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暖气会冻死人么?

家里没有暖气是会冻死的。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编辑:白鸥

俄罗斯的寒冬将军不知道困住了多少想要统一欧洲的英雄豪杰。凛冽的寒冬一向都是俄罗斯最好的防御武器,只要把敌人耗过一个冬天,俄国人就总能迎来自己的转机。

俄罗斯人在第三次莫斯科 - 立陶宛战争中使用滑雪板(1507-1508)

后来,get不到滑雪板技能的拿破仑军团1812年从俄罗斯撤退

但是,寒冬将军也是一柄双刃剑,在伤害敌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对俄罗斯自己造成伤害。入侵的敌人在这片土地上只需要临时地忍受寒意,俄国的老百姓却要一生生活在低温的笼罩下。因此,供暖无疑是俄罗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

看上去,盛产燃料的俄罗斯不会遇到什么供暖难题,然而事实果然如此么?

瑟瑟发抖的俄罗斯

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

由于国土大多数位于温带到亚寒带,甚至还有部分北极圈内的领土,俄罗斯的冬天不仅漫长,而且致命。仅仅从气温上看,即使是相对靠西南的首都莫斯科,也要在冬天面对零下13度的低温。到了北方那些深入寒带的小聚居点,每年经历一周零下40度的极端低温也是家常便饭。

即使战斗民族也并不想住在北极圈内

因此在俄罗斯,取暖一直都是一件大事。

得益于沙皇俄国向东快速的扩张,古代俄国人获得了西伯利亚森林中取之不尽的木材。这些木材不仅可以作为建材出口到西欧国家,还可以作为燃料帮助人们度过苦寒的冬天。

1

叶尔玛克征服西伯利亚

瓦西里·苏里科夫绘

2

3

在那个时代,集中供暖的技术还不存在,零散而稀疏的居民点也让集中供暖难以实现,人们都会在家里筑起壁炉,点火取暖。在19世纪的俄罗斯人眼里,壁炉就是家,伏特加就是老婆,有这两样东西,再困难的冬天也不成问题。壁炉和烈酒,也一直都是俄国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典型符号。

冬日的莫斯科

右为马雅可夫斯基雕像

啧啧

不过俄国更密集的人口还是集中在西部的两座大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是俄国率先进入百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在人口高度集中的早期倒确实面临过供暖难题——正如这两座城市的吃饭问题一样,要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强行从外地输血,要么就让城里人挨饿受冻。

灯火通明

然而靠爱是不能发光发热的

好在19世纪末,俄国人终于启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远东森林里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进入西部的大城市。那时候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民,也能在城中买到便宜的柴火,在自家炉子里点火过冬。俄国的供暖,算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依靠零散的民家自有供暖系统解决了这个困难。

远远不断的

在自家炉子里点火过冬

但暂时的稳定总是很容易让人乐观地估计形势,苏联的革命导师们就犯了这个错误。

列宁和他的战友们热衷于快速推进全俄城市化,强制打破了俄国长久演化来的供暖平衡。许多村镇被改造成小型城市,有些的居民数量翻了几十上百倍,与此同时这些村镇周围原本存在的小村落都被取消,原先的供暖系统也就需要重新改造了。

导师也需要暖气

集中供暖终于登上了俄罗斯的历史舞台。

苏联的能源危机

从苏联建立初期一直到赫鲁晓夫时代,集中供暖系统在全俄遍地开花,逐渐成为潮流。

这个时代的最高峰,要数赫鲁晓夫楼(Khrushchyovka)。这是一种三到五层的公寓楼,造型简单丑陋,造价非常低廉,是苏联时代的保障房。说白了,这就是中国筒子楼的原型。

赫鲁晓夫对这种楼房寄予厚望,认为在他这种“反对浪费”的建筑哲学下,苏联能够节约出更多的资源建设社会主义,而非华而不实的腐朽享受。

不过再节约资源,也不能节约冬天供暖的资源,否则俄国的冬天很快就会让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力量快速减少。于是他们想出了非常工业化的好方法——把工厂里的废热用管子输送到居民区,暖气片里的蒸汽为瑟瑟发抖的居民们带来了充足的暖意。

如果居民楼附近没有工厂,就用一座中央供暖厂替代,并用大管线连接到尽可能远的地方,以提高暖气生产的边际效应。

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对这种供暖方式不会陌生。在中国大张旗鼓学习苏联的年代里,这种供暖模式被大规模引入,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而存在。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国企工厂周边的居民楼仍然享受着厂子带来的温暖。

社会主义革命干劲儿温暖着大家

当然这个潮流在苏联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斯大林时代就出现过一次断层——斯大林把数以百万计的城市人口又迁回了山林田野中,他们在大木屋里的供暖只能依靠几座壁炉的微弱火光,柴火当然也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利用厂子里的废水废热满足居民需求,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环保的功能,但却无法满足居民越来越高的供暖需求。居住在苏联筒子楼里的人们从6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抱怨着厂供暖气的不稳定,逼得苏联政府另想办法。

最终,他们也搞了一次天然气改造,从西伯利亚的气田向城市输送供暖用的能源。可是这点增量还是没有能够让人民满意,苏联的供暖竟然陷入了能源危机。

还是不够热

谁在糊弄谁?

随着苏联的衰败,供暖问题和所有一切民生问题一样变成了一个大包袱,能满足供暖需求的人就会成为英雄。现在的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就是这样一位政治人物。

他曾经担任过联邦紧急情况部长,指挥应急团队为各地断暖断电的民众快速提供备用锅炉和电机,收获了极高的人望,差点被选为总统。

集中供暖一把抓

鉴于此,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府也在供暖问题上无限向民众示好,以提高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按照俄罗斯相关法律,即使一栋楼里有一大半的人都拒绝交供暖费,供暖公司也不能切断这栋楼的暖气。毕竟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断人暖气基本就等于谋财害命。

家里没有暖气是会冻死的。

但上有政策,下自然就有对策,供暖公司虽然不能主动切断供暖,却可以对影响供暖的技术问题延迟处理。这事的操作空间就太大了。前面提到的中央供暖站大管线长距离输送为现在的黑心公司留足了后门。

由于供暖管线太长,蒸汽在途中损失严重,在管子里凝成液态水,天长日久造成了严重的腐蚀。谁也不知道,这些看似结实的大管子什么时候会突然嘣一个洞,把里面的蒸汽像云彩一样喷出来。

崩坏的暖气管道在路边形成了云雾缭绕的蒸汽带,更让经过的行人一不小心就中招掉进管子里——在俄罗斯,这样的社会新闻并不少见。至于因为管线破损而突然断了暖气的附近居民,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紧急修复中

大多数情况下,当地官员和供暖公司的负责人都会郑重承诺事情很快会得到解决,恢复供暖的时间却取决于居民交费用的热情程度。

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要用老办法

有时候,不仅是来自苏联时代的破旧管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可怕的是因为腐败而产生的新毛病。

2012年,普京的老家圣彼得堡就爆出了巨大的供暖丑闻:当地的能源委员会主席特里施金(Oleg Trishkin)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供暖管线而被捕。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他的三名手下和前任主席。

这几位大佬低价买进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的旧输气管道,简单清洗后伪装成供暖管道埋设入地下。供暖管道在技术标准上和普通的输气管道很不一样,需要进行特殊的防漏抗高温处理,而这些问题管道显然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很快就会崩坏。

这家

也正是因为这些管道接二连三地爆了,才牵出这背后的贪腐大案。

因寒冷而愤怒的老百姓和供暖公司无从吵起,跟地方政府也没话说,但还有最后一个表达自己不满的方式——威胁总统。莫斯科东南方小城佩尔沃迈斯克(Pervomaisk)的一些居民,就因为和当地供暖企业的拖延而在寒冬中生活了一段时间。

穿着鸭绒服睡觉的居民们最终忍无可忍,给统俄党支部写了一封信:“请转告普京阁下,您要是再不给我们供暖,明年我们就选别的候选人了。”(信件大意)

普京当然不会真的在意这些选民的选票去向何方。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得到了新的管道和暖气片,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即使到了今天,坐拥令人艳羡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俄罗斯的冬季供暖也还是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当然可怕的供暖危机并不会发生在万众瞩目的首都俄罗斯和圣彼得堡,只会悄悄发生在一些无人关注的小城市里。

从小就要自力更生

刚才提到的佩尔沃迈斯克(Pervomaisk)和另一篇报道中提到的巴尔代(Valdai),都算是莫斯科首都辐射圈内的城市,却完全没有享受到靠近首都带来的便利,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它们,也都不过是俄罗斯这些小城的一个缩影。

人们担心再这么下去,寒冬将军就要把守护了千年的俄罗斯人也弄死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