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20亿设全球奖项,展现中国人的大爱和关怀

2015年,吕志和代表中国人献给世界一个礼物:捐款20亿港币,设立了“世界文明奖——吕志和奖”。这也是华人社会第一个不分种族、地域的全球化奖项。

文 / 华商韬略 毕亚军

“我眼睁睁地看过同胞被日本兵打死,也点头哈腰地从日本兵身边走过。当时心里就在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悲哀,被人家这样欺辱,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抬头挺胸地走在大街上……所以后来赚到一些钱,我捐学校,捐医疗,捐科技,希望尽一点力,希望我们能发展起来,不再有那样的伤痛。”

吕志和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已经发展起来,世界已经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进步。我又在想,还可以做些什么,让发展起来的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也让世界更尊重我们,让我们在公益、慈善等等领域也有世界性的努力贡献。”

于是,2015年,他代表中国人献给世界一个礼物:捐款20亿港币,设立了“世界文明奖——吕志和奖”。这也是华人社会第一个不分种族、地域的全球化奖项。而他要褒奖和宣扬的重点,不是推动商业与文化的繁荣、产业与技术的发达,而是要关照人们内在的修为,以及与他人和世界的相处。

【1】

吕志和1929年出生在广东江门,5岁时为避战到香港。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12岁的他被迫辍学,从兜售小食品学习做生意。兵荒马乱中,他在日本兵的铁蹄笼罩下起早贪黑,跑街串巷,三、四年间竟然靠薄薄的利润赚到200多万日本军票(当时日本在香港强制发行的货币,当时可在香港买下一条街)。

日本投降后,吕志和手上的日本军票一夜成为废纸。他又从做学徒开始,20来岁再通过机械物资买卖赚到第一桶金。战后重建中,基础设施发展蓬勃。1955年,吕志和创办了嘉华集团,以石矿建材业为开端,相继进军地产业、酒店业、娱乐旅游业,跨足内地、东南亚、美国,成为著名的石矿大王与酒店巨头。

2002年,73岁的吕志和发起人生大挑战。

当年,为以博彩业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旅游及会展经济的发展,澳门结束博彩业70多年的专营历史,实行赌权开放。在酒店旅游业深耕多年,又是香港酒店业主联合会主席的吕志和,看好澳门成为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的酒店旅游业务前景,成立银河娱乐集团,成功投得澳门娱乐牌照,成为具有博彩经营权的港资企业。此后,他以多元化旅游娱乐休闲业务为核心,将银河娱乐发展成为澳门博彩娱乐业规模最大的业者。

2014年,85岁的吕志和以220亿美元净资产成为仅次于李嘉诚的华人第二、也是亚洲第二大富豪。悉心经营企业的同时,吕志和也一直关注着慈善领域,相继成立了银河娱乐集团基金会、吕志和奖有限公司等大规模慈善基金。今年11月8日,他还捐资1.2亿元人民币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吕志和生命科学学院基金”。

在所有的慈善捐赠中,设立“世界文明奖——吕志和奖”则是他投入最多,也期待最大的一项。这项由他首期捐资20亿港币,每年颁发三个奖项,每个单项奖金金额高达约2,000万港元(相当于大约257万美元)的全球性奖项,旨在表彰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或团体,从而促进世界资源可持续发展、改善世人福祉、倡导积极正面人生观及提升正能量。

奖项宗旨的宏大命题下,则是吕志和对人生观,尤其是社会道德几十年如一日的关注,是他风风雨雨一生走来分享给世界的一种价值观和一颗善心。

【2】

在香港的富豪家族中,吕志和家族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十分和谐,其下一代分工协作,勤劳朴实,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越且平易近人,没有不利传闻和八卦。

这有赖于吕志和的言传身教,尤其是他对以儒家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道德建设的努力和坚守。对下一代,他始终强调德育胜过知识的教育;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提得最多的提案,是如何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及推动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到自己捐赠的学校考察,他谈得最多的也是,知识教育很重要,品德教育更重要。

吕志和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得快乐、开心。“有钱要开心地生活每一天,没钱也可以开心地生活每一天。”他强调,这跟物质有一定的关系,但真正重要的是心态问题。他说自己并不是今天才开心地生活,即便当年日据时代,“家门口都是饿死者的尸体散发的恶臭,也都还是打足精神,正面积极地做自己的事。”

这样的经历让吕志和总是用接纳并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不如意的事,让他在跌宕起伏中得以保持平常心和愉悦感。这既是他得以长期愉快地保持奋斗精神和状态的关键,也是他能够有所成就而且生活幸福的关键。

“有人类的地方就定有烦恼,要提高幸福感,保持良好的心态,知足常乐,从自我内心寻找答案才是关键。”吕志和说,“‘心安’是世界和平的源泉,心安就能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大家都心安,社会就更和谐,世界就更美好。”

从此出发,吕志和看到当今社会正面临一个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得到越来越多外在的成功,但很多人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快乐,拥有更多却不幸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更甚者,突破道德伦理的底线,伤害他人、社会和自然,追逐私利。

“个体精神空虚、集体焦虑不安、社会矛盾激化、政治纷争甚至战争等等,依然是常有的事。”吕志和说,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富有,但也更贫穷,富有的是商业与物质的空前繁荣,贫穷的是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和个人精神。

他认为,这一切,很多都是因为贪欲膨胀和道德文明的缺位所致,是价值观层面出了问题。“今天,一般大众的物质生活都不成问题,反而是精神上的空虚、心灵的失落,导致群体的不安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德育的培养、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带着这样的反思和使命,吕志和发起了一项空前的挑战。

【3】

在思考的过程中,吕志和想到了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和文化带来的持久而巨大的影响。顺此思路,他看到,目前还没有一个面向全世界,不受种族、文化、宗教或国籍限制,以彰显和鼓励道德正能量和可持续文明为核心的奖项。

和一些朋友交流下来后,他决定自己开创一个出来。

他成立专业团队,酝酿、探索奖项的设立,和团队跑遍全世界很多地方,广泛与各方面人士或机构交流,学习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完善了成立奖项的想法和事务。同时,也从全球邀请各领域的顶尖人士加入到筹备中的奖项理事会或推荐委员会,让其奖项构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将各方的建议与自己内心的愿望综合之后,吕志和最终决定:“吕志和奖”将在三个领域(又称类别)表彰先进并每个领域颁发一个奖项(各称为一个“奖项类”)。该三个类别包括:奖项类别一、促使世界资源可持续发展;奖项类别二、促进世人福祉;奖项类别三、倡导积极正面人生观及提升正能量以振奋人心。

与诺贝尔奖一样,“吕志和奖”面向全世界,服务全人类。不同的是,“吕志和奖”特别强调对高尚道德和社会正能量的褒奖,宣扬和谐共享的价值观,注重倡导积极正面的人生观及振奋人心的正能量的提升,不单表彰卓越的现实成就,更注重褒扬伟大的心灵,高尚的道德精神,尤其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推己及人、坚毅不屈、和而不同”的全球化推行和弘扬。

为推动奖项真正面向全球并在全球产生影响,吕志和邀请到众多国际知名人士参与到奖项的事务中,为奖项的成功献力。中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以及剑桥大学默德林学院院长罗云‧道格拉斯‧威廉斯都应邀出任了奖项理事会委员。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牛津大学前校长科林‧卢卡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莫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前校长海瑟尔‧门罗-布鲁姆、图灵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以及伯克莱加州大学校长高级中国顾问叶文心,则出任了奖项推荐委员会委员。

邀请到这些世界性的领袖人物参与其中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吕志和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比如,赖斯我们是作了很多很多的沟通之后,我还专程到北京跟她解释。董先生也是,先后沟通了很多次。不断跟他们说明我们的初心,放下他们担心好事做不好的忧虑。”

2015年9月24日下午3点,吕志和宣布了“世界文明奖——吕志和奖”的正式成立!并捐出20亿港元作为第一期资金,注入专事奖项持续发展和营运的吕志和奖有限公司。500多位政商界领袖、学者、宗教领袖、超过20个国家的领事、以及香港本地与国际媒体,包括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都亲临现场出席了仪式,一起见证这一被誉为“华人诺贝尔奖”的奖项诞生。

在最终设定的“吕志和奖”中,每个类别奖项的获奖者将获得2000万港元(相当于大约257万美元)奖金、证书一张及奖座一座。每个奖项都只会授予单一获奖者,但获奖者可为个人或团体。

吕志和最看重的,并不是给获奖者荣誉和奖金,而是希望能以此弘扬获奖者的思想和善力量,使其正在进行的事业和德行得以更好地继续,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他希望找到上述三个领域的世界文明之光,使其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永久福祉的一个榜样。

【4】

如今,“吕志和奖”已连续颁发两届。

2016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无国界医生、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分别获得“持续发展奖”、“人类福祉奖”和“正能量奖”;2017年,中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兰德萨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则分别获得“持续发展奖”、“人类福祉奖”和“正能量奖”。

让吕志和欣慰的是,这些获奖者都对自己的获奖以及奖项的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他们获得的奖金也都成了在更大范围内去实现推动文明与可持续的力量。比如,最新获奖的解振华先生,就将2000万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清华大学,用于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公益事业。

让世界看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大爱、关怀和努力,则是吕志和对此奖项的另一个期待。他说,当年在日本人铁蹄之下,最大的梦想就是中国人能够有尊严的站起来,“现在,我们站起来了,要让世界看到我们对世界的努力和贡献,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技术进步,我们在文化、文明、公益慈善领域也有建树。”

“我小时候,人们家里的米缸上,都贴着‘常满’二字,寄托着对温饱的渴望。然而当时条件所限,现在看来很低的渴望也无法实现。当今世界,从物质经济和科技而言,人类正处于有史以来最美好的时光。”吕志和说,他希望通过“吕志和奖”挖掘世界好榜样,弘扬人类正能量,“在发展的同时,丰盈内心世界,知足而乐,既追求成功,也要享受自己亲手创造的世界。”

吕志和坚持认为,建立人们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是让人与人,人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的关键,也将是人类社会当前和未来至关重要的课题。

他希望“吕志和奖”能真正持续地在这个领域为人类社会贡献力量。他知道这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却将其视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即使只是播下一颗有益的种子,也是我的一个心意。”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