化矛盾,或者认为只能在矛盾两极中选其一,就可能认识不到矛盾两极之间的复杂关系,无法从中获得创造力。

对矛盾冲突的感受是解释矛盾式思维为何能带来更高创造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冲突的强烈感受能让人思维更发散,挑战常规思路,从而得到不落窠臼的新鲜想法。比如,当人们接触到很多和他们的常识或文化相矛盾的内容后,现有认知结构会受到冲击,思维会变得更多样化、更灵活、更有创意。

“站中间”抑制创造力

矛盾激发创造力,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人呢?不同文化对于如何处理矛盾可能持有非常不同的态度。鉴于现有研究是用西方样本进行的,我们尚不清楚来自东亚文化的人对待矛盾的方式是否一样,是否也能从矛盾中获取创造力。本文从个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索为什么矛盾能带来创造力,以及能给谁带来创造力。

有些人并不直面矛盾,而是倾向于认可矛盾两极的合理性,试图顾及不同利益需求,淡化冲突以使它们和谐共存。我们把这种对待矛盾的态度称为“倾向中间立场”。倾向中间立场的人不太会深入全面地审视矛盾两极的特性,也不太会主动挖掘新的矛盾整合方式。因此,他们所达成的处理方案可能只是带来了一种和谐的假象,并未充分实现矛盾所蕴含的创造力潜能。因此,研究者们假设,人们越倾向中间立场,就越不可能从矛盾冲突中获取创造力。

西方文化传承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黑格尔逻辑,既重视将矛盾的两极清晰区分,又强调通过整合与协同作用来取得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案。而东亚文化推崇容纳矛盾,避免极端,认为真理存在于矛盾两极之间。这种朴素辩证法在孔子宣扬的中庸之道里时有体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强调矛盾两极常常关联包容,相互中和以达到和谐状态。另外,填写调察问卷的时候,东亚人也比美国人更倾向于选中间选项(而非两个极端的选项)。因此,研究者们假设,矛盾冲突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对西方人比对东亚人更强。

“电子宠物”的诞生——整合式复杂思考

为什么矛盾冲突能给不太倾向中间之道的人带来更多创造力?研究者认为,整合式复杂思考(integrative complex thinking)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整合式复杂思考指的是充分深入地考虑矛盾两极的各个冲突方面,然后试图整合它们,以达到协同作用。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阐述整合式复杂思考的作用。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子宠物吗?它小巧玲珑,可以被握在手中,与玩家进行一系列互动。电子宠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概念:通常意义上的宠物是鲜活有生命的,而电子设备却是无生命的机械。然而,发源于日本的这款电子宠物巧妙地避免了宠物和电子设备各自的缺点(养宠物很麻烦,而电子设备毫无生气),融合了它们的优点(让人能以一种全新便捷的方式养宠物,给它“喂食”,陪它“玩耍”)。

相比之下,如果采用中间立场,思维就可能受限,并倾向于保留矛盾两极原来的特质, 比如设计出一个造型像小狗的机器人,或者一个会移动的小狗玩具。因此,研究者们假设,低倾向中间立场的人比高倾向中间立场的人更有可能从矛盾中获取创造力,因为他们更可能进行整合式复杂思考。

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用不同的样本、情境以及创造力任务来检验采取中间立场对创造力的影响。

实验1  

征集了260位来自中国台湾的被试(东亚文化背景),在实验组将产品设计中的两个因素描述成相互矛盾的,以引发矛盾思维。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被试比对照组的被试感到更强烈的冲突,在之后的任务中更有创造力,这和以前西方研究的结果一致;然而不同的是,本实验中被试对冲突的感受并不能解释矛盾思维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2、3  

接下来,为了检验中间立场的影响,实验2征集了304位中国台湾被试者,实验3征集了99位新加坡被试(东亚背景)和66位以色列被试(西方背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在这两项实验中,研究者们测量被试的中间立场倾向,并让实验组先回想一些互相矛盾的话语,然后再完成创造力任务。实验2复制了实验1的发现,并显示那些不太倾向采取中间立场的人更能从冲突中提升创造力。实验3结果表明,矛盾思维通过对冲突的体验影响被试的创造力,但此关系只在以色列样本中显示,在新加坡样本中并不显著,验证了研究者们预期的文化差异。

实验4  

征集了144位台湾被试,将他们分到高倾向中间立场组和低倾向中间立场组;高倾向中间立场组被要求写一段关于为何要在矛盾两级间寻求中间立场的论述,而低倾向中间立场组则写一段关于两级如何互相冲突,必须选其一的论述。结果显示,低倾向中间立场组的被试更能从矛盾冲突中得到创造力,验证了采取中间立场对创造力的负面影响。

实验5  

征集了178位网上参与者,利用模拟谈判的情境,将他们分入高整合式复杂思考组(提醒被试考虑买卖双方的立场)和低整合式复杂思考组(提醒被试只考虑一方的立场)。结果表明,低倾向中间立场的人在进行高整合式复杂思考后,能达成更有创造力的谈判协议;高倾向中间立场的人不太进行高整合式复杂思考,因而从矛盾冲突中得到的创造力更少。

管理启示录

若想从矛盾中汲取创造力,我们首先要了解人们应对矛盾的方式,充分考虑个体和文化差异。对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引导员工有效处理矛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潜能?企业需要考虑公司员工的文化背景组成——是单一的东亚或西方文化,还是多元文化共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可能对矛盾的态度不同,因此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激励措施。

对于东亚背景的员工,仅仅强化他们对矛盾冲突的感受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会用中庸之道来淡化中和矛盾,而不深入探索。另外,除了员工自身文化背景,企业文化也可能影响员工处理矛盾的方式。如果企业文化强调和谐包容,鼓励员工通过妥协折中来维护关系、达成协议,那员工很可能会倾向中间立场,无法在矛盾冲突中变得更有创造力。企业要引导并支持员工多探索矛盾的不同方面,挑战先入为主的固有观念,从更深层次整合矛盾的两极。

[本文选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联合出品的《管理视野》杂志,改写自论文Middle ground approach to paradox: Within- and between-culture examination of the creative benefits of paradoxical fram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来源:复旦商业知识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