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书博
无论什么时候,商业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步步高、VIVO、OPPO 能够成功,靠的两个字就是“本分”。
——段永平
01
思考产品的用户价值
近日,刘作虎在回应其新发布的一加5t手机的背后指纹解锁问题时,称:“前置指纹不仅把正面纯粹的感觉破坏了,而且太靠下体验也不友好。”请注意一下“感觉”这个词;
去年发布一加3的时候,刘作虎劝大家少用手机,“享受生活”;
前年发布氢氧0S系统时他对媒体说:“漂亮是基本要求”;
大前年发布一加1的时候,刘作虎发布会上那句“手感真TM爽”,被小米学去成了他们家产品的广告词。
当时由HTC ONE引领的全金属智能手机风潮席卷全行业,连苹果都没能免俗,忙不迭发布了将白带天线和火疖子摄像头融为一体的苹果6。在多家媒体的年度评选中,这一代全金属苹果手机被称做“史上最丑Iphone。”
在全行业都在花样“卖铁皮”的时候,一加选择了让人大跌眼镜的塑料后壳。对于当时这个有点冒险的举动,刘作虎后来在接受媒体人彭林的采访时解释说,不要只看表面,要了解用户背后的需求。
言下之意,用户并不在乎他的手机是什么材质制作的,他只在乎这款手机能看起来漂亮,拿起来手感好,用起来不卡顿。
设计性能质量共同构成了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而要达到用户口中的体验好,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就是,不将就。
OnePlus四周岁快乐
02
极致交互的进化与来自全面屏的攻击
“不将就”在曾经的魅族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黄章是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亲手打造的背壳手板曾经是无数魅友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魅族手机优秀手感的信心背书。
小眼睛聚光
Flyme系统简洁优雅,当年取消安卓传统应用抽屉时的决绝,也足见其对用户需求的精准体察。在安卓还没形成自己的系统风格之前,HTC sense、miui、CyanogenMod和Flyme都在试图解决安卓的易用性问题。
这里尤其要提到魅族mback的历史贡献。
安卓最初是要做一个类似黑莓的商务机,在苹果发布一代IPHONE的时候仓皇加了一块触屏,却保留了从黑莓身上挖来的四大金刚键和不耐用的轨迹球。
android原型机
再后来三星向苹果取经,取消了轨迹球,加入了实体home键,变为三大金刚,之后由google的nexus系列推动行业使用的虚拟按键也来源于此,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直到指纹识别模块成为标配,各大厂商才开始考虑三大金刚的适用性问题。
有不改变正面按键极为偷懒的将指纹放到后盖的,如小米和华为;
有利用技术优势将指纹集成到HOME键上的,如苹果三星。
魅族则在业已固化的交互场景中,凭一己之力把安卓的操作体验提升了一个级别,将主页\返回\指纹识别集成到一个HOME键上,配合FLYME上划开启多任务的体验,彻底取代了安卓三大金刚,甚至比苹果的操作还要简洁有效。苹果要返回只能两手并用甚至单手向上探握还要担心握不稳被摔,而mback只需要用一根手指轻触即可。
在mback之前,后盖指纹是主流;在mback之后,前置指纹是主流。
但是当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用户和厂家对于前面板屏占比的苛求,让指纹识别的位置不再那么重要,甚至有可能伴随着全新的面部解锁技术的日臻成熟而被淘汰,就像现在全面屏淘汰实体HOME键一样决绝,渣都剩不下。mback?这项依附于HOME键上的绝妙创新,就这样戏剧性的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03
战术成功的战略失败
魅族每一次战术上的成功都在预示着其战略的失败。
魅族是第一批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国产厂商,却失败的选择了远远落后于时代的windows mobile系统,结果产品叫好不叫座。
魅族最早开始利用社区型互联网模式造手机,却在大家争抢互联网手机市场的时候选择去开线下店。
魅族是最早开始一年一部梦想机的精品化战略执行者,却在拿了阿里几十亿美金之后选择使用机海模式出套娃机。
结果导致产品设计高度同质化,并最终在魅族pro7上遭遇市场滑铁卢,上市三个月直降600块,最后上演了一出产品不行销售背锅的闹剧。销售副总裁褚淳岷离职,隐居多年的黄章不得已重新出山领导魅族品牌,营销副总裁李楠全权负责魅蓝子品牌。
尽管当初李楠因为爱范儿上一篇《苹果可有设计哲学》而被同样追求设计的黄章赏识,如今却成了网友口中“那个连呼吸都在营销的胖子”。事中得失,甘苦自知。
当年都在做VCD的同行段永平,现在卸去实务在美国悠然自得做投资。旗下OV双雄在手机榜单上从去年屠榜到现在。
原先带着OPPO冲击互联网手机市场宏愿的一加,如今独立运营后,会不会变成另一个魅族,这对刘作虎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他和黄章都是产品经理出生,对设计有自己的见解,对产品有极致的追求。
但对一加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许比魅族更成熟一些。
04
战术成功的战略失败
一加是不是一家国产品牌?
按照其联合创始人裴宇说法,这一个国际品牌,只不过是在深圳办公而已。
但魅族是标准的国产品牌。
自去年高通起诉魅族侵犯其专利,到今年魅蓝note6用上高通的CPU,与其说这是魅族和高通达成的和解,倒不如说是魅族买了张出海的船票。但高通税加在魅族的机海战术身上会实实在在的摊薄其利润,何况其海外根基薄弱,巨额的营销费用也会让魅族手机无利可图。
一加不一样。
首先其早先的核心用户均来自海外口碑甚好的蓝光DVD论坛,用户忠诚度极高;又因其在海外深耕多年,来自时代杂志、纽约时报、连线杂志、The verge甚至google的官方背书都让一加的品牌能在海外站稳脚跟;一加在海外版中最初同知名第三方ROM CM系统合作,在geek圈中享有盛誉;在google和CM互生龃龉之后,一加顺势开发了自己的氢氧OS来抵御风险。相比于国内定制ROM过于本地化的修改,氢氧OS只是对原生安卓做了更轻量化的处理,毕竟在海外类原生系统更受欢迎;
其次,一加背后还有“大哥“兜底。虽然一加已经在股权上与oppo有所切割,但两家兄弟公司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一加的风险大大降低。2015年国内手机厂商争相扩充机型抢占千元机市场之时,一加也曾发布一加X,试图在这个市场分羹一杯,但因为和品牌定位相差太大,最终黯然收场。更让刘作虎头疼的是,供应商们按照以往都会追加订单的惯例,都备好了后续订单的物料。
这个故事的一个结局是,刘作虎处理了供应商的亏损,已经下了订单的,一加照单全收,供应商多准备的,也尽量给出补偿。“人家的确是做你这个东西亏了,没有下单的也会给一些补偿。”刘作虎说,这样做是为了生意能够长久。然而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结局是,OPPO将一加X改名OPPO A30,将一加在线上没卖出的尾货在线下一扫而空。直到现在,一加还在用OPPO代工手机,在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环节上,尽享”大哥“的红利。
再次,一加的精品战略和线上销售模式令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消化出海所需的专利成本和供应商资源。
刘作虎在最近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提到一个例子,大部分手机厂商会选择在手机屏幕上涂一种“疏油层”,来防油防指纹,一加不仅在屏幕上涂这一层,在后盖上也加了这样一层膜,成本需要花费十多元。
当时公司里都反对这样做,但刘作虎坚持要加,“一个是手感更舒服,另一个光泽更细腻”,刘作虎说,一加不用一块两块钱的抠成本。每台手机都赚钱,让刘作虎有更大的空间去抠产品细节。而另一个好处是,这样他就更有能力和关键的供应商谈合作。
高通的骁龙835处理器是今年大多数厂商都使用的,包括三星、小米以及一加。
据the verge报道,这个芯片由三星代工,因此三星可以获知这颗芯片的真实产能,并在随后几个月时间内照单全收。市场已无骁龙835,小米等厂家的缺货状态就成为必然。这并不是小米们又在搞饥饿营销,而是无能为力。特别是此前腾讯曾爆出小米失信供应商、轻视供应链等问题,造成这一状况也在情理之中。
而一加则反应迅速。由于担心高通的供货,835开放订货之前刘作虎就飞往硅谷,见到了高通的CEO 史蒂夫 莫伦科夫,而最终在三星使出这样的“杀手锏”时,一加还是拿到了一百多万颗835处理器。实际上,高通对于一加在高端机型上的销量也看在眼里,并视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一加会帮助高通塑造高端处理器的品牌形象,当然,还有钱赚。
05
互联网模式不只是为了生产低价手机
实际上,互联网手机不是只有一种销售模式。以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品牌依靠手机平价出售,靠互联网服务赚钱的模式,在2016年遭遇到市场的反感。2016年小米销量下跌36%,被IDC归类到“其他“类别中,直到今年9月才重回前五。
互联网的逻辑是用户基数,从产品层面就和小而美背道而驰。达不到?开线下店,扩充品类,高端降价低端出货。过于强调互联网属性的手机品牌尽管更精于营销赚足眼球,却忽视了手机产品最本质的用户价值,外观好,性能好,系统好,总之是不给用户添乱。
一加的互联网逻辑是打掉中间销售环节,大规模节约营销成本,用来采购更好的元器件,设计更好的手机外观,进行更严格的质量监控。与此同时,节省的成本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生产更便宜的手机,而是为了生产更好的手机。因为只有这样,才算真正让用户受益。
只有这样,厂商才不会像华为P10一样,为了疏油层或者emmc内存那一星半点成本来牺牲用户的体验;
只有这样,才不会像小米MIX一样靠混用国产屏幕来攫取本不应该得的利润;
只有这样,才不会像魅族flyme一样为了提高关联应用的活跃度而一天推送十数条垃圾广告随意打扰用户;
只有这样,才不会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系统底层去偷去抢用户的个人数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013年,刘作虎以副总裁身份离开OPPO创业时,去美国拜访了退休养老的段永平。后者送给他一段话:
无论什么时候,商业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步步高、VIVO、OPPO 能够成功,靠的两个字就是“本分”。
所以在步步高系成功的功劳簿上,除了自有工厂保证质量、海量渠道保证出货、重金营销保证曝光的老套路之外,还应该加上一条:这是你能买到的除了苹果之外最不给用户添乱的手机牌子了。
做“本分“的生意人,造出好产品,赚取利润,重复这个过程。这个逻辑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如出一辙。在手机领域,就是回归产品本身的价值,毕竟这个行业归根结底还是制造业。互联网应当服务制造业,而不是越俎代庖去给用户画大饼。
今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指导思想放在第一位。相信手机行业的虚假营销、以次充好的现状会得到有效改观。
无独有偶,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份我国制造业稳中有升,比上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12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元区制造业指数回升,日本创44个月以来最大涨幅。12月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特朗普税改方案,这是美国30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计划,通过为企业减负,力促制造业回流。
全球制造业复苏已成事实,可以期望好产品的话语权能够回归,只是这个时间还有些不确定。也许当一加可以等来国内用户不止追求性价比的时候,设计力、产品力的溢价才能够凸显。
不过也可能很快会来。就在11月的最后一天,J.Wong现身魅族社区,带来魅族15周年梦想机“15 PLUS “的最新消息。
一夜之间,超过13000条论坛回复,长达261页的回帖量刷爆了魅族社区。看来大家等一款有品质的国产机皇,实在是等的太久了。只是不知道魅族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