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上海、深圳在亚太区房地产投资前景方面位居中国城市前列

12月5日,《2018年亚太区房地产市场新兴趋势》报告由城市土地学会(ULI)与普华永道(PwC)联合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提供有关整个亚太区房地产市场投资和开发趋势、房地产金融和资本市场、不同物业类型、大都市圈以及其他房地产问题的展望。

报告显示,在影响亚洲房地产投资流动的各种因素中,流动性过剩是影响最大的。许多储备积累了大量现金的地方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在亚太区以及全球范围内购置资产,从而引发的资产竞争正在改变投资模式,而且往往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

上述投资模式的改变包括传统风险与收益分类的重新匹配、对投资回报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核心投资者与机会型投资者涌向增值型投资领域,以及投资者转移到过去并不太受关注的新市场和另类资产类别,包括数据中心、经济适用房、自建出租公寓(或共享公寓)、学生公寓以及老年公寓等。

报告关注的其他领域还包括联合办公的兴起,亚洲零售物业如何抵御来自电子商务的挑战,以及亚洲机构投资者资金不断外流至国际市场等。

今年的投资前景排名反映出投资者在采用增长驱动或收益驱动投资战略上存在越来越多的分歧。今年调查中涨幅最大的城市是那些租金大幅增长(悉尼和墨尔本)、收益率较低但仍高于主权债券收益率(东京),以及长期持续增长的新兴市场(越南)。

另外,投资者重燃起对新加坡的兴趣,其写字楼和住宅市场似乎均已触底。在各物业类型的前景方面,今年物流资产占据首发,投资者对长期结构性供不应求的情况表现出新的信心。

“今年《亚太区房地产新兴趋势》报告显示,采用增长驱动策略的投资者和乐于接受较低但仍高于主权债券收益率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分歧,”城市土地学会(ULI)亚太区主席、普洛斯(GLP)董事长薛义华说:“悉尼和墨尔本在今年的排名中名列前茅,这两座城市拥有稳定的投资环境,目前提供相对良好的收益率,同时未来租金增长前景强劲。”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房地产行业合伙人徐涛指出,“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国内资本外流的控制,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得原本专门用于国际房地产投资的大量国内资金重新转向国内资产,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越来越难获得中国境内的交易”,城市土地学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费约翰(John Fitzgerald)说。“由于近年来利润率大幅缩水,住宅项目不再是轻松盈利的投资渠道。在商业地产领域,核心资产依然供不应求。”

据了解,这份报告是基于来自投资者、开发商、资产公司代表、商业银行、中介以及顾问等600 多名房地产行业专业人士的意见。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