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评论】大雪压塌公交站台 城市应急机制需满足基本安全保障

无论是公共设施还是应急机制,只要存在“豆腐渣”的情形,都会在大雪中暴露无疑。根据天气预报,中东部多个省份即将迎来新一轮降雪,各地方政府必须以合肥为鉴,从速完善应急机制,加大社会动员以解决眼前的隐患,严肃对待暴露出的公共设施质量问题,事后要展开严肃调查。

2018年1月4日,合肥遭遇大雪多处BRT公交站台坍塌,致1人死亡多人受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两天,全国多地开始大范围降雪。通常很少见大雪天气的很多南方城市,瞬间变成“雪乡”。但可以刷屏朋友圈的雪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灾难。1月4日,安徽合肥多个公交站台被积雪压塌,多人因此受伤,其中一名伤者不幸身亡。

对于那些被压垮的公交站台,网上“一定是豆腐渣工程”的质疑很多。虽然还没有证据,但这些质疑在情理上可以理解,雪大虽是事实,但这么多城市这么多站台,被压垮的是绝少数。同样的雪,不同的站台命运,把责任推卸给极端天气显然缺乏说服力。所以事后的追查回应,是少不了的。

在工程质量的追问之外,这场雪也暴露了很多城市公共管理、应急机制上的问题。暴雪降临得并非毫无征兆,安徽气象台1月3日就将暴雪预警升级为橙色,可是公共管理似乎并未跟上这个节奏。且不论公交站台是不是豆腐渣,这种人员聚集的场合,本来就要及时清扫积雪避免隐患。如果有环卫人员或者临时组织人员及时清扫,站台顶棚上的雪不至于堆积到压垮站台的地步。

当然,说合肥等城市全无应急意识也不客观,检索新闻可以发现,合肥于1月3日下午就启动了“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市政处集合112台除雪设备500名应急人员进入备战状态。只是从后果来看,应急方案显然远不足以处理大雪导致的种种问题。公交站台是雪天最需要优先处理的场所,而多个站台被压垮的现实证明,应急预案没有实现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越是大雪天气不常见的城市,应急机制越是要有超常规动员调动各方资源的意识。因为城市常规的环卫、交警等人员配备,通常只能应对城市常态化的运营。面对这种极端天气,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高效组织起更多“不相干”部门乃至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大雪清理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没有这个意识和临时动员能力的城市,很容易在极端天气下暴露各种安全隐患。

除了预防危害之外,及时的救济也应该纳入应急机制中考量。大风大雪天气之下,因为公共设施垮塌或者路边绿化树倾倒伤人的情况并不罕见,伤者的及时救治和补偿也考验城市的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之前就有地方的市民大风天气被树砸伤,医疗救治费用求助无门,最后只能自认倒霉。意外被砸已是悲剧,如果没有相应的公共救济补偿,那悲剧就更为痛心。合肥这次不幸逝世的市民,最后能得到怎样的善后,也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

大雪无情,会“公正”地检验一个地方的软硬件。无论是公共设施还是应急机制,只要存在“豆腐渣”的情形,都会在大雪中暴露无疑。根据天气预报,中东部多个省份即将迎来新一轮降雪,各地方政府必须以合肥为鉴,从速完善应急机制,加大社会动员以解决眼前的隐患,严肃对待暴露出的公共设施质量问题,事后要展开严肃调查。工程质量问题是公共安全的致命缺陷,是应急机制都很难弥补的噬命漏洞。所以,合肥那些垮塌的公交站台是何情形,相关部门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