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即时物流市场风起云涌 点我达如何站稳脚跟?

点我吧从2009年进入外卖市场,后又在2015年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即时物流。这8年中,经历过资本捧场顺利融资的时期,也经历过事关公司存亡的生死关头。

2015年6月24日,这一天,赵剑峰记得非常清楚。

这年外卖市场发生了几件大事,饿了么获得了E轮3.5亿美元融资,美团获得D轮融资,总额约7亿美元,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共同投资60亿元创办口碑,百度外卖就完成A轮2.5亿美元融资,李彦宏当时放话说将在外卖等O2O领域砸下200亿元。当巨鳄的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其他资本也不敢再进入了。

赵剑锋从春节后就一直在考察市场,也发现了点我吧若是要继续走高端外卖平台路线,将会面临困境。

“其实我们很清楚,没有任何人会在你这里下注,尽管有着万分之一的希望在不断的努力,但在点我吧这个外卖平台上面再来押注你是不可能了,别人拿了几十倍于你的钱,你拿什么去竞争?”

于是5月30日,赵剑峰从北京回杭州后连夜召集高层开了会,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当天的会议讨论认为,点我吧的自建物流体系最占优势,如果要绝境求生,就必须将这部分物流能力开放。“我们之所以在用户当中有口碑,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物流做的好,我们核心能力在物流上,现在巨头在打交易平台的战争,我们做物流可以从他的竞争对手变成他们的合作伙伴。”

第二天,赵剑峰马上就组建了专门的团队调研,第四天做决策,确定成立物流企业,并且在当天晚上就成立了项目组。

通过产品研发、测试,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历时26天后上线。那天是6月24号,赵剑峰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已经不是压力的问题了,而是生死的问题,因为只要慢了一步,整个公司就可能倒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了。”他近期在接受界面创业记者采访时说道。

现在看来,这个方向他赌对了。之后点我达快速发展,120天后突破35万单/天。紧接着C轮融资到位,由蚂蚁金服投资,创新工场跟投。

点我吧从2009年进入外卖市场,后又在2015年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即时物流。这8年中,经历过资本捧场顺利融资的时期,也经历过事关公司存亡的生死关头,如今创始人赵剑峰再和界面创业记者聊起这些,倒是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再次融资遇阻

2015年11月,距离点我吧业务重心转移,成立即时物流企业“点我达”已逾五个月。这段时间,点我达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在市场上,另一家公司达达正在与它“争江山”。2015年底,达达顺利地完成了D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这笔融资的完成让达达几乎成为即时物流行业的独角兽。

赵剑锋是焦虑的。当时公司每天的亏损超过100万人民币,6月份完成的C轮融资显然不足以支撑起点我达的后续发展。赵剑锋打算启动新一轮融资。

2016年元旦,一家投资机构和点我达达成了意向合作,总金额为1亿美金左右。按照当时约定,春节前投资全款到账。但比约定时间延迟了好几天,点我达也并未收到全款。赵剑锋当时已经强烈预感到,公司可能又要经历新一轮的波折和磨难,无奈他没法去验证这个猜测。

2月26日,周五,下班前一刻,赵剑锋接到了投资公司的来电,对方说抱歉,这笔钱可能不能投了。

即时物流市场的变化实在太快,投资人的决策也有自己的考量。数据显示,2016年Q3即时配送市场订单总量达6.22亿,环比增长达38.7%。伴随着物流及餐饮外卖行业的的增长态势,即时配送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迎来快速扩张。

饿了么旗下蜂鸟配送仍占据市场首位,订单量市场份额占比26.9%。而与京东到家合并的新达达(合并前为达达)以22.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美团专送占比21.8%紧随其后排名第三。

在前三名排位已定的压力下,投资机构不敢在如此的市场份额配比中再投另一名玩家,赵剑锋明白却也无奈。29日,点我达确定大规模收缩,并裁员1000余人,业务直接从20多个城市撤回。

来不及痛苦,3月,点我达重新开始启动融资。转机来自于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是点我达的C轮投资方,在得知点我达D轮融资受阻后,积极接洽点我达对接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顾问。阿里巴巴出于自身在即时物流市场的竞争考虑,决定注资点我达。

2016年7月,点我达宣布获得近十亿元D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饿了么、创新工场等机构投资。

建立壁垒

即时物流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O2O本地生活的发展大潮下,催生对物流“极速”和“准时”的两大诉求,进而决定了物流服务模式的进化,即不经过仓储和中转,直接从门到门的送达服务。

赵剑锋说自己是最早提出即时物流概念的人,“点我吧做的是本地生活服务,满足的就是在整个消费升级概念下把商品或是其他物品,急速准时的送上门给用户的状态,所以我当时特别采用了立即的即。”

要真正达到即时可不算容易,赵剑锋也经历了一些探索。他之前创办过一家公司叫杭州经纬,专门做通信行业的地理信息产品,积累了一些实用的技术。在最初做外卖平台点我吧的时候,他认为外卖平台盈利的关键在于物流,而这依赖于定位系统作支撑。由于之前在通信行业的关系,他在熟悉的GPS市场采购了一批定位仪,并请浙大的专家设计研发,最后生成了一批有GPS定位的电动车。这也让点我吧后来成为国内首家半自动调度的外卖平台。

随着点我吧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建立壁垒,现在,其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已经成为众包物流领域里惟一实现全智能的自动调度、自动派单的公司,“其他公司都用的抢单,加盟商在平台上倒是也会派单,但他们是半自动派单,是有调度员的,我们全国没有一个调度员。”赵剑锋略显自豪的和我说,“假如一个外卖店五分钟发出五份订单,如果是抢单模式的话,这五个单很有可能就被五个人抢走;但如果是派单,这五个单派给一到两个人就好了,这样一来配送效率会大幅提高。”

派单模式也让点我达的并单率提高,现在平均5个订单只需要1.7个人配送完成,并单率高达90%。

点我达的具体技术还有无分区和压力平衡。

具体而言,无分区是一个就近跑的概念,以商家、用户为中心,通过合理的覆盖范围从而形成配送圆圈。商家下单时,“点我达”会以其位置为中心,向附近能够接单的配送员发送订单信息,把附近能够配送的商家呈现出来。无分区的模式,使得配送员的配送半径增大,原本只能限定在一个区的配送员可以不受区域限制,无边界自由流动,增加了配送效率。

压力平衡其实就是供和需的压力比,压力平衡目前在出行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即时物流的应用在量化的程度上比出行领域更精细,“我们能算出每个门店,每个骑手,每一个订单它的压力值是多少,然后凭借这个压力值去调节整个运力市场。”赵剑锋说。

巨大的外卖市场

点我达D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饿了么等机构共同投资。今年7月,点我达和饿了么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双方在会上宣布,点我达成为饿了么唯一的众包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并完成第一阶段在全国50多个重要城市的众包配送服务对接。

这意味着,在此之后,点我达的骑手们将会接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外卖订单。

赵剑锋坦言,如果没有阿里的资金以及资源的导入,点我达恐怕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外卖单量。但也有媒体质疑,与饿了么深度对接后,点我达的业态可能会更加单一,赵剑锋倒是认为,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即时物流,做的是末端物流,原来的市场的格局就已经定了——所以必然是外卖订单多。

事实上,外卖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所变化。美团和饿了么逐渐加强了对整个物流体系的控制,之前美团和饿了么自己不去为商家组织物流,但现在他们开始要求组织物流。通过平台走的单量越来越多,比如之前100单里,有50单是商家来组织派送,还有50单是平台组织配送,而现在这100单里,商家组织配送可能只占10单,平台组织会有90单。

截止今年7月的数据,点我达来自饿了么的日均订单已经超过100万单,整体日均订单量已经突破200万单。

当然,点我达并非没有在尝试其他的业务,比如今年双十一与菜鸟配合的快递揽件业务。赵剑锋判断,新零售接下来将会有爆发式的增长。“快递品类将是我们今年要突破的一个品类,你想现在是一个包裹一天,一个包裹有揽件有派件,他是有1亿到2亿次的配送,因为好多是集中配送的,肯定是有超过亿次的配送,所以这么大的市场里边我们都可以去切一点。”

本文视频为创新中国纪录片,由想象传媒联合中国八大顶尖创投机构出品,许慧晶、余楠联合导演,用镜头记录了24位中国精英创业者的故事,包括了24个纪录短片和1条纪录长片,界面创业为《创新中国》第一季战略合作伙伴。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