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橄榄调和油旗号,实际上成本很高的橄榄油在产品中占比只有0.8%;还有打着花生调和油旗号,其实花生含量不到2%,这不是忽悠消费者吗?”12月26日,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在中粮福临门营养家食用调和油新品发布会上接受胡说有理等询问时直接表示:在食用调和油领域,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不在少数。
据悉,造成这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就是10多年前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一直难产。
而今天会议上,包括王瑞元在内的行业内多位专家证实,新制定的食用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已经通过,预计明年将正式实施。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今后要求调和油必须标注油品成分配比,但含量在2%以下的可以不标。
1、难产十几年的调和油国标终于要出台了
据了解,中国是食用油消耗大国,我国油脂市场上不仅有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人们喜爱的大宗食用油,为满足消费者营养和风味的需要,食用油市场上还有数以百万吨销量的食用调和油。
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照营养和风味的需要,按一定比例科学调配制成的食用油,不仅脂肪酸组成的平衡性好于单一食用油,还含有单一油品所不及的多样营养成分。
“调和油在中国市场上占比非常大,位居第一位,不过,趋于对商业利益的过分追求,调和油市场也存在着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不良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王瑞元告诉胡说有理:有的产品打着橄榄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成本很高的橄榄油在产品中占比只有0.8%;还有打着花生调和油,其实花生含量不到2%,这不是忽悠消费者吗?
据了解,一些企业不公开调和油的产品配比,甚至用低价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用高价油品来为调和油命名,在业内曾被指是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造成调和油市场乱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迟迟未出台的相关国家标准。据了解,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都有国家标准,并于2004年实施,但是,这些法规对调和油却无任何束缚。
据悉,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2004年12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上海召开研讨会,官方、学界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确定了《食用调和油》标准制定方案,并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立项。但是,随着后来在征求意见时,各方意见不统一,也就一直难产。
不过今天发布会上,参与食用油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常务副会长、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也透露,新国标已在2016年10月厦门举行的编委会会议上通过了,新国标GB2716将原来的4个标准合并在一起,所有食用油标准都是以这个为标准,其中对调和油就明确规定,必须标注各种成分占比。
“其实新国标中关于调和油包装上到底应该标注什么比例,学术界争论一直很大”,在胡说有理也参加的媒体专访环节,王兴国透露,最后的结果是,新国标要求强制标注油脂配方比例,对脂肪酸比例标注则不做规定。
2、福临门提前行动且行业内首个实施“双公开”
“可以说,中粮福临门是在这个国家标准还没实施的情况下,提前按照即将实施的国标执行的企业”,王兴国表示,更值得注意的是,福临门不仅标注了强制要求标注的油脂配方比例,对不强制要求标注的脂肪酸等营养成分也进行了标注,这一点也只有大企业才能做得到。
王兴国表示,“同一种油品也有很大不同,譬如大豆油有中国、巴西、美国的大豆油,其脂肪酸的组成是有差异的,如果标注了油品的比例,就很难做到脂肪酸的比例也是一致的;反之如果标注了脂肪酸比例,也很难与油品比例一致”,王兴国表示,新国标规定标注油品配比,这也方便一些若标注脂肪酸比例则不一定准确的小企业标识。
胡说有理注意到,福临门推出的这款营养家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已在超市上架销售,其外包装上明确标注各种油品的占比含量:玉米油37%、菜籽油35%、稻米油13%、花生油10%,亚麻籽油5%。
除了国家规定的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注的常规“营养成分表”外,福临门这款调和油的“营养成分表”下方还特别标注了植物甾醇、谷维素和角鲨烯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还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之泛酸的平均含量。
“福临门营养家食用调和油营养成分和配方比例全面公开,此举在行业中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引领食用油行业进入新时代”,王兴国今天还直接表示,“以往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的建议在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下简称为“DRIs”)已经找不到这方面的任何痕迹了。
王兴国这样解释到:2002年版DRIs中表示,居民每天摄入能量中建议脂肪摄入要占到30%,这30%中,其中脂肪酸比例小于10%、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10%、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各占10%,这就是1:1:1。但是新版2013年DRIs中,这个30%中,其中脂肪酸的比例仍然不变,为小于10%;但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再分别做10%的要求,更主要讲的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值。
对于福临门能在行业内率先主动进行油品配比和营养成分的双公开,王瑞元表示: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与比例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其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两种必需脂肪酸只能依靠外界摄取补充。福临门调和油所含营养成分多样、比例均衡,符合最新DRIs指导原则,解决了脂肪酸组成和产品配方相协调的历史难题。可以说福临门营养家调和油率先实现了新型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升级换代,与即将问世的调和油国家标准不谋而合。
3.大牌都在标注油品配比,金龙鱼尚未标注
胡说有理近日走访超市大卖场发现,除了中粮旗下福临门调和油已全部标注油品成分配比外,另外,也有多个品牌调和油标注了配比,如汇福大豆花生芝麻调和油标注了大豆油含量90.5%,花生油8%,小磨香油1.5%。
还有长寿花调和油、古船亚麻籽食用调和油、火鸟香芝麻炒菜油食用调和油、鲁花菜籽食用调和油等均在配料表中表示所添加的不同食用油的占比。
其中鲁花的两款调和油用了更醒目的字体和颜色标注,直接表示:“诚信做好油、公布配方比”。
显然,这些产品目前的这种标注方法,都符合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中关于调和油必须标注油品占比的条件。但是,这些品牌在常规营养成分表之外,并未对脂肪酸等含量进行相关标识。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油市场,提到1:1:1,大家很自然想到金龙鱼。胡说有理走访市场发现,作为食用油市场的巨头,来自益海嘉里的金龙鱼调和油配料表显示有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稻米油、玉米油、芝麻油、胡麻油,但是对油品配比却没有任何披露。不过金龙鱼用了非常醒目的大号字体标注:“1:1:1”、“倡导膳食脂肪酸均衡,平衡营养更健康”。
显然,金龙鱼目前这种标识并不符合即将实施的调和油标准。而且按照王兴国所说的2013版DRIs的建议,既然当中已找不到1:1:1建议的任何痕迹,但金龙鱼从2013年至今仍然在宣传1:1:1,的确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金龙鱼所属的益海嘉里方面今天接受胡说有理问询时则这样回复:食用油提供了人体多达50%的脂肪酸。就食用油而言,对人体最重要的是不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脂肪酸的配比。金龙鱼食用调和油是以脂肪酸为中心来研发的,其目的是确保产品中的脂肪酸配比符合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食用油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需求,并非简单的各种植物油的任意搭配。我们清晰地标识了产品中脂肪酸的比例,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随后胡说有理追问:金龙鱼未来是否会标注油品占比?
对此,益海嘉里仍然强调“食用油中最重要的是不同脂肪酸的含量及配比,我们在外包装上始终清晰地标识了脂肪酸的比例”。不过其也表示:关于标识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未来也会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
4.曾经标注配比的金鼎食用油却不标注了
胡说有理走访市场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早在2012年,同为央企的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京推出自有品牌金鼎食用调和油,这也是国内首款在外包装上标注油品配比的调和油。金鼎此举在当时不仅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力挺,并也引得行业纷纷效仿。尽管金龙鱼至今并未有所行动,但是譬如上文所说,目前包括鲁花、古船、汇福等都有改变。
然而,近日胡说有理在市场走访却发现,中储粮的金鼎调和油却不再标注配比。譬如金鼎一款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仅标注为“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食品添加剂”。
金鼎调和油何时不再标注配比的?又为何不标?具体原因不知情。但这或许与掌舵者有关。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也许可以印证这一点:
据了解,当时在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推动中储粮金鼎在行业内首个标注油品配比的是时任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王庆荣;而在今天中粮福临门的发布会上,王庆荣再次亮相并接受媒体专访,他现在的身份已经是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庆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福临门营养家食用调和油倡导营养升级、配方有数,致力于解决消费者不透明消费及“油要换着吃”的困扰。未来,福临门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推动粮油行业发展的同时,担负起引领食用油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为国人奉献更加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餐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