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推进法定数字货币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表示,在框架安排上,应主要做好法定数字货币的场景应用、技术选择、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生态系统构建等四方面工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年会上对未来的数字货币应用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法定数字货币将有着自己的生态系统。连接整个生态圈的,是通信基础设施即终端用户的终端设备。在理想情况下,中央银行将使用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来管理新一代货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经济建设方面,报告肯定了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姚前看来,法定数字货币依托其点对点即时支付结算、智能脚本、数字签名和可追踪等技术属性在数字经济提质增效、普惠共享、宏观调控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金融,更需要法定数字货币。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对于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在框架安排上,他认为应主要做好法定数字货币的场景应用、技术选择、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生态系统构建等四方面工作。

姚前说,中央银行在技术选择上必须持有审慎和包容的立场,从法律法规、机制设计和技术路线三个层次统筹考虑,对各项可选技术进行周密评估,并提前将技术升级考虑在内。此外,在应用时,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在货币的法偿性、发行主体、形态、货币反假、反洗钱以及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对现行法律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不过,“目前看,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他表示。

姚前此前曾撰文指出,为缓冲单独设立数字货币体系给现有银行体系带来的冲击,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商业银行现有的系统投资,在具体设计上,可考虑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

进一步研究可聚焦钱包的设计规范,更进一步考察的问题还有:其一,如何设计差异化的货币使用成本和资产价格政策来保证转轨期的纸币、法定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之间的动态平衡。其二,如何在此设计之上构建良性的中央银行、(发钞行)、商业银行、钱包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数字货币使用方之间的应用生态。

在当日的演讲中,他对这一应用生态进行了具体描绘:“整个生态圈是央行-商业银行-终端用户,其中,终端用户涉及全社会各种主体,可以是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NGO等,也可以是个人。连接整个生态圈的,是通信基础设施即终端用户的终端设备。”

同时,“在理想情况下,中央银行使用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来管理新一代货币,社会经济运行和公众日常生活(包括在线环境和现实环境)都能够使用到有主权信用保障的法定货币,金融服务机构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安其位、开拓创新。由此,法定数字货币就能够充分履行数字经济时代的’硬通货’职能。”

“总体看,构建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生态系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完成。”他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