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妆零售的三足鼎立

相互制衡。

作者:慧慧

若非真正到过台湾,恐怕难以深切体会人们对实体门店的依赖程度。

据新华社报道,台湾地区市场交易及贸易监管机构“公平会”最新的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底,7-11、全家便利商店、莱尔富、来来超商及台糖蜜邻等5大台湾连锁便利商店共计1.03万家。

也就是说,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的台湾岛,平均每3.5平方公里就会有一家便利店,可以称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台媒《中国时报》报道,台湾的便利店密集度傲冠全球。且民众在便利店的消费金额逐年增长,至2016年底,台湾便利商店营业总额为3088亿新台币(约合680.7亿人民币),仅次于百货公司的3331亿新台币(约734.3亿人民币)。

这样的依赖程度,在台湾美妆业也有所体现。相对大陆美妆市场较为多元化的渠道而言,台湾美妆市场的渠道主要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分别是百货公司、康是美和屈臣氏为代表的药妆店、专业线。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百货公司几乎是欧美系、日系品牌的天下(详见《青眼看台湾|焦虑的台湾美妆产业》),而进驻屈臣氏、康是美的台湾本土品牌,则以森田药妆、我的美丽日记等面膜品牌,以及部分药妆品牌为主,更多的台湾护肤品牌面向专业线渠道。

敬而远之的屈臣氏

在台湾,屈臣氏、康是美此类药妆店被称为开架式渠道,并成为台湾美妆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屈臣氏对于台湾零售市场的意义,不只在此。

▍屈臣氏门店

台湾经济部工业局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1987年进入台湾市场后,屈臣氏药妆店的属性,一举打破了台湾药品零售业较为传统的专业业态,也给台湾市场传统的化妆品品牌专卖店以致命一击。

1995年和1997年,台湾相继实施全民健保和医药分业,部分传统药店也开始转型为复合式经营形态,销售的产品突破了原有药品的限制,延伸到了化妆品、营养及保健品、生活杂货用品等,台湾统一商超于1995年成立的康是美,或多或少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

而今,这已成为台湾药妆零售业的主流业态。而从美妆行业的角度来看,屈臣氏和康是美更是以较大的美妆品类比重,占据绝对优势。

屈臣氏台湾官网显示,其目前已在台湾布局网点530家;康是美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4月,其在台湾市场的网点数量共计364家。

▍康是美门店

不过,在慧慧走访的台湾美妆企业中,却鲜少有进驻这两大渠道的。一方面,台湾美妆业主要是中小企业来支撑,而进驻屈臣氏和康是美的产品价格压得较低,条件也较多,微薄的利润空间让很多本土美妆品牌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台湾美妆企业在行销上的投入较少,因此没有知名度的品牌进驻屈臣氏此类开架式渠道,容易被有知名度的品牌淹没。

目前,屈臣氏在售美妆产品主要为代价偏低的进口日化用品,以及部分台湾知名面膜品牌,而康是美则主要销售定位偏低的台湾本土日化用品,以及药妆产品等。

专业线呈压倒之势

专业院线是台湾美妆市场另一与药妆店并行,风头强劲的渠道。

前文所述台湾经济部工业局2016年发布的报告亦显示,近年来台湾美妆市场经历的竞争并非销售之争,而是渠道的竞争,尤其在专业院线的不断膨胀下,消费人群定位重合度较高的百货渠道受到挤压。

报告称,以护肤、减肥为主要业务内容的台湾美容沙龙业营业额已突破250亿台币(约合55亿人民币),且明显朝着连锁系统的趋势发展。典型如自然美、雅闻、伊莉特三大巨头,已分别布局了1000余家、600余家、500余家加盟连锁店。

这样的趋势,引得台湾美妆企业纷纷向专业线靠拢。比如,年销售达25亿新台币(约合5.5亿人民币)的柏谛企业集团,目前专业线占到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三;再如,年销售额约1200万人民币的代加工企业美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合作客户以专业线品牌为主。

这样的现状,让在台湾市场占据较大份额的百货渠道如临大敌。

一方面,美容沙龙专业院线较为重视个人化的服务,拥有化妆品专柜所不具有的专业体验;另一方面,专业院线和百货渠道的消费群体均以较高收入女性为主,虽然专业院线产品价格通常较百货公司高出数倍,但价格并不是这部分人群消费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亚琦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三大品牌,除了走日化线渠道的爱美肌外,还有jaloux这一沙龙专业线品牌,以及面向抗衰老中心的品牌璞。亚琦董事长王佩琳介绍,近三年来,爱美肌品牌以10%—15%的速度增长,而jaloux的增速却保持在了50%。

▍亚琦旗下专业线品牌jaloux产品

专业线即专业

之所以台湾专业院线能有强劲的势头,是因为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台湾的美容沙龙院线已日渐成为“专业”的代名词。

2006年成立的茵歌莉化妆品有限公司,主要代加工生产沙龙专业线发品。

该公司业务经理姜继尧介绍,从产品的需求层面来看,专业线要求产品和服务更为精致,而日化线则追求量大,因此利润较低。他介绍,虽然台湾有60%—70%的消费者在日化线买洗护发产品,但18岁以上的女性中,却有50%的人群会在沙龙购买洗护发产品,也就是说,台湾市场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女性,有一半会选择在沙龙线消费发品,而且这样的状态相对稳定,“至少有三十年了。”

▍茵歌莉公司业务经理姜继尧

这跟台湾女性乐于去美发沙龙院线洗头的消费习惯有关,更与台湾专业院线相对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专业有关,“二十年前,台湾沙龙线产品就已经有了无硅油的概念,后来才延伸到日化线去的。”

而在专业线日渐专业的路上,专业线品牌的引导也功不可没。柏谛企业集团总裁李志诚介绍,公司1982年成立时就从专业线起家,彼时专业院线的美容师专业知识相对欠缺,为了夯实专业院线的专业性,不少美妆品牌也开始美容院线的教育,比如对美容师进行专业知识层面的科普,抑或研创按摩手法,典型如其公司于1987年研创的太极按摩手法,不仅为自身品牌的推广铺了路,也提升了美容院线的专业度,“这是专业渠道除了产品之外,必备的条件。”

这样的历史积累,一方面教育了消费者,另一方面也让专业院线更为专业。也就不难解释台湾的美容沙龙院线除了较久的历史积淀外,能够对日化线构成威胁的原因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