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伞品牌“活力摩簦”已停止运营 员工均已离职

共享单车的倒闭风波还未停歇,后入的共享雨伞也悄悄开始步其后尘。

共享单车的倒闭风波还未停歇,后入的共享雨伞也悄悄开始步其后尘。

界面创业最近收到消息,来自杭州的共享雨伞“活力摩簦”已经在12月初结束运营,员工都已经办完了离职手续。昨日记者去了其位于衢海大厦的办公点,看到办公室已经没有工作人员,物品也基本已搬空。

随后,我们联系了“活力摩簦”的联合创始人易新语,他表示公司确实已经停止运营,不过用户现在还可以继续在伞桩进行正常的借还伞流程,公司财务也在运行,押金可退。至于何时完全退出市场,他表示具体时间还未定,届时会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发文等方式通知用户提取押金。

不过记者昨日在体验借还伞的过程中,发现已经归还的伞却迟迟无法结束正在用伞的状态,并且也无法退押金。易新语的解释是,“可能系统结束订单需要一定时间,接收到信号需要一点时间。我们绝不会拖用户押金。”

“活力摩簦”共享雨伞是浙江摩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用户在使用摩簦伞前,只需在摩簦伞APP中缴纳99元押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39元);扫码使用过程中,每半小时支付0.49元,24小时内封顶,最多收取2.94元。

而在此之前,据媒体报道,“活力摩簦”曾击败其他对手,在杭州地铁集团共享伞项目中胜利中标,并一度打算进军杭州、深圳、上海、北京、成都、武汉等7座城市,而创始人贾勇当时也表示,在一年之内将要投入100万只雨伞。

从今年8月正式投入市场,到现在结束运营,短短四个月间,摩簦雨伞在进入杭州和深圳两座城市后,便以黯然撤出市场作为其结局。易新语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资金跟不上发展也是一方面,“因为共享经济必须规模化才有价值,是一个很烧钱的业务,要在短期内盈利是非常困难的,显然是需要钱也需要资本市场的投入。”

他认为,这个行业是需要到规模化后才会产生增值服务的,但是规模化的产生需要非常多投入。现阶段资本在这块的投资会相对比较偏少,“他们会更倾向一些有现金利润的,可以自我造血的公司。”

据了解,“活力摩簦”还未有资本进入,都是股东自投。其收入主要来自于用户的押金,而在伞面广告方面的收入为零。

纵观整个共享雨伞领域,真正拿到投资的少之又少。

今年8月,“春笋”共享雨伞获薛蛮子和某雨伞上市公司老总个人投资的1200万人民币。今年10月,有伞Usan今日宣布获得3000万天使轮融资,由同程、分众传媒和玖富集团联合投资。这也是迄今为止共享雨伞行业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同样在10月,来自深圳的漂流伞对外公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由德同资本、道生资本领投,追梦者基金、哈匹持续跟投。

这些共享雨伞企业现如今到底活得如何我们暂时不得而知。对于共享的问题,界面创业曾在《共享经济快要变成行为艺术了吗?》一文中分析过,共享在目前其实是提升租赁生意的效率。而租赁雨伞是否是伪需求?这些融到钱的公司又能活多久?界面创业也会持续关注。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