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到底是什么?微信之父张小龙一共用了三年之间才完整的将其讲清楚。前两年,在各种场合一直讲微信就是一个工具,希望用户用完即走。而在2018年微信Pro公开课上,针对“用完即走”的批评,又补充说,微信这个工具,用户用完即走之后,走了之后还会回来!因此,这样的工具,就不仅仅一个所谓的单纯的技术工具,而是一个平台,一个生活平台,一个让用户越来越无法离开的平台。其结果是,从来没有走开,那就无所谓回来!
但不管怎么去定义微信这个工具,或者这个平台,微信最基础核心的还是社交属性。其他属性都是围绕社交展开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着微信社交圈的扩大,于是,很多用户都通过注册多个微信帐号的方式来对自己的社交圈进行适当的主动的区分。例如,最常见的是将工作圈和其他圈分开。当然,有社交的地方就有商机,而以熟人社交圈为主的微信,依靠着熟人圈的背书能力,其潜在的商机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因此,也成为各种营销机构的主阵地,大量的营销帐号充斥。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手机只能登录一个微信帐号的限制,不论是用户的合理需求,还是营销机构的不合理诉求,但无法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第三方工具,可以让用户在一部手机上同时登录多个微信号。由于第三方微信多开工具的存在对于微信正常的业务生态造成了破坏。因此,微信曾经多次对利用第三方工具进行多开的帐号进行了打击。力度最大的一次应该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那一波,微信对利用非官方合法渠道的多开工具进行分身的微信帐号采取了封号手段。对于主要以营销为目的的微信号,后续还将继续在技术层面进行较量。对于这种打击,是必要的。
但是,对于用户区分不同社交圈需求的多帐号,这种正常的需求,微信也还是需要进行必要的满足的。目前,很多安卓系统手机通过系统自带的分身功能,可以满足这种合理的需求。这也成为一些国产手机差异化的功能点。
作为一贯以用户为中心的团队,针对用户合理的多帐号需求,微信团队也不会坐视不理,而坚持原来的做法。针对多帐号需求,根据最新的动向,微信团队提供了一个微信6.6.2测试版,该版本可应用内切换帐号。从而可以让拥有两个微信帐号的用户进行自由切换。
微信测试版本的这种帐号切换做法,体验下来,基本上可以满足两个微信帐号的用户逇需求。但是,还是远不如安卓系统手机自带的双开(多开)方式体验好。从目前这个版本的体验来看,微信切换帐号方式,至少存在两大体验问题:
首先,切换帐号的入口太深,切换帐号的步骤太多,没有自由无缝切换的快捷感。在登录微信后,需要经过我的-设置-切换帐号几步,最后点击头像切换帐号。这种切换帐号的操作,按照我个人的操作,至少需要几秒钟,比起使用分身版微信的操作要慢的多,这个体验个人感觉很差。相信正式的升级版本出来会做出调整,比如直接放在主界面的底部菜单下。
其次,测试版本中的切换帐号的方式,原来的帐号不是保持登录状态,而是退出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办公状态,同时在使用微信PC客户端的情况下,切换帐号PC客户端也会同步退出。又影响到PC端微信客户端的体验。这又不如使用微信分身版体验好。
因此,从上述两个关键体验来看,微信通过切换帐号的方式,还是没有有效满足用户正常合理的多个帐号同时登录和同时使用的问题。这恰恰是安卓系统手机自带微信分身功能的存在关键。因此,如果微信下一步要针对安卓系统手机自带的分身功能下的多个帐号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封账号等处理的话,就必须解决同时登录同时使用的问题。这个节奏需要微信团队把握好,否则会招来用户的痛骂。
总而言之,对于微信平台充斥的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多帐号营销的方式,微信团队积极进行打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维护微信生态的有力手段。但是,对于处于社交圈区隔所需要的多个帐号同时使用的诉求,微信团队目前给出的解决方案还远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希望在正式的升级版本中能够有提升。
而QQ的做法有可能被微信借鉴,例如,QQ可以通过代收发的方式解决。但是,这种方式,无法解决不同帐号下的朋友圈等问题。因此,几乎与分身版一样操作快捷的切换帐号,从技术上来讲是最值得优先考虑的。否则,微信团队就没有必要为此花费更多的投入,而是继续让安卓系统手机厂商的技术团队去通过分身优化的方式更省事,相当于这个事情,众筹给了手机厂商了。但这估计又不是微信团队想继续放任的。所以,预计,正式版本上线后,在切换帐号操作体验上,会有大的提升。期待!
作者笨手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