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曾是无锡首富,各类富豪榜上的“常客”,他自己几乎不会关注什么排名,可有一个身份是不能割舍的,那就是集团党委书记的职务。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民营企业家党代表,被称为“红色企业家”。
一个原点上的4色拼图:民企第一“变色龙”!
与温商、潮商、闽商不同,在苏南的制造强企,企业原点多是高度重合,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它们拥有大体相同的身份——乡镇企业。和以上地域、港台、以及国外企业相比,苏南家族企业的编年史上,多出了集体经济改制的一笔。
同一个原点,却是不一样拼图。“乡镇集体企业”这顶红帽子,有的生来即是,有的被时代左右不得已的,可有的显得特殊一些,主动要戴上“红帽子”,蒋锡培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4岁的蒋锡培,宜兴人,当初考大学“名落孙山”后,跟随二哥蒋洪培在杭州街头当修表匠。积累一点资本后,他开始自主创业,回到宜兴创办了一家仪器仪表厂。由于设备和技术人员匮乏,加上从业经验不足,蒋锡培的第一次创业是以失败告终,不但血本无归,还负债累累,三年亏了50多万元。
穷途末路之际,在上海的大哥蒋根培建议,苏沪一带电缆需求量很大,而且利润空间巨大,可以做这方面的买卖。蒋锡培决定放手一搏,靠着东拼西凑借到的15万元,开始做电线电缆生意。
由于当时还是计划指标时代,从浙江、安徽采购的电缆,一倒手转卖后利润颇丰。不到两年时间,蒋锡培不但还清了借款,还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
1990年2月,27岁的蒋锡培自筹资金180万元,征地3亩,带领28名青年好友,在无锡市经济最薄弱乡镇之一的宜兴市范道乡,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厂,也就是今天资产超两百亿、电线电缆产销位居全国第一的远东控股集团前身。
很有意思的是,此后短短十几年间,蒋锡培的企业改了四次体制,而且每一次都为他的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这就是引人注目的“远东体改模式”。
(远东第一次改制时,蒋锡培(左)与时任的范道乡领导)
创办电缆企业后,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招不到一个大学生,向银行贷款更是无门。当时的乡党委书记建议:“你干脆改为集体吧!”为了戴上“红帽子”,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厂子就“送”给了乡镇。
可没过多久,东风又转为西风,民企开始吃香了,加上有政府鼓励,远东又变成了民营股份制企业。他们采用定额认购和自愿认购的方式,发行内部员工股。身份变了,股本金也扩大了,通过引进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生产设备,技改令远东发展上了个大台阶。
1997年,蒋锡培又改制了,不过这次是为了“攀龙附凤”、“傍大腕”,而把企业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次活动中,蒋锡培得知央企华能、国家电力有意在国内寻找电线电缆的生产配套企业,随后,他马上行动九上京城,开展合资公关活动。
一年多时间,16轮谈判下来,央企华能、华电、国电与江苏电力与远东正式签订协议,成立了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的第一家混合制企业。从1997年至2001年合资时间,凭着央企、国企的后盾,远东不仅获得了发展急需的资金,还拥有稳定庞大的市场,一举攻下同行业产销第一的宝座。
说起蒋锡培的第四次改制,必须先交代一个大背景。2001年初,一些激进的改革派开始怀疑国企混改,并引发了一场大争论。随即,“电老大”、“铁老大”系统开始转为强力推行主辅分离改革方案,这项基础性改革,其实也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
不久,华能等国企开始考虑从混改投资的项目中收缩退出,又是经过一年多的谈判,2002年,远东分别回购了国企、集体的68%、7%股权,再度民企化。产权明晰后,远东的电缆资产和业务于2010年,借道“三普药业”上市,成了一个家族化的股份制上市民企。
一个家族企业,通过四次改制,顺应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四次浪潮——“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混改模式”、“完善法人治理模式”,且都一一品尝,借力使力,步步升腾,真是“难能可贵”!如此来看,蒋锡培,绝对是中国民企的第一“变色龙”!
一波君看来,这个“变色龙”并非贬义词而是褒义词,因为其透视出制度环境下的我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
黑格尔说:“本质是存在的真理。”如果将家族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其治理的基本功能,而其运用的治理模式和形态,也必然要服务于企业的生存与成长。
从创业阶段到发展、壮大阶段,家族企业的生命活力并非由资金和技术所决定的,更多来自保证企业“长治久安”的治理因素。蒋锡培的“远东四改”,主要受到转轨时期的特定条件下的制度环境影响,是家族企业治理的一种“自适应”方式。
通常,企业是处于政治、法制、市场、文化四大环境因素之中,家族企业不仅是一个系统,还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它时刻与所处环境进行着各种交流和相互作用,并随着环境变动而变化。
请记住一点,家族企业是不可能超越环境约束而成功的!而蒋锡培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只要使自身具备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变色龙”能力,是能够趋利避害、取得成效,企业能走得更远,赚取更大的钱。
远东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一份上市公司财报的关键数据,或许可以来解读蒋锡培家族的企业另一种变色。智慧能源(600869)发布了三季报,其中,Q3 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7.09 亿元、0.385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52.9%、减少49.7%。业绩低于此前预期。
“智慧能源”的董事长是个“80后”,生于1986年,他就是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的大儿子蒋承志。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智慧能源董事长蒋承志)
2014年,“远东电缆”更名为“智慧能源”,或意味着远东将由电缆生产转向能源领域。在主业基础上大力实行多元化战略,是苏南制造业一个特色。蒋锡培也给自己的远东控股确立一个新的战略,即“主业+投资”。
据相关数据,目前远东投资了339家企业,其中,有96家为上市公司。按照蒋锡培的设想,至2020年,远东要实现年利润一百亿的目标,规划中主业与投资是各占一半。今年9月21日,智慧能源在上海静安寺德丰国际广场48层成立上海中心,拟设立产融投资公司,布局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和战略投资三大业务模块。
蒋锡培在二代培养上,认为传承先要把基础打好,让孩子上最好大学,到最好单位工作后一段时间后再接班。因此,他把二个儿子都送到美国留学,强化能力上的培养。
远东改名为“智慧能源”,推行“主业+投资”的发展战略,与远东少帅蒋承志有一定关系。远东虽是行业老大,并持续十多年,可即便如此,行业中的市占率也不超过5%,可见市场竞争之激烈和混乱。在蒋承志看来,接手父亲创下的远东事业,不可能再回到1990年那个原点上。
目前,蒋锡培在二个儿子的传承布局上,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大儿子蒋承志多年来慢慢地走上前台,与蒋锡培父子一起操持家族企业。而二儿子蒋承宏,美国留学归来则自主创业,除出任集团董事外,还是北京琳云信息科技公司的创始人。
(琳云信息科技创始人蒋承宏)
远东二代力推“主业+投资”,这很好理解,当下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多喜欢玩金融投资,多把“钱生钱”当成一条快速致富之道。新生代接班人,受到海外留学与时代背景氛围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是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资本运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主业”与“投资”,如同圣人言中的“鱼”与“熊掌”,二者得兼其实是很难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主业+投资”,就是要打造一个“泛远东资本系”,与通常的“产业+金融”产融模式还是有所区别。远东认为自己是主业、投资双驱动,理想看似很丰满,能否成功,关键还看能不能建起一条流畅的金融通道,而这正是考验远东二代闪转腾挪功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