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评俄军主力反坦克导弹:可击穿西方所有现役型号战车

“科尔涅特”导弹是在苏联解体后的1994年研制出来的,它的设计目的是能够摧毁当时所有型号的坦克,包括“豹”-2坦克和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9M133反坦克导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17年12月23日报道称,反坦克导弹装备向来是俄罗斯军队的传统优势。在冷战时期,苏联部署的“竞赛”反坦克导弹和“混血儿”反坦克导弹被认为是反坦克导弹中的佼佼者,其性能远远超过美国的“龙”式反坦克导弹。但是,在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推出后,美国就在技术上占据了领先地位。苏联的反坦克导弹需要操作员在导弹发射后继续把十字线压住目标,以便持续引导导弹飞行(即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式制导导弹,SACLOS),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则只需操作员锁定目标发射导弹即可(即发射后不管式导弹)。但是,俄罗斯现在的反坦克导弹,例如9M133“科尔涅特”(另译“短号”)反坦克导弹和9M131“混血儿”-M导弹,仍然保留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制导方式。那么,这会降低导弹的威力吗?还是会让它们更能胜任某些任务呢?

俄罗斯军队现在的主力步兵反坦克导弹是“科尔涅特”反坦克导弹。相比射程较短的西方主力步兵反坦克导弹,“科尔涅特”导弹的射程更远,达到8公里。射程增加的代价是重量的增加,“科尔涅特”导弹的战斗重量为63.7公斤。但是,这仍然比美国使用三角架发射的“陶”导弹要轻,后者战斗重量逾百公斤。“科尔涅特”导弹与在它之前的“竞赛”导弹一样,都反映出俄罗斯的军事思想,即步兵主力反坦克导弹必须与车载主力反坦克导弹型号统一,即便为此需要增重。

“科尔涅特”导弹是在苏联解体后的1994年研制出来的,它的设计目的是能够摧毁当时所有型号的坦克,包括“豹”-2坦克和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它的战斗部采用串联装药设计。“科尔涅特”导弹的串联装药战斗部设计很先进,2组高爆炸药被导弹的火箭发动机隔开。这与西方的串联装药战斗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的设计是2组高爆炸药串联配置。“科尔涅特”导弹的战斗部装药设计的优势在于,其发动机放在中间拉长了第2组装药的焦距,进而扩大了第2组高爆装药产生的金属熔融射流的距离。同时,这种设计也为第2组装药提供了保护,不会因为前置战斗部爆炸而变形。

其结果是,“科尔涅特”导弹只要命中的不是炮塔正面,多半就可以穿透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即便是该型坦克的炮塔正面,也仍然有许多区域可能很容易被“科尔涅特”导弹击穿。由于“科尔涅特”导弹的战斗部采用串联装药方式,再加上其后置战斗部很大,因此旨在对付火箭推进榴弹的升级包,比如坦克城市生存套件(TUSK),不大可能抵御“科尔涅特”导弹。众所周知,“科尔涅特”导弹击穿过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装甲。

资料图:俄罗斯9M133“科尔涅特”(短号)反坦克导弹。

“科尔涅特”导弹的其他技术装备包括12倍/20倍昼夜两用热成像瞄准镜,其变焦能力在“轻标枪”的控制瞄准单元之上,后者的最大变焦倍数为12倍。虽然“陶”导弹使用的热成像瞄准镜的最大变焦能力为24倍;不过这具瞄准镜的重量远远超过“科尔涅特”导弹的瞄准镜。虽然车载型“科尔涅特”导弹通过使用机器视像热成像瞄准镜实现了自动导引,但是步兵用“科尔涅特”导弹仍然采用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式制导方式。

俄罗斯的另一种步兵反坦克导弹是“混血儿”-M1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远轻于“科尔涅特”导弹,战斗重量只有25公斤,射程2公里,更像是西方的传统步兵反坦克导弹。不过,这种导弹列装的普遍程度不及“科尔涅特”导弹。这种导弹与“科尔涅特”导弹相似的地方在于都采用先进的串联装药战斗部设计。为了增强导弹侵彻力,它的弹径比早期版“混血儿”导弹大。与“科尔涅特”导弹一样,这种导弹也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侧面构成威胁。但是由于该型导弹的弹径略小,其威力不如“科尔涅特导弹”。这款导弹也有热成像瞄准镜,采用有线制导。

资料图:韩国陆军试射“混血儿”M1反坦克导弹。

总的来说,“科尔涅特”导弹和“混血儿”M1导弹都是传统的反坦克导弹。都很容易被采用硬杀伤方式的主动防御系统拦截下来,因为它们的飞行速度较低,分别为每秒300米和200米。它们的主要效用来自其新颖的战斗部设计,这种设计让它们极具致命性。但这种杀伤能力的前提是导弹可以命中目标。它们之所以保留传统制导方式,更多是基于俄罗斯军队的偏好和军事思想,而不是因为缺乏先进技术。在某次兵器展上,手持轻型反坦克装备的制造商巴扎尔特公司的代表坚信,俄罗斯国防部青睐“混血儿”和“科尔涅特' 导弹,是因为其唯一的射程限制因素就是操作员获取目标的能力。而类似“轻标枪”这样的导弹,虽然操作员透过热成像瞄准镜能够看到目标,但是导弹内部计算机可能无法锁定。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限制射程。另外,“标枪”这样的导弹使用先进的内部电子系统,造成单枚导弹的发射成本大幅上升。

法国军方的研究显示,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式制导还让操作员在某些情形下对武器性能更有信心。接受过采用这种传统制导方式的“鸢”导弹和采用“发射后不管”制导方式的“标枪”导弹2种培训的操作员,对于使用“鸢”导弹来打击行进中的步兵表示出更强烈的信心,因为他们在导弹发射后可以持续引导导弹飞行。如果使用“标枪”导弹,操作员射出导弹后完全脱离对导弹飞行情况的了解,导致操作员的信心自然下降。

温压版和高爆版”科尔涅特“导弹的研制佐证了一种看法,即俄罗斯国防部赞成这种思想,考虑到导弹的操作灵活性以及给予操作员的信心的目的,他们更青睐传统制导方式。(编译/于晓华)

来源:参考消息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