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AI+安防市场,别想了,跟你没关系

未来安防+AI前景无限好,但目前由于AI技术的局限,安防+AI的发展并不成熟,且市场也开始变得难得预测:在传统厂商占领主要市场的同时,初创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野蛮生长。

报道/前方智能 枭枭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总产值5400亿元,同比增加9%,预计2020年将增至8759亿元。

而随着监控点位的骤增,遍布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每时每刻产生的视频数据也在爆炸式增长,过去简单利用人海战术进行检索和分析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的安防工作需求。而AI技术则能更好地应对海量视频监控数据,成为人力的增效补充。

可以说,未来安防+AI前景无限好,但目前由于AI技术的局限,安防+AI的发展并不成熟,且市场也开始变得难得预测:在传统厂商占领主要市场的同时,初创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野蛮生长。

对此,前方智能采访了AI安防初创企业神目科技的CEO刘靖锋,通过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安防+AI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就产业一些热门问题进行了讨论。

神目科技CEO刘靖锋

神目科技是一家专注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同时,联合烽火集团成立了武汉幻视智能,从事人脸识别,物体识别,车辆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领域的应用。

|拿下1.2亿美元的订单、每月服务费收入达500多万美元

AI今年很火热,我们都知道,但AI落地难,也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所以,当刘靖锋跟智能君说到他们已经拿下了美国1.2亿美元的订单,且每月服务费收入达500多万美元时,智能君是非常惊讶的。

更是好奇神目是如何做到AI技术的商业落地?

刘靖锋表示:

“神目最开始是做用于监视婴儿的摄像头,现在则是更专注于防止小偷的监管设备,还能通过人脸识别来做客户分析:店内人流量,分布等。

在美国一个零售店一个月平均有8万美元被偷掉,所以美国的零售店市场很需要专门监管小偷的方案服务,神目每个月大概可以从中收入500万美元的服务费。

目前已与沃尔玛等有合作,最近刚拿下了美国1.2亿美元的订单。我们以人脸识别为核心,扎根于客户的服务,根据用户的要求来修改算法,希望通过技术来帮助客户解决各自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要求。”

智能君觉得神目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国情与用户的需求,美国治安并不如中国那么严格,甚至有些人可以合法持枪,根据美国Gun Violence Archive数据显示,2017全美枪击致死人数较2016年急剧上升,在2017年前200天就达到了8539人。

另外,确实美国小偷比较多,工作日晚上美国人也基本不在外面溜达。所以切入帮找小偷这个小领域,其实是很切合用户需要的。

美帝的晚上并不太平

当然,除了找准应用场景,自身还需要拥有强大的AI技术。能拿下美国1.2亿订单,神目的成功的背后是人脸特征引擎、姿态识别等强大的AI技术。

比如上面提到的用AI来捉小偷主要是应用了人脸特征提取引擎和姿态识别技术。透过人脸特征提取引擎可以监测到每个顾客过往被拍摄到的历史,如果他是个惯偷,那他将成为AI重点监视的对象。另外,一般小偷都伴有眼神谨慎、表情紧张、左顾右盼、特别留意摄像头方位以方便找死角等行为,而姿态识别技术可以帮我们列出这一类人群。

目前神目在这些技术上的研究成果是不错的,比如可以实现活体人脸检测、红外人脸识别、模糊及遮挡面部还原、3D 人脸建模和3D人脸识别等;

3D 人脸建模

能做到通过人体结构18个节点,精确定位人体部位的三维矢量坐标,能有效识别人物的人脸、表情、区分左右手、手掌和左右腿动作;

甚至可识别与区分急促呼吸和平静呼吸,来实现基于动作行为的报警。

|AI安防拿订单主要靠关系?!

从技术到场景落地,神目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比如其智慧城市——公安系统方案已在我国多地公安系统内得到应用。

还有在新零售方面,神目也在具体实施了,比如上海宝山万达广场2号店就应用了神目的新零售方案: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捕捉后,可以对进店客流量、顾客性别、年龄段统计、VIP客户识别等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给商场活动规划、策划效果评估提供新一代大数据支持。

关于技术落地商业的过程,智能君提出了疑问:是否技术领先就能占领市场优势呢?

对此,刘靖锋说出了业内的“订单真相”:安防企业拿订单,主要靠的是关系。

“慢或快一点点研究出一项技术,究竟能在市场引起多大的变化呢?事实是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因为现在的AI技术还处于婴儿期,并没有发展到两者间技术有一点点差距就能引起市场的明显差距,所以当一项新的AI技术推向市场时,主要靠的是关系。”

靠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靖锋告诉智能君:他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后也一直在美从事相关产业,积累了相关的技术经验与人脉资源。而且中国制造安防产品由于成本相对较低,在美国市场上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优势。

依托于关系来获取商业胜利并不只发生在安防领域,这可以说是潜藏在很多行业里面,不被曝光的一种现象。对于有关系的人来说,这是利,但对于没有背景的人来说,则是弊。

最后,对于未来神目的发展规划,刘靖锋表示:现在的商业落地主要在美国安防市场。

“目前中国的市场正在高速发展,且容错性很强,所以神目在国内主要是与几个合作伙伴合作,包括锋火等,一起来打磨产品。其中神目在中国深圳与武汉都有研发团队,而市场则主要靠合作伙伴来打开。

而在美国则是讲究商业落地,表示美国的容错性很差,消费者都非常地挑剔,比较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不如中国人那么快,所以一般新的产品会先在中国出现,然后再推向美国。”

|巨头开放平台之下,AI初创公司如何生存?

AI任何一个细分领域的初创企业在发展时,都不会忽视国内科技巨头的AI布局。而现在有个现象是越来越多巨头如BAT等都开始搞AI开放平台,这是否会对AI初创企业造成冲击呢?

对此,刘靖锋认为巨头不是初创企业的对手,而是合作的对象。

首先,开放平台只是一个工具箱,里面是一些神经网络,你可以利用它进行训练。但真正的核心是你自己的算法,而开放平台只是一个优化数据的框架而已。

其次,巨头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做得很精,而大多初创公司则是做算法为主。所以两者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比如海康前端做得好,而创业公司后端的数据算法做得好,两方就会有一些合作,当然中间可能会有一些模糊地带,但大体上是分得清的。

所以要与巨头合作,借巨头市场来生存,不能与巨头对着干。因为长久来说,以巨头的实力,资金与技术上都是分分钟碾压初创公司的,而且BAT做的AI与初创公司做的AI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BAT做AI目的是让AI技术为数据服务。

数据才是值钱的东西,而BAT自身就有很多数据,而所以不管他们做不做AI,值钱的数据他们都握在手里。他们做的AI,只是一个用来处理这些数据的工具而已,为了让数据变得更值钱。

而创业公司,比如商汤,则不是这样,他们是针对有需要的用户,为用户做全方位的服务方案,他们是靠AI这个工具来挣钱的。

而BAT则不会靠卖AI这个工具来挣钱,相反BAT要放开这个工具,来获得更多的数据。比如百度开放自己研究的人脸识别,如果用户用百度的人脸识别,那么用户的数据必然会流到百度那里去,因为你用了百度的人脸识别。

另外,BAT与创业公司的数据差别也很大,BAT的数据是多维的,而创业公司的数据是单维的。比如百度除了人脸识别,还有百度搜索、云等,这些数据融合在一起时,是多维的。而创业公司的人脸数据就仅仅只是一张人脸数据。

所以巨头与初创企业在做不一样的事情,而对于初创企业来看,更多的应该是与巨头合作,而非竞争。

接下来,还提到对于初创公司具体上是去做硬件还是软件的疑问,刘靖锋则认为都是可以的,这完全看公司团队。

如果团队擅长硬件的话,可以做硬件,擅长软件就做软件。因为做算法跟做硬件其实都是一样的,都会越来越不值钱,如同笼子里的老鼠一样,都需要不停地奔跑,竞争。

比如一款新产品或者新算法出来,三个月后,一样的甚至更好的就会出现,但价格会更低。算法比硬件还残酷,算法更容易被迭代,被淘汰,所以卖算法方案并不挣钱。

|结语:

最后,刘靖锋建议初创公司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实现商业落地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贪大,应该在一个小而美的市场里扎根,找准一小块并专心只解决好一个问题,做好商业落地,实现盈利,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智能君觉得非常有道理,正是因为AI商业落地难,所以需要专注,集中力量往同一个地方使才能攻克。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