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景控股转型再度遇挫 或重陷卖壳泥淖

绿景控股转型谋变依旧没有找到出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朱文彬 张良

在兜兜转转数年后,绿景控股转型谋变依旧没有找到出路。

作为最早一批上市的企业之一,绿景控股曾被多位大佬轮番玩转于掌中。如今,随着全面转型医疗大健康产业一事遇挫,绿景控股前景令人担忧。

转型无门

11月30日中午,绿景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分别收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下称“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关于终止与贵公司合作的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合同所要达成的内容,从即日起终止双方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将分别与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就上述协议的解除事项进行协商。

由此,绿景控股在两年多前策划的全面转型医疗大健康产业一事,遭遇重大挫折。

2015年3月,绿景控股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据彼时方案,公司拟以10.89元/股的价格向8名特定对象募资100.54亿元,用于投资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儿童肿瘤医院等7个建设项目,同时补充流动资金。此后,该方案经多次修改,2016年11月22日,绿景控股提交的第三次定增预案修订稿,将募资总额降低到67.12亿元。2017年1月,该方案获证监会受理。

时隔两个月后,绿景控股收到证监会再融资反馈意见书,涉及交易定价、跨界转型、上市公司控制权及保险资金在未来公司运营中的决策等诸多环节,而公司方面迟迟难以回复。此后,绿景控股因信息披露不及时问题,收到广东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今年5月24日,绿景控股再度发布停牌公告称,拟与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协商调整方案。一周后,公司公告申请撤回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7月4日,绿景控股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通知书》。

在全面转型医疗大健康产业之前,绿景控股已三度谋变遇挫。2010年3月,绿景控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拟置出地产类资产,同时购入海航集团旗下酒店管理类资产,以实现由住宅类房产开发向经营高端酒店和写字楼等业务的转型。该方案于一年之后折戟,公司随即将触角伸向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矿产。2011年8月,绿景地产更改经营范围,增加“项目投资、矿产资源投资”两项业务内容,但此后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2014年3月,绿景地产实施定增事项,拟投资柬埔寨年产400万吨生物质能源原料木薯种植及加工产业化项目,最终于当年8月宣布终止。

重回原点

1992年11月23日,琼能源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为绿景控股的前身。1998年7月,琼能源A的创始人陈宇光等以约4000万元的总价清仓抽身,有香港华润背景的海南润达入主,绿景控股(琼能源A)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卖壳。

四年之后,即2002年8月,海南润达向恒大集团转让了琼能源A的26.89%股权,许家印执掌的恒大集团成为琼能源A的大股东,“琼能源A”更名为“恒大地产”。

在第二次卖壳之后又过了四年,绿景控股(恒大地产)再度易手。2006年,恒大仅以7889万元的价格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广州市天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余斌正式接手,并于当年6月将其更名为“绿景地产”。

尽管余斌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缘于操作壳公司,但其在接手绿景控股的11年间用尽了重组转型、蹭热点等多种手段,始终未能令绿景控股的经营有所改观。

绿景控股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793万元,净利润为-5808.77万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为4.7亿元,净资产1.54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减少24.51%和27.36%。巧合的是,绿景控股前身琼能源A在1992年上市之初总资产亦为4.7亿元。

而且,绿景控股前世今生自1992年上市以来,仅在次年进行过一次现金分红,其后24年间再未有过现金分红(仅有三次送转),是名副其实的“铁公鸡”。

昨日,绿景控股股价于午盘大跌近7%,市值跌破20亿元,成为沪深两市市值最小的公司之一。几番沉浮之后沦落如此,令人唏嘘。

来源:上海证券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