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全科医生缺口如何补上?卫计委:强化培养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全科医生都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在去年7月的一次发布会上曾称:“全科医生是当前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短板的一块,也是医学专业中最短缺的一类人才。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在中国医疗改革大局中,作为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正在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和重视。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数量是20.9万,”在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作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按照国务院此前提出的“2030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尚有约50万缺口。

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那么什么是全科医生呢?为何近年来这一岗位备受社会关注?

曾益新解释称,全科医生的“全”并不意味着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知识水平就比其他专科医生差,而是其知识结构不同,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非常宽泛,“不管是小孩的、老人的,心血管的还是消化系统的都有了解”。此外,全科医生的特点还在于,要善于跟病人沟通、协调,体现人文关怀。“其岗位能力的要求一点都不亚于其他专科医生。”

此外,曾益新表示,全科医生之所以至关重要,其意义在于,按照规划,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大部分全科医生都应该工作在基层,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对居民的疾病可以起到初诊转诊的作用。此外,除了对居民健康的意义外,全科医生还是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老百姓得病80%以上都是在社区乡镇就可以处理的,真正的大病、重病,需要往上转的比例不高,这一道关口要是做好了,大医院的负担就会得到缓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全科医生的理由。”曾益新说。

而长期以来,全科医生都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在去年7月的一次发布会上曾称:“全科医生是当前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短板的一块,也是医学专业中最短缺的一类人才。

据介绍,我国全科医生有20.9万人,占整个医生队伍总数比例为6.6%,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30%-40%。这个结构与医改提出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差距非常大。而全科医生之所以存在“短板”,秦怀金称,一是供给侧方面,培养和培训不够,比如全科医生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备,一些大医院都没有这个科室;二是岗位吸引力差,待遇低,职称晋升难,导致从事人员少。

此次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也就此重点提出激励和培训两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让更多人愿意从事全科,并能留得住全科医生;另外加强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在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规模同时,不断提高培养的质量。

据曾益新介绍,在提升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方面,《意见》采取了诸多措施。

首先是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政策,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来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总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工资水平,使其工资水平和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生工资水平相衔接。包括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作为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鼓励地方政府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等。“这样,收入来源扩大了,全科医生的薪酬水平能够提高,就会有比较好的吸引力。”曾益新说。

同时,工作质量也成为评价全科医生的主要依据。“比如基层全科医生的职称评审,我们过去比较看重的是英语和论文,这次文件规定,对基层的全科医生主要看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是不是能够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曾益新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江宇提出,为确保全科医生能够留在基层,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他指出,当前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编制部门对编制控制很严,都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基于此,他建议财政部门增加财政投入,大规模扩大基层医生编制。

而在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看来,现有体制下,医疗机构和医生无法拥有自主权,尽管国家多次提及要进行绩效考核,但在各地并没有出台具体文件。“一些乡镇卫生院通过考核多拿了补助,被视为违反八项规定。”在徐毓才看来,可取的道路则是推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和市场明确分工,政府参与健康教育培训、完善全科医生体系建设等等,但全科医生则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才能激发其生命活力。

而作为全科医生的来源,全科医生的培养被视作极其关键的工作。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推出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定向免费培养、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正在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和引进力度。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2018年起新增临床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中,重点向全科医学等紧缺的专业方面倾斜。同时,在改革中全面对接全科医学专业的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全科医生的规培,以提高职业吸引力。同时,积极探索和完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人才取得硕士学位的办法。

对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高校理论师资、临床师资、社区基地师资不仅数量不足,更存在带教能力不足和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作为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的重中之重,应尽快制定师资标准和考核标准,推进师资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

这一点在此次《意见》中亦有体现,其中指出,要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建设规划,在人员配备、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医学院校在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聘请有教学潜质的全科医生承担教学任务,符合条件的可聘任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而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全科医师制度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高素质的全科医生短缺,老百姓对全科医生缺乏了解和信任,因此,要探索大学医院医教结合的新模式,带动全科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平衡好服务和发展的关系。据他介绍,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已经开始招收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硕士,培养和培训高层次的全科医务工作者。

而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生医学系,或者是全科医学学院。在教育部层面成立包括13个教育部医学类的专业教学教指委,这其中就包括全科医学教指委在内,在国家层面上要把住质量关,在学校层面要落实质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展全科医学博士生的教育,加强全科医生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

根据现有规定,专业的全科医生需要经过5年医学专业学习,并通过3年严格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作为非全科专业的毕业生,若想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则至少要拥有5年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600学时的远程理论培训和3个至6个月的实践培训,最后考取专业上岗证。

为了扩大全科医生来源,此次《意见》表示,鼓励二级以上的医院、三级医院其他专科医生,如内科、外科医生,经过转岗培训合格后,可以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比如原本是心内科医生,经过转岗培训合格以后,可以加注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扩大了全科医生的来源”,但同时,曾益新表示,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工作实施方案,“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要怎样转岗培训为全科医生,让他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全科医生的岗位需要,就需要进一步细化。谁来做转岗培训,谁来考核,谁来评价是否达到了全科医生的要求,都是需要有具体操作性办法的。我们已经开始在部署这方面的工作了,下一步要加快进度,抓紧落实。”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