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资产扩张速度下降 2018年不排除缩表可能

根据央行数据计算可得,2017年央行总资产(总负债)同比增长了5.6%,较上年减少了2.5个百分点。这一收缩趋势很可能在2018年延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整体延续了上年扩张的态势,但扩张速度有所放缓,这一收缩趋势很可能在2018年延续。若是央行未来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或公开市场的到期,甚至会出现“缩表” 可能。

根据央行数据计算可得,2017年央行总资产(总负债)同比增长了5.6%,较上年减少了2.5个百分点。

从资产端来看,引起扩张减速的主要源头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其同比增速从上年末的218%下降为21%,在央行操作上对应的则是公开市场净投放较上年大幅减少。

从负债端来看,主要是货币发行的增加量较上年减少了近2万亿元,其中大头来自准备金增加量的减少,这对应的则是货币环境收紧造成的银行存款减速与超额存款准备金下降。

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减速正是央行货币政策从稳健宽松转向稳健中性在央行报表上的最终反映,体现了银行流动性的收敛。其中,主要由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构成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科目,即便在超储率降至低位时,仍较上年有所扩张,“政府存款”科目(即国库存款),2017年较上年增长逾3500亿元(此前连续两年下降),这意味着相同数额的流动性在去年退出了商业银行系统。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敛态势预计还会在2018年延续。一方面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目前市场预计其2018年加息三次,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参考2017年,中国3次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利率,时点上恰好和美联储升息同步,为配合政策利率的上升,货币供应量将随之收敛。另一方面,防风险仍是重中之重,在经济增速没有大幅下滑的苗头之前,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尽管货币政策难言放松,但并不代表央行不会降准。毕竟经济的正常增长需要适量的货币供应,而目前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方式存在缺陷,尤其是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的背景下。

央行的降准时机正趋于成熟。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加息+降准”的组合较难与货币政策转向预期挂钩,与此同时,市场对降准与流动性补充之间的认识更趋理性,已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批评央行以公开市场代替降准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扭曲。

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两端来看,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在资产端的占比从2014年初最高83%的水平不断回落,到2017年时已跌至59%,较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负债端,曾经为对冲外汇占款而不断增长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占比近年不仅没有下降,还有所上升,2017年仍达67%,基本维持在最高水位。

如果央行降准,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无疑会带来负债端项目“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减少,进而引发“缩表”。而缩表,正像2015年已经发生过的,并不意味着收缩,但也不代表着扩张,最终效果还得取决于降准带来的流动性与其他渠道流失的流动性之间的相对关系。

事实上,央行近期的操作手法表明,说明货币当局可能已经意识到一味地依靠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所隐藏的问题,并在着力改进。一方面,不断地调整公开市场各工具的期限结构,加大期限较长的品种在投放量中的占比,以减少期限错配,另一方面,无论是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还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都说明央行既想通过定向降准补充流动性、又想减少由此可能带来的宽松预期的尝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