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留学生数量暴涨,中学课堂上的国际留学生也大多来自中国

从1978年到2016年,中国累积450万留学生,出国年龄越来越低,回国就业越来越难。

国际政治环境集中变化的背景下,留学群体体现怎样的新趋势?近期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总结了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留学现状和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现状与问题,同时对2011届到2013届留学研究生毕业三年后的现状进行了解读。

1978年到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学习和研究的留学生为136.25万。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同比增长3.97%,较2015年增速下降9.93个百分点。

美英两国的国际学生增速呈现下降趋势。蓝皮书主编、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分析指出两方面原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对留学美国带来了显著影响,其新录取留学生人数十年来出现首次减少的情况;在英国,经济的低速发展使英国在留学、工作和移民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留学生在结束学业后通过工作签证留在英国的可能性持续降低,英国留学生增速放缓。相反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持续增长。中国继续保持第三大留学国位置,2016年到2017年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44.28万人,同比增长11.4%。

中国学生的留学特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2012年到2015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留学目标国家不但呈现出留学博士生占该国在读博士生群体较高比例的情况,而且还在所占比例上出现了连续增长。例如瑞士达到54%,较2012年连续三年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美国作为留学大国,其留学博士生占比从2012年的29%上升到2015年的38%,增长了9个百分点。

2016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工程科学专业和工程技术专业继2014年后继续下降,工商管理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选择比例继2014年后保持持续增长。2015年起,工商管理学专业选择比例持续回暖,这或许跟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再次放大有关,包括金融领域、贸易领域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互联网+”的刺激下产生新一轮的增长。

低龄留学人群更倾向于向学历留学发展,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留学回国人员增速再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来华留学生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

报告中提出一个问题: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不断下降,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达到43.25万人,超过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调查分析发现,虽然近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的竞争力高于国内同类学生,但海归群体的劣势仍然明显。65.9%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阻碍其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王辉耀博士表示,面对海归就业的“青铜时代”,留学生和准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留学仅仅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或者渠道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对于出国留学需要有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留学前及留学过程中的规划必不可少,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机会。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仅依靠留学文凭而“裸归”的海归群体,可能会在就业发展阶段遇到更大的困难。

报告通过对全球留学生生源地研究发现,十大生源地中,亚洲占六席(中国大陆地区、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伊朗和印度尼西亚),中等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生源将进一步增加。

中国作为最大的留学国,持续影响全球留学的发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各项开放政策的支持,来华留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也快速发展,泰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这直接缓解了我国留学赤字,同时也推动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发展并积蓄人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