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签署倡议书:提升制冷能效 在2100年前避免1°C温升

国内外多家机构签署的一份倡议书提出,全球共同推动向气候友好制冷剂转型的同时提升制冷产品能效,按照预测,可在2100年前避免1°C温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内外多家机构签署的一份倡议书提出,全球共同推动向气候友好制冷剂转型的同时提升制冷产品能效,按照预测,可在2100年前避免1°C温升。

2018年1月26日,能源基金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境资源分院、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极点产品检测院、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代表在京签署了《促进中国制冷能效提升倡议书》。“促进中国制冷能提升效倡议”包含由能源基金会牵头实施的基加利制冷能效中国项目,以及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牵头实施的房间空调器能效提高和制冷剂替代项目。

作为破坏臭氧层物质(ODS)的替代品,氢氟碳化合物(HFCs)被广泛用作冰箱、空调等的制冷剂以及保温材料。氢氟碳化合物对气候的制暖效应极强,其导致的全球变暖程度比二氧化碳(CO2)高出成千上万倍,其排放量正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增速居各类温室气体之首。

2016年10月1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一致通过了《基加利修正案》,旨在减少氢氟碳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数据,在这一修正案的限制下减少的氢氟碳化合物排放,预计可避免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0.5摄氏度。

2017年,由18家公益基金会发起了“基加利制冷能效项目(K-CEP)”。在基加利制冷能效项目的支持下,能源基金会牵头实施“基加利制冷能效-中国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支持制定中国制冷能效战略和政策、制冷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以及推动市场转型等活动,帮助中国在提升制冷能效的同时使用气候友好型制冷剂,削减氢氟碳化合物的使用,使中国到2020年,将高效、气候友好型制冷产品的市场份额比现在提高10-15%,助力中国兑现国际承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1月25日,基加利制冷能效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Dan Hamza-Goodacre表示,预计到2050年,氢氟碳化合物的消耗总量会从现在的9亿吨增长至25亿吨。通过施行更积极的政策、更强有力的行业标准,中国将能为温室气体减排与《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同时,积极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制冷能效的提升,也将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高效且低升温潜力(GWP)制冷产品市场的领先者。

《基加利修正案》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作为第1类国家(A5条款国),承诺到2024年冻结和淘汰氢氟碳化合物的使用,并在2029年启动削减进程。以房间空调器为例,中国的年产量约为1.3亿多台,占全球市场的70%;且产业集中度高,仅两家生产商就占全球产量的一半;同时中国还大量生产旋转式压缩机、多联式空调机、冷水机组、集中式暖通空调等设备。因此,中国向更加气候友好型的制冷剂转型,将对全球市场减少氢氟碳化合物的使用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不仅是氢氟碳化合物的直接排放,空调能效的高低同样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能源基金会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研究测算,如果中国家用和商用空调的能效水平能在2020年前提升30%,到2050年,其累计温室气体减排量相当于减少52.1Gt二氧化碳的排放,也相当于节约22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作为制冷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大国,中国在提高制冷设备能效、减少氢氟碳化合物的使用方面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善成表示,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7.3%,累计节约能源1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近40亿吨。仅以空调行业为例,我们过去的十年家用空调的整体能效水平平均提高了20% 。

倡议书显示,“促进中国制冷提升能效倡议”将通过推动空调制冷行业能效提升,促进向气候友好型制冷剂转型,支持中国履行《巴黎气候协定》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基加利修正案》,助力中国实现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通过推动中国高效和气候友好型空调的市场转型,到2030年每年将为中国减少8.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节省8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倡议书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制冷产品能效,推广气候友好型制冷剂替代技术;持续推动制冷节能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积极参与中国高效制冷产品市场转型活动,例如能效领跑者制度、绿色产品推广、绿色采购项目等;支持制冷节能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国际或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项目相关研讨会,为产品测试和数据分析提供支持;及时共享制冷能效领域相关信息以及项目实施的最新进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