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专投生物药企的孵化器 如何考虑风险与收益?

一项新药研发成功并临床的概率没有那么高,但对投资人来说,投准了一家就意味着可观的回报。

“到现在为止已经证明这个模式可靠,而且投资回报率非常好。”毛晨说。他形容的是“维亚药物发现创业加速器”,即维亚生物科技在2014年开启的全新生物技术产业孵化模式,这在国际上目前还是首例。

在此之前,维亚和大部分的生物药企一样,接手大量的外包新药研发订单,拿着不菲而稳定的收入。

2003年毛晨回国创业的时候,张江的环境相比现在还显得有些简陋,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了上去。“张江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善园区之一,产业优势会逐步显现。”他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说道。

毛晨是一名生物化学博士,在2008年创办了维亚生物科技,并兼任其首席科学家。在他的回忆里,08年的行业竞争格外激烈,金融危机和第三批留学生回国的双重浪潮下,拿融资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情。但他仍然幸运地获得了美国一支母基金的支持,还向亲戚朋友筹集了资金,让维亚从计划走进现实。

生物药企的打法有很多。创立之初,维亚从高端技术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公司(CRO公司)切入,凭借着大量优秀人才迅速建立起行业壁垒,和包括罗氏、辉瑞、葛兰素史克、诺华等在内的国际制药巨头达成了合作。

于是成立的第三年起,维亚就实现了盈利,没有再融资。由于切入点是高端技术,也没有遭遇恶劣的差价竞争。他们陆续帮助3家客户研发了4个原创新药,这些药最后在美国进入了临床研究,3家公司的市值都达到10亿美金以上。

本来CRO的故事还可以细水长流地说很久,但两三年前的一个发现,让毛晨决定为维亚开辟一个新的源头。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背后的需求一刻也不会停息,新药一旦研发成功并进入临床阶段,就会实现利益的爆发式增长。但与之对应的风险系数也极高,就比如行业报告中常常提到的技术风险。

根据“A股备忘录”发布的行业报告,美国和日本的新药研发成功率分别在1/5000和1/4000。而13-14年,国内的行业报告对这一数字同样不看好。

毛晨却有不同的观点。“失败率没有像行业报告里说的那么高,300多家主要的药物公司和新创企业,真正失败的没几家,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他在亲自调研之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统计的,我们看到的好像是另外一件事情。”

后来他也觉得,也许是他们和行业报告对“失败”的定义不一样。一家生物药企公司有一个新药研发失败是很正常的,但并不影响之后的新药研发成功甚至是上市,而这就仍然意味着可观的投资回报率。这在他的眼里就是成功。

就在那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让毛晨能够下定决心的事。一家和维亚签订了外包合同的公司在15年上市,毛晨此前同对方协商用股权代替酬金,但是被对方婉拒了。而如果这件事情在当时谈妥了,维亚将获得高于酬金100倍的回报。

所以,投资回报率这么高,投资早期生物药企这件事到底可不可行?毛晨深思细琢后,拿出了两个可行的理由。

第一,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却没有那么高,可以参与;第二,根据以往成功的经验,毛晨对自己的技术团队也很有信心,他们完全有能力参与。

剩下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

毛晨随后成立了维亚基金,14年开始进行新药研究和医疗健康领域种子期天使轮投资的孵化,依托现有3个研发基地,引进欧美项目,并且和中美两地的创投基金都达成了合作。

目前运行的两个孵化器分别在张江和嘉兴,各自的面积在3000平米左右,已经入驻了17家公司,还有20家公司正在做调研。用毛晨的话来说,“他们拎包入住就可以了。”

听起来和共享空间有点类似,但他也强调了它们的不同,维亚不仅为这些初创企业提供场地和仪器设备,还提供高端技术人员的支持。

企业目前拥有320名员工,其中业内知名专家5位,92%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其中博士后占10%,大部分来自美国并具有15年以上在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工作的经历。

维亚将从中调派出20%入驻相关项目,剩下的80%继续维持短期营利的外包项目,这也是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毛晨预计明年团队还将扩大一倍,以支撑这一模式的扩张。

入驻的17家公司中有9家已经进入了A轮融资,其中1家将在明年进行IPO。它们所带来的回报已经足以让毛晨验证当初设想的商业模式。

毛晨表示,下一个孵化器地点已经看准了成都,3年之内将完成5个孵化器的运行,全速运转之后每年可以接纳近60家生物药企初创公司。

目前,孵化器中运行的项目除了时下颇受关注的基因检测,还包括癌症、糖尿病、流感等相关药物和设备,也有一些功能食品。“光是减肥相关我们就有3个项目。” 毛晨笑着说,“但绝大多数是创新药,这也是我们的专长。”

“我们为什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很好的注脚的是,外面的PE不投这个阶段。”毛晨总结到,“大量熟练的技术员,(以及他们)在维亚各个部门不断工作的8、9年经验,成为做这个事情的基础。 不提供的研究人员的话(PE)也不能把握药(好不好),光有海归也不行,凑齐了条件我们才能做这件事情。”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