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很尴尬 墙内开花仅仅墙外香

“中国制造”终于蜕变成了“中国创新”,但其实,很多在国外走俏的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并不顺遂。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声誉和影响正在上升。

大疆、华为、联想、中兴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国外首发产品,大疆80%的销量都来自于海外。Anker、YOUZU.COM和ninebot,这些你都不认识的中国品牌,它们在欧美一些国家比腾讯更为知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专利申请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9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方面的一个引领者。”

看上去,“中国制造”终于蜕变成了“中国创新”,也可以与西方品牌一争高下。但其实,很多在国外走俏的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开发之路走得并不顺遂。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珺及其团队,在过去两年间三次走访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多家高科技企业后发现,目前中国制造领域不少领先技术,之所以选择在国外最先发行产品或实施技术的市场化,是因为它们不容易被国内市场接受。

4个访谈案例——国内市场的“自卑情结”

在访谈中,一家专门从事纳微米球材料的研究、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在多项技术领域打破了GE等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但它在国内的发展就颇为不顺。

该公司的商务总监和副总经理连续两年提到:“产品在国外发展比较简单,而在国内比较难”。在他们的观察中,国内客户心理相对复杂,顾虑较多,还处于“崇洋媚外”的阶段,宁可最后曲线选择该公司产品,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另一家具备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和产品资质的企业,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它的核心竞争力是纳米磁珠技术和生物材料表面技术。该公司高管表示,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阻力是国内市场,他们努力创立平台、建立品牌,因为“品牌就代表客户信心”。但是,“如今我们的技术各种检测都没有问题,但是没有订单,因为顾客不敢下订单”。

A股深交所创业板某家上市公司,已经历经10年的发展,其高管在访谈中说,公司很多新产品之所以选择出口国外,是因为他们在试验国内市场时发现,国内客户关注的是产品成本,而非性能。

一家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目前开发出三大类十几个产品型号,部分已获得三星和苹果等公司的认证与测试,并投入使用。该公司高层表示,自己很想把自家的产品销往国内,也在国内市场大量尝试,但他发现国内市场“缺乏自信”。国内客户更关心产品在国外是否已经使用,如果国外尚未使用,他们就不敢尝鲜。相反,国外市场在了解产品之后就如果觉得有兴趣,就可以直接合作。

2017年,该公司在积累了不少国外市场的经验后,再次试图通过合作网络促进技术在国内的市场化。

这些受访企业中,不少用户为企业用户(如纳米行业)。虽然公司所在的科技园区将各行各业的公司聚集在一起,为技术的市场化提供了直接、便利的服务,但它们的国内市场化推广依然阻碍重重。

为什么“好东西”不被“自家人”信赖?

中国原创技术首个市场化国家通常在国外,似乎暗示了中国市场对于领先技术的低包容度。金珺及其团队经过分析,发现造成这种“创新瓶颈”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原因:

1.惯性思维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被贴上“世界工厂”、“山寨模仿”的标签,让很多行业和企业都有了惯性思维——他们习惯性地不愿意变通、崇洋媚外,想当然地认为国内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不如国外,不愿意做第一个试用国内新产品的人,并且认为“便宜没好货”。

2.市场风险承受能力有限

采纳新技术有风险,特别是新生产技术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多个环节。如果采用国外成熟技术或者国外行业内领先企业的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大大减少责任风险。

3.技术预测和预见能力不足

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如纳米技术的使用企业),由于企业技术人员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对技术实行精准的判断。

4.企业绩效考核的影响

新生产技术的投入(如生产流水线改进等方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效益,这与企业一些现有的考核体系产生矛盾。当企业过度追求短期的利益时,会忽视了创新带来的长期收益。

显然,随着中国领先技术的发展,如果此类情况继续,不仅会提升新技术市场化成本,还将打击此企业类技术研发的积极性。金珺为此提出建议:

  • 加大对国内优秀创新产品的推广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内企业的科技水平。

  • 构建更为完善的创新体系,让企业在国内就能找到愿意试验的用户,为新技术企业创造一个市场环境。

  • 为这些生产流程技术以及突破性技术的应用,提供扶植政策,减少市场风险。

  • 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培训教育,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预见能力。

  • 完善企业考核指标,改变过度注重短期效益的现状,加大长期绩效权重。

只有完成这些变革,中国创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格局才能改变。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