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套路了吗? 十个问题帮你快速识破谎言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识破套路才能见招拆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多数人相信可以通过眼睛分辨出一个人是否正在说谎。但是事实上,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还不到50%。也有一些人相信可以通过测谎仪来准确判断是否有人在说谎,然而,测谎仪的最主要判断依据是人在说谎时产生的生理变化,这一判断方式在稳定性和准确性上均欠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法院已经不将测谎仪的测谎结果作为判决依据。近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用十个问题来快速识破谎言。

请用“是”或“否”来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我相信这个信息,信息发布者是否会从中获益?

如果信息发布者会从人们的信任中获利,那么这个信息是谎言的可能性更大。例如,销售人员在推销商品时和政客在竞选公职时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夸下海口。

2. 如果我不相信这个信息,信息发布者是否会从中获益?

如果该信息是对发布者本人不利的负面信息,那么这个陈述往往是真实的。

3. 如果我发现这个信息是假的,信息发布者与我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中断?

在谎言会损害一段关系的前提下,人们通常不会选择说谎。例如,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更容易说谎,因为双方再见的几率微乎其微。而希望与顾客建立长期商业联系的销售人员通常不会说谎。

4. 信息发布者是否富有?

与大众认知相反,富人更习惯于说谎和欺骗对方。例如,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常常信口开河。

5. 信息发布者能否回答更加深入的问题?

大多数说谎者只能对信息进行粗浅的表述,而无法接受深层次的拷问。例如,对于一家宣称应用人工智能系统的公司来说,如果其不能对该系统进行精确详细地描述,那么这无疑是一种营销噱头。

6. 是否有其他独立的,可信的信息来源?

单一信源的信息比信源广泛的信息更容易是谎言。

7. 这个表述是否太过完美?

任何完全符合人们期待的完美陈述都有可能是谎言,速效减肥广告就是很好的例子。

8. 这个信息的表述中是否存在陷阱?

聪明的说谎者会通过偷换概念等手段给听者造成误解。例如,在“五位牙医中有四位推荐了某品牌的牙膏”这一表述中,存在明显的偷换概念。牙医只是建议人们使用牙膏,并没有指定品牌。

9. 信息中是否包含了“平均”概念?

“平均”这一概念只有在比较相似的东西时才有意义。在比较差距较大的内容时,平均值往往会对人们造成误导。例如,一个亿万富豪和999个无家可归者的平均净资产是每人100万美元。

10. 信息内容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A事件发生在B事件之后并不能代表A事件与B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说谎者通常混淆两者的关系。例如,由“凌晨3:45起床的蒂姆·库克成功了”推导出“如果你在凌晨3点45分起床,你也会取得成功”。

评分标准:

  • 每个“是”记1分。
  • 如果分数在0分至2分之间,那么该信息是谎言的可能性极低。
  • 如果分数在3分至4分之间,那么该信息是谎言的可能性较低。
  • 如果分数在5分至6分之间,那么该信息是谎言的可能性较高。
  • 如果分数在7分至10分之间,那么该信息是谎言的可能性极高。

(翻译:张钟月)

来源:Inc.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