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星空II”群展开幕 探索当代艺术与这座城市的关系

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作品与上海的直接联系甚至可以难以辨别,但对现实的重新想象或颠覆,在激发观者思考的同时亦在展示一幅更具深意的城市图景。

摄影:林子人

作为“上海星空”系列的第二次大规模展览,“上海星空II”日前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幕。此次群展延续了2015年由巫鸿策划的群展“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的概念,从美术馆自身及其所在地上海出发,放眼全球,呈现上海当代艺术家或与上海这座城市有关的最新作品,不断发掘上海当代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即时、在地的姿态,持续更新当代艺术的丰富质感和吸引力。

虽然主题与上海有关,但“上海星空II”不是简单的地域样本考察,而是作为一个不定期的展览系列,长期关注上海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致力于为上海艺术家群体和与上海有关的作品、项目提供集中展示的平台和契机,增进美术馆与艺术家、美术馆与城市之间更紧密的关系。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来自国内外22位/组艺术家的近50件/组作品,大部分作品创作于2016-2017年,横跨绘画、装置、雕塑、摄影、录像、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包含了四类与上海有关的当代艺术作品。第一类作品由在上海出生、成长、就学的艺术家们所创作;第二类作品的创作者或从外地移居到上海生活和工作,或目前参与着上海当代艺术的创作;第三类作品以上海的历史和现实为内容展开;第四类是根据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空间所创作和展现的“特殊地点”的作品。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作为一个被瓜分的通商口岸开始为人所知。现代城市生活的绝大多数设施在19世纪中叶开始传入租界——银行(1848年)、西式街道(1856年)、煤气灯(1865年)、电(1882年)、电话(1881年)、自来水(1884年)、汽车(1901年)、电车(1908年)——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和世界最先进的城市同步。改革开放后的资本全球化,则令这座曾有着“远东第一大城市”之称的城市再次活跃在世界舞台之上。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做出了开发浦东、大力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决定,“国际化的全球大都市”于上海而言有了更深切的意义。一系列地标式的宏伟大楼拔地而起,构成了一种被李欧梵称为“超级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与浦西的殖民时代建遥相呼应。

在《上海摩登》一书的再版序言中,李欧梵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个‘超级现代主义’建筑统治之下,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价值和地位何在?文化的传承意义何在?它和我书中所描写的‘老上海’的内在历史联系又何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亦是在用他们的个体经验、历史记忆、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回答上述问题,探索当代艺术与上海的关系。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作品与上海的直接联系甚至可以难以辨别,但对现实的重新想象或颠覆,在激发观者思考的同时,亦在展示一幅更具深意的城市图景。

上海艺术家刘毅的互动装置作品《嘿,人类!》是观众进入展厅后首先进入视线的展品。两架面对面摆放的秋千上方各有一只手,取材自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创世纪》。观众坐上秋千,手会亮起,并随着秋千的摆动而摆动,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回望西方艺术史上的鸿篇巨制。《嘿,人类!》是为此次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重新制作的作品,刘毅表示,观众与作品能够产生密切互动是作品创作的最大初衷。

石青+激烈空间的“上海电影地理”计划中的第一部影片《大桥下面》和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Ming Wong)新剪辑的作品《明年》均为首次在上海呈现。两件作品异曲同工地对经典电影重新拍摄和重新演绎,通过不同的剪辑和艺术处理方式不断切换现实和记忆,在过去和现在的并置中思考人物身份和命运的流转,并呈现出一种微妙又极具戏剧性的冲突感。

《维修旧电脑》是王兴伟的首件雕塑作品,是他对自己十年前创作的同名绘画作品在三维空间的特别诠释。王兴伟于2002-2008年居住在上海,彼时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生活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弥漫在上海的乐观情绪和轻松状态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林明弘(Michael Lin)将9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到了美术馆,仿佛构成了一块停车位,又像是再现了一个小型自行车商铺。壁画取材自“永久”牌自行车经典的商标和多重字体设计,令观众重新审视这件经典国货在中国消费社会中的变迁。据工作人员透露,现场展出的自行车可供出售——这是一则对作品名称《永久可售》的有趣双关。

张培力的装置作品《看得见尽头的通道》由14面巨大的白色蕾丝质地的国家国旗组成,每一面旗帜都从顶上悬挂,以同一种节奏相继升起降落。艺术家刻意模糊了泾渭分明的国家概念和地域疆界,邀请观众直面当下全球危机不断、动荡不安的历史时刻,并触发某种叩问和幻想。

在《神秘花园:里弗斯的雉鸡》中,胡昀再现了东印度公司茶叶检查员、业余博物学家约翰·里弗斯(1774-1856年)把只在中国生长的“里弗斯雉鸡”介绍到欧洲的情景。桌上散落着笔记、纸张、画页和羽毛笔,桌旁鸦片货箱里的电视播放着京剧片段——雉鸡尾部最长的羽毛正是京剧服饰中的重要道具,角落里摆放着一架照片观看镜头,观众可观赏里弗斯的田野调查照片。在对19世纪东西文化交流史的回望和想象中,艺术家亦对当下的全球化提出了新的问题。

在王欣的《仓鼠轮》中,参与者可以在这个巨大的枚红色仓鼠轮子里行走,并观看前方电视屏幕中滚动的励志关键词,比如“找到你的激情”、“做你自己”、“不要放弃”、“对人友善”等,有些关键词则只针对艺术家本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外滩为代表的“十里洋场”象征着一个被西方资本主义所统治的纸醉金迷的“异域”,而在“老上海”怀旧风潮日盛的当下,外滩的天际线则是上海人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邵雄创作的《集体记忆——上海外滩》将数码照片还原成大小不一的像素点,邀请当地社区居民用他们的指纹构成一个个像素点,共同完成了这幅印象主义式的画作。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还有陈维、胡介鸣、梁玥、梁铨、廖斐、刘建华、刘任、倪有鱼、鸟头、苏畅、王欣、余有涵、周啸虎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11日。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