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竞价交易实施一周:新三板公司连日暴跌交易惨淡

新三板集合竞价交易已施行近一周,挂牌公司股价更趋于公允,但也因高市值公司价格的回归,三板成指出现了连日大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三板集合竞价交易已施行近一周,新的交易制度在提升挂牌公司股票价格公允性的同时,却因部分高市值公司市盈率的回归,让三板成指指数面临连日大跌的窘境。

据股转系统公布的交易数据,自1月15日新交易制度实施以来的四个交易日中,集合竞价交易分别成交6879.68万元、36853.69万元、25103.90万元、30746.61万元;成交量分别为1305.44万股、6569.20万股、5987.47万股、4399.64万股。

除新政实施首日以惨淡的交易量收场外,余下交易日成交量均处在相对合理水平。自1月15日后,集合竞价交易取代了盘中协议转让交易,虽然目前集合竞价的成交量明显低于此前每日成交5亿到10亿的协议转让,但仍在市场预料中。

“新制度有利于提升价格的公允性,但并不能直接提升三板的流动性”,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刘靖表示,而新的交易制度实施后成交量下降的原因也在于,有企业赶在新制度生效之前协议转让股份,透支了近期的交易需求。

从新三板交易数据可以看出,12月22日,针对集合竞价交易即将取代盘中协议转让交易的新规公布后,新三板市场协议转让成交额陡然放大,当日就成交23.79亿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94.19%。其后,协议转让成交量也多次突破10亿元,而新规颁布前,该数值一般在6亿元左右。

北京地区某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员表示,部分投资者急于在盘中协议转让交易取消前部署好投资或退出资金,2018年部分公司限售股解禁和产品到期也加剧了这种情况。

除交易量被透支外,刘靖还提出,集合竞价制度压抑了部分交易需求,尤其是对交易活跃的基础层竞价公司而言,每天仅1次撮合对交易者极为不便。另外,因为新交易制度并没有真正解决流动性问题,新三板投资退出路径不明,难以吸引外部新增资金入场,也对成交量构成了影响。

而新的交易制度在难以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对定价的公允性也在承受考验。

竞价交易制度实施第一天,既有基础层公司中航太克(839957)通过集合竞价股价上涨14900.00%,也有三禾科技(832835)股价直接被打至0.1元的情况。首日交易的冰火两重天,让投资者对集合竞价交易的市场定价功能产生怀疑。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出现暴涨的个股此前股价均被市场打压在0.5元/股以下,公司旨在通过集合竞价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的规则借机让股价回归正常水平。如基础层公司优创股份(831904)在实现9900%的单日涨幅后,股价也仅从前一交易日的0.01元/股涨至1元/股,几近回归2017年5月1.02元/股的水平。

在出现显著下跌的公司中,参与三禾股份0.1元交易的投资者已被股转系统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另据联讯证券统计的数据,1月8日至1月15日新三板股票市值缩水规模前五十名市值合计缩水了1870.55亿元,占新三板股票全部市值的5.30%。其中市值缩水幅度最大的基础层公司首航直升(832494)从1月5日的606.06亿市值缩减至303.03亿元,另一家基础层公司川山甲(836361)从301.01亿元减少至130.44亿元。首航直升与川山甲两家公司的市盈率也分别从1月11日惊人的1285倍和134倍回归至139倍和40倍。

可以说,与类似一级市场交易的协议转让方式不同,集合竞价交易促使更多的高市值新三板个股市盈率回归,更有利于定价。但诸多高市值个股在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突然“砸下”,也令三板成指在新的交易制度推出后明显承压。

1月15日,三板成指大幅下挫,当日指数跌幅达到3.09%,收于1182.17点,创下了自2016年12月以来的新低,其后四个交易日中三板成指继续下跌,目前已逼近1100点。

“虽说新交易制度有助于部分公司价格回归,但现在流动性稀缺,明明政策利好来了,市场却完全无视,下一步政策推动必然受到阻碍”,北京地区某券商新三板人员表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