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镣铐跳舞:互金产品的设计方法论

风控、合规和安全是金融的本质要求,也是互金平台的产品经理在设计思考时不容质疑和商榷的硬杠杠。

上周末,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与腾讯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产品经理大会·上海站在上海温德姆酒店完美落幕。来自陆金所平台功能产品负责人@高贤娴 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金融科技的产品使命》这一话题。高贤娴老师从金融+互联网、互金平台的基础搭建、产品使命出发,以陆金所为例,为我们拆解互金产品的搭建方法论和产品使命。

本文为2017中国产品经理大会上海站嘉宾分享整理总结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 / BEGIN / ————

分享嘉宾:陆金所平台功能产品负责人 @高贤娴

以下内容为嘉宾分享实录,编辑有修改:

建设平台和扎根于不同垂直领域的产品经理,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思考方向,又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产品经理的创新和变革?我想这是大家最希望从这场讨论中了解的内容。

这次分享的主题是“金融科技的产品使命”,和大家一起进行一个粗浅的讨论。

整个分享过程会先按照如下思路:

金融和互联网联姻后的平台特点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建设要点

在建设过程后,产品经理的使命是要融合哪些内容

互金平台产品经理具有哪些特性

一、与互联网金融有关

首先,我们聊聊这个行业。

当我们提到“互联网金融”这个名词,“互联网”更多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金融的一个载体。它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业应该具备的要素互金都要有——互联网只是金融的一个服务方向,一个服务范畴而已。

金融,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建立在抽象的定义之上的。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的著作《长赢投资之道》中说到:“有些人,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工作”。

比如我们大部分人,会种地,做了农民;会机械,做了工程师;还有一些人“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贸易”——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金融——金融为贸易服务。

如果说的通俗易懂一些,金融其实就是一种工具: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让资金作为一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可以让暂时闲置的资金可以生息,让需要资金的人以成本换回时间。资金流动后,各取所需,促进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让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加速前进。

从金融本身来说,它在使用的,也是它最要关注的点就是杠杆;杠杆之后所依赖的信用,信用的基本面带来可能的风险预期和风险控制——这三者使得金融的基本本质听起来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但真正的实施过程需要严格的约束和限制,才能走得平稳,走得更远。

因此,金融的本质要求金融的从业者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解和态度,有精确的测算和审核。在此之上,带来的就是一条条明确的界限,一个个冗长的条约,以及在此之上建立的高高柜台,和柜台后面高冷的金融形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和普通老百姓的关系不大:

最早的工资是现金支付,随支随取;那时候的“理财产品“是国库券,当成另外一种存款的方式压在箱底。

后来工资开始发放到银行卡里,老百姓开始接受看不到纸币的资产,变换成储蓄卡上的一些数字——好处是这个过程可以获取少许的活期利息。

再后来银行升级服务,可以在工资发放日自动定额活期转定期,收益比活期要高——这就开始朝着越来越便民的方式上发展。

当商品房出现后,老百姓开始普及另外一种金融服务:贷款。

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大家逐渐开始意识到现金是有时间成本的,开始理解杠杆的效用,接受提前撬动资产和享受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慢慢学会使用信用卡,培养个人的信用体系。

恰是在这样的时间点,金融的概念开始潜移默化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为互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壤。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则还年轻,它经历的是更快更迅猛的一条成长之路:

科学的创新让电脑的造价一步步降低,有了普及的可能。但一台独立的电脑的意义非常有限,仅适用于个别场景,真正让电脑变成必须品进行普及的是互联网——它让我们完全适应了另外一种沟通的速度,距离和方式。

可以说:互联网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有着非同凡响的基因:它让信息的传播可以以光速进行,从而带来了海量数据的线上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融入进来,获取更便捷、更有效率的信息和数据,让所有人都无法离开它而赶上时代的脚步。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互联网发展迅猛,新方向和新服务在推广普及互联网的同时,也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迅速的崛起。

而从10年开始的智能手机的发展,再一次助力了互联网的发展,把它的蓬勃推向了新的高潮——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扩展了人数的普及维度,而移动互联网则推广了每个人在使用时间和地点的维度,让使用频次大大攀升,全方位扩展了互联网的场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金融+互联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005年以前,主要是伴随着传统金融的信息化过程,银行纷纷开始建设网上银行系统。对私业务主要体现在存取款和转账,银联业务的建立。

2005年-2011年期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电商的崛起、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支付宝、财付通纷纷出现。而从2011年开始,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了实质的发展——除了早期建立的拍拍贷,11年前后出现了大批的互金企业:宜人贷、人人贷、融360、51信用卡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蚂蚁财富和理财通是在14年)。陆金所也是是在这一时期成立。

从15年底宜人贷纽交所上市,到2017年众安保险、拍拍贷、融360等纷纷登陆纽交所或港交所,金融科技经历了蓬勃发展的6年。这六年,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资金融通、支付、投资提供了信息中介的服务模式,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金融服务慢慢揭开了面纱;普惠了普通人的理财、事业发展、消费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互金平台的基础搭建

互联网金融在过去的几年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命题包括:风控、合规、安全和体验。

从把金融搬到线上的时刻起,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如何在线上做好风险管控。另一方面,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和业务量的上升,会带来资金流动性、保障性等可能的风险,需要有配套建设的规避要求和行业制度。

互金行业和任何互联网行业一样,信息安全是首要任务。但基于金融本身的特点,对于账户安全、资金安全等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和策略。

这么多年互联网行业的深入发展,让用户习惯了极致的体验打造,在金融平台保障风控监管和安全的基础上,怎样提升平台的竞争力,优化用户体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我们首先讲讲互金行业对于前三个重要方向的支持,也就是最基础的基础搭建:

1. 风控

传统金融的风控主要是通过:

信息采集,采集用户的年龄、教育水平、职业背景、收入水平、资产情况、亲属信息等;

调查用户在机构内可获取的资金和资产记录、交易金额、交易类型、交易内容等

综合征信系统里面的信息资料

等信息来进行风险预期判断和风险控制处理,这里面有一些天然的优势:

银行柜员可以面对面地跟用户进行沟通,确认用户的身份证件和生物信息,确保信息采集的真实性。

针对信息采集的填写内容,柜员可以面对面解释,手把手指导,保障信息采集的有效性。

银行有海量的资金和资产变动信息作为尽调和审核的依据,同时建立了专业严格的审核流程。

当将这套风控体系来到线上后,就需要有新的适应方式。

当下互金平台的主要风控基础来自于(以陆金所为例):

用户开户时提供的全面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注册、实名认证、银行卡绑定、人脸识别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平台在前端识别:用户身份确认,账户控制人为身份确认本人;资金控制人为身份确认本人;从而达到账户和资金控制权掌握在实名人本人手中,去除代操作风险。

在陆金所平台上,金融产品会有产品服务评级KYP,投资者根据全面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获得KYC的精确用户画像。陆金所的KYC测评问卷包含20多道题目,从教育背景,资产信息,投资观念,理财经验,风险意识等多维度全方面的调研用户情况。按量化模型将KYP和KYC进行匹配,实现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

引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利用用户在陆金所、平安集团的丰富数据,建立主观风险偏好模型,来调整和修正用户主动输入的风险承受能力问卷结果,以防用户可能不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

基于用户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和追踪,实时判断用户的投资匹配程度,在投资前进行风险超配提示和拦截。同时,针对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和高龄投资者进行电话提示风险。

2. 合规

科技的发展扩大了金融的边界和外延,也放大了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

从15年底e租宝事件发生,互金行业的监管日益趋紧。在16年和17年不断加码,称之为监管元年。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行政处罚超2700件,罚没金额超过80亿。

创新和风险防范是互动的,金融科技首先要认清明确的金融规律,和监管形成良好的互动。

例如,16年底颁布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从7月1日实施,要求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人,了解客户,了解产品,产品和客户匹配,风险揭示。

我们相信,在合理的规范之下,互金行业的发展才有更好的前景。

3. 安全防护

在风控和合规之外,另外一个互金平台建设的重点就是安全防护。

和其他互联网行业相同,互金平台需要建立网络信息的反入侵系统,但区别于其他行业——因为金融的敏感性,导致安全防范的范围要更广,防范的严格程度要更高。

金融平台的首要安全是账户安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账户控制权不受侵犯,如绑定手机号,设置的登录、交易密码,决定了用户的信息是否会被盗用,用户的其他权限是否被更改。

其次是资金安全:资金的安全性包含反资金盗用、反资金欺诈,以及对应的保护性举措。新型的网络犯罪有很多是从资金入手,这一点也是用户极为敏感的部分。

第三是网络信息传输安全:系统防御、反入侵的安全规程。它涉及到平台功能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基本功能的接口调用,还有对内、对外的信息传输。基础功能的逻辑校验甚至报错,都有可能被外部利用的风险。

第四是作为综合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平台,针对大量用户信息和数据,内部审核流程的流转。敏感信息的传递都需要有明确的规程约束,坚决杜绝任何信息的不合理传播。

上述的安全防范措施分布在平台功能的各个节点,对用户的操作,状态转换和信息传输都进行的收集和判断。

三、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建设要点

前面提到的三个方向:风控、合规和安全是金融的本质要求,也是互金平台的产品经理在设计思考时不容质疑和商榷的硬杠杠。

在这样的基本前提之上,互金平台的产品经理在推进产品和功能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不一样的困难,又如何克服它们,锐意创新?

下面将会从转化、准确性和流畅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 转化

所有的生意都是希望促成转化。

互联网的流量弥足珍贵,打开门来做生意,在已经付出获客成本的基础之上,大家都希望用尽量针对性的路径,尽量明确的说明,尽量少的步骤,让用户完成交易。

然而金融的行业特点却需要我们做足够充足的信息收集,给用户足够丰富的信息和背景披露,让用户反复确认风险——即便用户千辛万苦临门一脚,如果风险错配,还是要提示、拦截,甚至针对高风险投资,还需要外呼确认。

如果说在其他行业,漏斗的转化是首要业务指标,那么在互金行业,一部分的转化损失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那说明我们把有错配风险的投资者合理地“挡”住了。

但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产品经理一如既往的希望尽量减少用户负担,拉升用户的投资主动性,提高用户的投资转化——在这一点上,说我们在戴着镣铐跳舞,并不为过。

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转化:

引入新技术新体验,提升效率和体验,减少用户在补充信息时候所需要的输入负担,提升补充信息的效率。

在关键的可能的破坏性的拦截之前,选择合理的场景做主动的知会和引导。允许断点,适当给出一些激励。部分用户对这块是有正面的认知和接受度的,会比较认真谨慎的对待合规类信息的填写。

还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在一系列信息填写前明确可能的路径和步骤,让用户有预期,不给有负担的“惊喜”。

2. 准确性

第二点我们要考虑的是:互金平台的准确性。

大家考量一个互金平台,准确性是基础——从用户层面期望的准确性,例如在各项信息描述容易理解,或者账户资金和资产的任何变动都是可解释的。

但另一方面,金融产品的特性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体系。当平台的受众面越来越广时,用密密麻麻的文字来详述各种金融属性和对应的变动,一方面担心可阅读性,一方面担心可理解性。

在这种时候,大家通常的认知是:将专业的知识转译成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描述。

那么问题来了:是否可以转译呢?

这里面设计到两个层面的问题:

转译是否还能合理表达原有的概念?理论上来说,金融产品的定义就是它自己是最贴切的说法,不会有比专业定义更精确的说法,转译的过程必然会有信息的变动或者缺失。

转译本身为了让用户理解得更容易,通常的做法是和用户可理解的概念进行类比和近似。但是实际上用户平常定义的保本、保收益等概念,在合规层面上也不是针对所有产品都可以描述的。

在这种冲突的过程中,产品经理一方面理解金融资产本身的背景,另外一方面站在用户群体的角度,内心是非常纠结的。

3. 分类、对比和区隔

针对这种情况,直接解决冲突似乎不太有希望;我们采取的是一种迂回的解决方案:

直接描述造成的负担太重,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分类,把相同资产性质的进行归类;同时类似属性的不同描述要区隔开来?信息的统计也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然后还需要有结构化的对比,让用户了解不同的产品之间不同的性质和内涵。当然,还可以通过用户问答的方式让更多的用户借鉴和理解。

举个例子:

在陆金所5.0的理财页改版过程中,旧有的理财页展示因为业务发展,支持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不断的扩充相当于在一块旧衣服上打补丁,最后不得不换新衣服的过程。如何重新整理入口,而在形式上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变动?

在分类的展示上,从用户期望上,希望看到的是老百姓可以理解的金融属性。例如活期、定期、这是一种分法;

从金融属性上讲,可以分成浮动型、类固收等——但是用户看不懂;

从合规角度,网贷、基金等产品又必须给出独立明确的界限。

所以我们整体的综合、把握和调成,才有了现在的入口分类方式。再根据当前的入口分法,调整了我们账户的资产分类,进行对应匹配——但是为了用户的查阅方便,这里仅针对用户已经购买过的持仓分类进行展示。

在这种分类的持仓展示之下,也可以便于我们针对不同的金融产品有不同属性的展示:

对于网贷产品讲当前剩余本金,下期回款金额和时间;对于基金来说就是当前市值和收益;而活期则展示当前价值和七日年化等,让用户最关心的内容前置到持仓列表。

在信息展示准确性的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收益。

不同的金融产品属性不同,对于收益的信息也不同:净值型产品浮动收益,货基产品每日对账,网贷产品每月等额本息,固收产品一次性还本付息。但是用户从账户整体层面是期望看到一个自己每日收益变化的,这种变化按实际到账为准,还是按照可能的预估待收收益为准?

实际上,从用户的需求层面,两者都有:对于过去希望看到实质总结,对未来希望有合理预期,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也按照不同的资产分类,对两种收益分别做了整理归纳和对比。

4. 体验

互联网这么多年的发展,以用户体验至上的发展方向确实培养了很大一群用户,会对体验有挑剔的要求。作为互金平台,我们必须紧跟步伐,提升体验,提升平台的竞争力。

但是,用户在意的体验到底是什么?

我们内部曾经在一次关于首投的调查过程中对用户做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用户选择平台是否进行首投,其中58%的用户考虑了安全性因素。

其次是收益——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高利率也意味着高风险。

第三是灵活。流动性是当前消费型社会主流的一个理财观念,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流动性的要求很看重——多张信用卡,提前消费都决定了资金流动性对大家的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流动性也是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属性。

第四个是简单,用户会希望有简单的操作。这里面的简单,就涵盖了大众意义上的体验:不需要填写那么多的信息,不需走那么繁琐的流程,不需要理解那么多复杂的含义,就能得到直接的推荐和判断。

这里面有太多我们知道用户想要什么却不能主动去迎合的部分。那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呢?

4.1 安全的体验

既然用户最关心平台的安全性,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打着安全的名义,让用户承担一些复杂的操作?

当然不是。

在安全的方面,我们希望尽量隐藏在平滑和顺畅的用户体验之下。尽量不影响用户的登录、浏览、投资。根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操作动线、操作资金,预测账户可能的风险。

而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账号情况,不同的可能风险级别,可以让用户采用不同的验证方式。这些验证方式包括一些生物识别的技术,比如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提升用户快速验证的体验,也能优化我们认证的精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身份依据也来自于终端——一个常用的,可信的终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风险较低的操作。

这一整套系统的建立,可以让用户尽量无感知的情况下保证一个安全防范的系统。

4.2 简单的体验

互联网崇尚简单。

用户期待的简单是什么?

讲不清楚不行,讲不透彻不行,关键时刻拦不住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是深入到用户的思考方式、行为路径中,发掘能让他感受到简单的事情。

4.2.1 减少用户的查阅成本

互联网标配的列表,明细的路径,是否就可以将金融上抽象的内容表达殆尽?用户对什么信息关注得特别频繁,从而要一次次确认?

在金融产品上,一个是收益,一个是流动性。收益有走势图展示变动,流动性最好的方式就是日历。

收款日历是陆金所app上流量很高的一块内容,对于一些投资频次较高的用户,他们需要一个形式能够系统性的感受到回款的时间点、分布情况和对应的金额细节。我们也有计划进一步优化这个不错的展示方式,让他能适用到更多场景的时间点提示,也给到更多的引流和转化,

4.2.2 减少用户的记忆成本

大家平时的工作压力大、事情多,如果需要一直在脑海中记得一件事情,是一个成本消耗很高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么想起来就立即解决掉,要么就是要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但是记在小本子上也需要在需要的时候记得找到它、打开它才行,这个时候,提供的就是——在他想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来把这件事情做掉。

比如需要定期投资某个产品,需要提前规划还款,需要提前设定资金的非T0取现,需要投资某个很抢手的产品。

4.2.3 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

当用户的多项操作总是联动发生的时候,这种联动是否代表了用户的某种诉求?

例如作为流动性资金,往往暗示了用户随时随地需要取现进行其他业务;那么用户到每个持仓下面去操作的时候,和他一次性可以发起对应操作的时候,两者的复杂度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否可以合并这种操作,给用户以快感——当然,这种操作越顺畅,是否意味着资金流失就越严重?是否要提供这样的通道,就见仁见智了。

从我们角度看,用户资金留存,首先取决于平台金融产品的收益、安全和体验的吸引力。

理财的目的就是在该用的时候可以用,该存的时候可以存,双向的通道都要顺畅,才是真的顺畅。

4.3 有温度的体验

金融平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展示专业性、高大上的视觉风格,所以有时候会听到吐槽冷冰冰。然而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们也并非真的没有注入自己的温度,只是这种细节的展示要避开一些关键的、需要决策的流程和场景。

在一些用户可以略微悠闲的场景,例如当用户刷新账户资产和收益的时候,给一两句箴言——不那么威严和高高在上,就像一个忠诚的朋友,和缓的给出一些建议,让人心头一暖。

在一些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场景,通过视觉的变化营造氛围,让大家在定期的相逢中迸发不一样的火花,给平台一个温情——有温度的形象塑造,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方向

四、互金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

在互金行业,产品经理一样要从业务出发;业务的思路就是产品的思路,只是我们要考虑的业务方向要包含法务合规、安全风控、市场运营、金融资产业务、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方面,一个平台的搭建才能有始有终。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需求——它可以衍生出来需求背景、上线目标、针对客群、实现功能。所以产品经理的常态就是去思考、去分析,动态的接纳、吸收,然后转化成用户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流程和体验。

借用一句话:什么是创新,解决问题就是创新。

产品经理的使命就是解决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不怕,我们就是向着问题而生的群体。

感谢在座的产品同仁们,抱着最美丽的期望为未来奔忙。2018,我们会更好!谢谢大家!

以上为本次大会分享内容。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