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封山之作《魅影缝匠》,安德森前期测试了九个月

颗粒感和阴霾才是那个时候的伦敦。

刘易斯的封山之作,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最新片子《魅影缝匠》,将在本月25日在美国上映。安德森除自编自导外,还亲自上阵做起了摄影指导,通过他身边摄影机操作员的对话,让你提前了解影片将要呈现的效果。

安德森作为电影导演,从影片的灯光、风格和呈现等方面他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这之前他需要经过不断测试和实验,才能确立最终的拍摄,他的有些工作方式甚至看起来有些矛盾。这部《魅影缝匠》在拍摄前至少提前九个月就开始经历了这个过程,最终花了68天完成拍摄。

不打造《王冠》的效果

鲍曼说:“影片看起来不像《王冠》那样,当人们想起那一时期背景的电影时,就会想到它的画面非常漂亮富丽堂皇,令人惊叹。因为《王冠》看上去很美 ,配有华丽的灯光,画面超级干净,但这部电影看起来却不是这样的。”

根据鲍曼的说法,他们要试图找到“弄脏”画面的方法。虽然最初安德森想要细腻的画面质感,甚至他想把35mm胶片改为70mm,但他很快就意识到颗粒感才能实现那个历史时期的效果,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试图打造更粗糙的画面质感。

“因为柯达正在试图变得数字化,目前库存中胶片画质较为细腻,”鲍曼说。 “我们怎样才能得到一些画质粗糙,看起来脏脏的,就像15-20年前的一些旧胶片,这就要靠自己的处理。”

于是,可以把稍微曝光不足的影像,放在冲洗过程中处理,使之变得更加敏感,以增加画面的细节和质感。特别是在不能使用大型灯具,以及面对阴霾多云、只有七小时日光的伦敦来说,这是拍摄那个历史时期的实用解决方案。

去年,安德森导演兼DP拍摄了《电台司令:白日梦》和Haim的《Valentine》,看起来他像是纯粹为了试验如何拍摄《魅影缝匠》而做好的准备,即便他并不愿担任这个头衔。在《电台司令:白日梦》中,汤姆·约克徘徊在各个房间,每一个镜头的光线使用较少,安德森将这种效果运用在他独特的美学中。

创造性打光

在不能运用大量照明设备进行拍摄时,安德森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采用最新小巧高效的LED技术,这意味着也要做更多的测试。他们在八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许多其他的测试,其中就包括在拍摄地花一周的时间使用Panavision工作。

保罗说:“鲍曼花了很多时间和摄影组一起设计出一种镜头,它的画质非常细腻丰富。在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使用了一些lo-con滤光器,以此降低对比度,这通常与大多数人所想的相反。很多人都会尝试拥有饱满的黑色,而这部电影就不是这样的。”

提起补光,鲍曼发现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打光直觉有关,使光线照度变得充足,打破对比度,为影片效果刻意的创造出平面化影像。

“安德森给我们展示了50年代缝纫工艺的参考照片,”保罗说。“很多都是在比较肮脏的环境中,他们头顶着间接照明的日光灯做衣服,现实的效果并不漂亮。但是如果你正在试图制作一部漂亮的电影,那就需要很多明亮的荧光灯。

烟雾镜头

鲍曼和保罗还发现,他们要的质感需要比平时使用更多“烟雾”或“戏剧性烟雾”。这个成为了他们构成18世纪背景的主要问题之一。

“那个地方通风有些奇怪,所以开始设置时候看起来烟雾效果还不错,但是烟雾在中途就会消失,”鲍曼说。“为了补偿一些,我们又特意增加了更多的烟,然而有时它不会消散,导致烟雾看起来非常的沉重。

“我喜欢这部电影里的几个场景,烟雾缭绕,她就像在走装秀一样,”鲍曼补充道。“如果再看一遍这个画面,看起来就像是着过火一样,它的质感很不一样。把这些不同的层次放在上面,我们利用真实拍摄的画面质量再去降低它,导演居然接受了。”虽然安德森需要对电影胶片和灯光进行测试,但是如何将这些镜头融入到这个方程式中,这点需要他非常了解。

“没有其他导演像安德森那样了解镜头,”保罗说。“当他谈到镜头时,安德森和任何DP一样有着自己的想法,包括想从创作中得到什么,以及对电影作出的反应,他都非常了解。而且,安德森知道如何拍摄《魅影缝匠》,如何使用一些自己最喜欢的镜头,比如14mm的“戈登·威利斯镜头”或法国百代的老式50mm镜头(曾用来拍摄变形宽银幕的《血色将至》)。”

“你必须进入安德森的脑海中,以便知道他选择什么镜头,而当自己学会使用这个镜头时,就会达到一些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保罗说。

 

来源:影视工业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