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想离家远一点

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会面中浏览到的也只是不过是一个悲喜无常的人生片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下周要回美国工作,这几天忙的像打仗。

回到家洗完澡,依然昏昏欲睡,坐在书桌旁望着电脑,纠结要不要把欠了很久的月结写完。突然微信响了,点开一看,是一起工作的设计师余儿姐发来的秋冬新款细节修改稿。

时间显示为凌晨3:49分。

半个多小时前在回家路上口头上和她讨论的东西,她居然已经准备好了!我感到惊喜又惊讶。我还没感叹完,她的语音信息又发过来了:“你不是觉得腰带上的配饰不好看吗,我找了一些新样式发给你了。我在改衣领,明天你来工作室看看怎么样。对了,别忘了明早9点要到面料市场啊!。” “ 我明天估计起不来啊”,我内心os。还没来的及把信息发出去,“我会打电话吵醒你的~”她的信息又来了。

我很诧异,这个比我还要大几岁的小姐姐为什么精力居然如此之好。一周上6天班,最近公司开了很多新店又常常加班到暗无天日 ,依旧每天像打了鸡血一般。我们一起做了个小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因为都是兼职,只有下班后才能一起讨论设计,她时常半夜给我新的设计构想,害我觉得我不积极点实在对不起她的热血。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打趣她“干嘛要背井离乡来广州那么拼啊,你们家不是重庆拆迁大户吗?回家不愁衣食的,还能和父母在一起。”她每次都会像汪峰上身一般的说“为了梦想和自由。”

02.

前段时间去北京和另维同吃同住了几天,谈论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也见识了一下“作家是怎样养成的”。刚到北京就在另维家门口碰了一鼻子灰,我找不到她人了。电话没人接,信息没人回,拨视频语音都没反应。我拉着个箱子在她家门口晃荡了快半个小时,才看到她急匆匆赶回来的身影。耷拉着的头发,蓬松的睡裙,加一双人字拖。一边走近我,一边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和我几个月前在广州见到的另维判若两人。

一进门,就看到了铺在过道上的瑜伽垫,她开口就问我,“你觉得我有什么变化吗?” 我环视了她一圈,“瘦了。” “真的呀?!”她惊喜的大叫。我把没说出口的吐槽咽了下去。她把家里备用钥匙给我,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就赶回楼下的咖啡馆继续写稿了。

每天早上我醒来,就看到她裸着肩膀趴在床上在电脑上敲敲打打,说等我写完这一章,我们就一起去公司。半夜要睡觉了,她说突然说有了灵感又抱着电脑嗖嗖下楼写稿去了。

我们在一起的几天里,除了在公司开会的时间,其余绝大部分部分时间她的眼睛都没离开过电脑。我们俩虽然住在一起,可两个人见面的时间并不多。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隔绝是连我这个“枕边人”都感到的精神距离的隔绝。不见任何和新书无关的人,不分白天昼夜的写稿,不做任何无关紧要的事。

期间就和一个新书会出现的人物原型朋友去看了场 敦刻尔克 ,因为觉得太精彩连看了两场。回家和阵雨哥打电话,深度分析人物和剧情,最后又回到了新书的内容上。为新书的进程,甚至把回家的行程从10天缩短成2天。

可即使是这样,她还是依然坚持着健身打卡,每天做一次那套我看着都累的减肥操。我问她都这么忙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我一起创业。她说因为写作是本能,像呼吸一样,人除了呼吸总要干点别的吧。 和好朋友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才是生活。

她又说,抱歉啊,最近在写新书。我刚要回话,看见她已经又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

03.

大一暑假回国,报名参加了一个瑜伽训练课。里面的老师姓杨名光。我对她的名字印象深刻,因为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姓杨名光,我爸妈给我取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我能够‘生活到处充满阳光’。以后我做你们老师,也希望你们的生活能够没有阴霾,处处被阳光遮罩。”

当时她说完课堂上都笑了,大家也就顺势记住了她。这是杨光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怎么样用有趣的方式让人第一时间记住你。

可即便她不这样介绍自己,我也对这个只给我上了不到一个月课的老师印象深刻。178cm的大高个,皮肤异常白皙,还是单眼皮,说话带着大连人独有幽默和爽利。

那年我18岁,她28岁。私下一起吃饭,我聊我情感上的烦恼,想向她请教,她却告诉我她帮不了我,因为她的感情并不成功。离开大连自己独上来广州发展,就是为了忘记那个交往10年,最后丢下她的男人。

她说她为了这个男人,两度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也一度放弃了继续在模特行业发展的前景,转作幕后。本以为可以相夫教子,简单而平稳的度过一生,却不想造化弄人。

28岁,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早就应该结婚生子的年纪,她却在这个时候远离家乡,选择重头开始再来一次。因为她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想趁着年轻多去看看世界。爱情随遇而安吧。

前两天教师节,我给她发节日祝福,看到她在朋友圈感谢父亲和先生这两个人生好导师,才知道她结婚了。翻看她朋友圈,发现在这之前并没有任何一条特别提及感情的内容。朋友圈里全是飞行在不同城市的工作画面 。唯一的一张带有她先生的照片,是两人爬山的合影。照片里的男人眉眼带笑,面容和气温柔。

我私信恭喜她结婚,问她什么时候的事。她说月初刚在香港递交结婚申请,月底领证。原来她嫁了个香港人!我很诧异,毕竟她曾经说过她绝对不会喜欢南方男人,觉得不够爷们儿,不想竟然嫁了一个南到不能更南的香港人。

想她最近要忙结婚,肯定在香港的时间很多,想约她吃饭。没想到她订完婚第二天就飞到外地去工作了,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回来。 这一次,这个在感情和事业里转化的游刃有余的杨光再一次让我惊叹。

6年的时间,她从一个远离家乡一无所有来到广州闯荡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到现在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榜样。

期间经历过怎样的艰辛,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真的很拼,她生活的乐趣都在工作里。

04.

看到她们努力的样子,觉得真羞愧。

自从朝九晚五的上班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为了工作的事情特别伤神过了。

我现在在家人朋友面前的人设,是一个工作清闲,天天吃喝玩乐的大小姐。为事业拼搏,为梦想执着好像都发生在遥远的从前。

回国后,吃住都在家里。每天早上有人准备好早餐,晚上回家有汤喝。周末和朋友姐妹喝酒喝茶生活的好不惬意。可越是这样,却活的越没有精气神。

爸妈老说还没见过哪个人天天玩,还能像我一样玩的死气沉沉的。朋友也老说我没精神,看起来很不健康。朋友圈展示的照片很少有正脸,因为两眼无神。有时连朋友圈都懒的发,因为生活实在无趣又深刻不起来。了解的都是来自网络的碎片化信息,接触的人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聊的事情,谈的八卦来来去去也好像就是那一些。

总感觉心里像是憋着一口气,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

终于在一个月前憋不住了。恰好,借着出差辗转走了几个城市。试图通过窥看他人的生活,来找寻自己人生的主心骨。

在杭州接触了一群嬉笑怒骂真实的rapper,因为失恋,每天的生活时间从下午开始到日出结束;

在上海,看到了半路转行,素颜穿着大花衫,带着孩子出现在咖啡馆里谈工作的网络红人;

在北京,看到了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现在却两鬓斑白,一脸迷茫坐在办公桌旁的商界精英。

好像这一趟出门,看到的都是每个风光人物背后的失落面。我并没有从他们身上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当年那个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人真的是在扯淡。

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会面中浏览到的也只是不过是一个悲喜无常的人生片段。哪怕能占有其中的一段时间,也不足以去了解他人人生和内心的全部。

而生命中,一个小的不能小的选择,都有可能让人生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如果大家都和我一样在想模仿他人的时候都撞到了他人的失落点,那模仿的岂不都是失败?所以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干嘛去忽悠年轻人让他们以为即使自己不动脑子,毫无思考也能通过去模仿他人,来明白自己的人生?

05.

在北京突然就不想继续往下走了,每天看着另维心无旁骛的写书,突然在想自己上一次这么坚持和专注的做事是什么时候。是刚毕业创业那会儿吗?还是高中报考大学的时候,或者是更早,自己一意孤行要出国读书的时候?

仔细想想,回顾自己过去的短短20几年, 小时候尚且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争取,怎么越长大就越糊涂了呢。

小时候因为父母创业,从小就住在寄宿学校,独立是成长的第一课。

后来出国读书,和家隔着一万多公里,学会自己承担责任,懂得自我规划和要求是必修课。

可一回家,我却成了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娇小姐。开始遵循思想传统的父母期望,活成“女孩子该有的模样” :有份安稳的工作,学习着烹饪持家的技能将来找个好老公,简简单单过完平稳的一生 。

可这是我想要的吗?

把人生寄托到他人身上就是我终身的人生追求吗?

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不,这不是你想要的!”

行为和思想的互相折磨压的喘不过气,看到了另维工作的样子,我突然理解佛学里说的那句“自利利他”真正的含义。

自利:是以自己内心出发的,让自己身心轻安行为,利他:是以他人为目的的行为。

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别人的期望里,永远都活不痛快。

我们从小都在按照别人的期望去生活,考好的大学,找份体面的工作,结婚生子。我们都说人生本就如此。可是是吗?

如果“我们”是想成为芸芸众人中的一员,那么人生确实如此。可那些真的有理想和主心骨的人的不一样, 你看她们的眼神就知道。像余儿,像另维,像魏嘉。

她们眼里都带着光。

她们不会为了别人的意志去生活,她们知道自己的追求。

姑且不谈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可靠与否,单说如果连自己都没活明白的人,拿什么来谈纯粹的感情。用年龄大了,事业太强了,感情就不会顺这样的话,来约束女性步伐的谬论根本站不住脚。我身边那些自身优秀,活的漂亮的姐妹们,每个都收获了想要的爱情。

只有自我经历过了成长,才懂得珍惜。

翻出写了一年却一直被搁浅的女性成长馆的项目策划案,看了又看,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开始行动了。

回想起那个一个人呆坐在露天小店的夜晚。 临桌有三个小青年,低头玩了一晚上手机,屏幕里不时传来声响,三人偶尔搭下话,眼神始终在手机上。

隔壁天桥下并排坐了两个中年男人,窸窸窣窣的说着话,直到把隔壁三位大妈都聊走了还没停。

路上不时经过的路人,三三两两,却少有独自大半夜在路上晃悠的行人。

在无边大的北京城,一个人独坐,内心却有着从未过的安心和平静。

因为英雄总是孤独的。

 

Yellow,设计师,活动策划人,加州大学传媒和艺术史本科。爱好所有和美相关的一切。一个梦想做女性线上线下成长平台的持续创业者。转载自微信:另维和Yellow(ID:lingweijiayou)

 

来源:另维和Yellow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