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关门 主业乏力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丢魂的白鹿原民俗村

只有真正参与乡村旅游的投资建设的人才知道,在乡村旅游投资多、规模大的背景下,正吹着寒风。

在经历了违法占地、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后,近日,位于陕西蓝田县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媒体曝出大量店铺关门、体验项目几乎只有吃等问题。

然而,作为2016年乡村旅游发展成熟度排名第二的地区,类似于白鹿原民俗村的案例在陕西并不是个例。一些社会资本投资的民俗村要么已经成为“白鹿原民俗村”,要么在成为“白鹿原民俗村”的路上。

一个西安市 三座“白鹿原”

如果把文化IP比作一只母鸡,那么从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23日,“白鹿原”这只母鸡先后在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的西安,孵化出了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原影视城和白鹿原·白鹿仓景区三个项目。其中,白鹿原民俗村和白鹿原影视城均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境内。

据陕西本地媒体《华商报》日前发布的报道显示,白鹿原民俗村大量商铺已经关门,巷道几乎空无一人。同时,新入驻(白鹿原民俗村)的运营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刚接手景区,目前要再次对空铺进行招商。

不仅如此,在主打民俗文化的白鹿原民俗村,蓝田玉博物馆、蓝田民俗博物馆、勺勺客博物馆隐藏在琳琅满目的小吃店铺中。而小吃俨然成为白鹿原民俗村的主业。而在更靠近西安市区的白鹿原·白鹿仓景区,餐饮和小吃同样是其主营业务之一。

除同质化竞争外,蓝田县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和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白鹿原影视城)也曾在2016年年末,被陕西省政府点名批评。被点名批评的原因是由于两个项目涉及违法占用土地。

此后,蓝田县的县长并未对白鹿原民宿文化村和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的违法占用土地问题给出正面回应。仅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违法用地预防发现机制,继续做好违法用地存在问题的查处整改工作,约谈相关责任单位并依法查处、依法拆除。

冷热交加 萧条的不只“白鹿原”

只有真正参与乡村旅游的投资建设的人才知道,在乡村旅游投资多、规模大的背景下,正吹着寒风。

去年发布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让人们看到了陕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成熟与火爆,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在二八定律的作用下,一哄而上的乡村旅游项目仅20%取得了成功,80%的项目最终难以持续或实现盈利。而要跻身20%,往往需要具备“创新、机制、文化、品质、品牌和区位”这6要素中的3项。

在诸多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袁家村可谓是典型代表,也是被各路“民俗村”争相模仿的对象。数据显示,仅2016年,袁家村接待游客约为55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

“袁家村是由农民捍卫食品安全将小吃街支撑起来的,而其他民宿村是靠着收租金、招商来建设小吃街的。”中国新农村建设袁家村课题组组长宰建伟在接受劲旅君采访时表示,袁家村是有原住民生活的村庄,村书记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和村子发展问题,而不是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的问题,这也是周边民俗村出现萧条的核心问题。

据宰建伟介绍,在经历了一到两年的市场检验后,2017年十一黄金周过后,大量模仿袁家村的民俗村出现萧条的景象,其他没垮下去的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据悉,除白鹿原民俗村外,今年5月,有媒体曝出陕西富平的何仙坊民俗村如今空无一人,蒲城的重泉古镇的商铺也关闭了约三分之一。

此外,由于后期土地纠纷和管理问题,咸阳市张家窑生态民俗村目前基本处于废弃状态。与袁家村同样位于礼泉县的东黄小镇、官厅村等也呈现出萧条的景象。

业内支招 找回“灵魂”是关键

对于白鹿原民俗村所经历的业态低端化、小吃化等问题,北京南锣鼓巷商会会长徐岩也有着切身体会。

作为老北京文化的典型代表,北京南锣鼓巷由于低端小吃业态充斥街区、商业气息过浓曾在2015年落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民俗村内商业街如果不去管理、放任自流,必然会出现业态低端化的情况。由此也容易让民俗村失去自己的生命力。”徐岩在接受劲旅君采访时表示,对于商业街的调控必须要事先作出规划,否则必须经历一个阵痛。

据徐岩介绍,在发现业态低端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后,南锣鼓巷商会牵头打响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卫战。一方面,与非遗传承人合作打造非遗商业模式,采取不收租金、流水倒扣的方式,减轻非遗传承人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优化街区内商户的增量和存量。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年底,南锣鼓巷共计关闭无照商铺28家,清理“一照多店”由过去的92家合并为39家,转型10家低端小吃类业态。转型后的南锣鼓巷也实现了品牌的输出,预计2018年8月,南锣鼓巷的餐饮、文创等精品业态将进驻“滨海南锣”。徐岩表示,“滨海南锣”项目并不是简单地把南锣鼓巷复制到天津滨海新区,而是一个升级版的南锣鼓巷。

除南锣鼓巷外,山东周村古镇也曾经历过经营业态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周村古镇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刁建波在接受劲旅君采访时表示,周村古镇此前以古玩售卖居多,作为“丝绸之乡”和鲁商文化发源地,为了树立周村古镇独有的IP,古镇从2006开始进行业态调整,通过调整不仅使丝绸店铺从低端走向高端,同时也使得餐饮和小吃的比重降到了不到10%的比例。

“业态调整后,收入也逐年向好。原先需要提供优惠政策才会吸引商户入驻,如今达到了一店难求的情况。”刁建波说。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