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现代金融体系框架已明确

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主要两个风险是什么?房地产问题和地方债问题,这就是中央跟地方的财政关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胡艳明

10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SAIF金融论坛在北京金融街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了主题演讲。

徐忠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及三个统筹。“十九大报告里面提了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对今后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框架是什么已经很明确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第一,十八大提出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框架。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五年的成绩也做了评价。对改革的评价已经基本确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政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公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十九大报告里面,对这个问题更明确了,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产业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财政关系,尤其是这里面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什么叫健全地方税体系?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主要两个风险是什么?房地产问题和地方债问题,这就是中央跟地方的财政关系。也就是说不去改革,这些中央跟地方的财政关系要处理是不可能的。十九大之后,已经认识到央地的财政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当前一些主要风险的必须的制度保障。

第二,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包括三个统筹。金融尤其在这里面。十九大报告里面提了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对今后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框架是什么已经很明确了。也就是说十九大以后是怎样干的问题。对于十九大报告,我也了解了市场人士,大家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这个评价非常高,但有的人提出了很多担心。比如蔡昉院长讲的,后面三年是攻坚期,王一鸣主任提出,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容易,到现在来说,容易改的已经改完了,现在是啃硬骨头。当然我们也相信十九大之后这些改革应该能够顺利地推动。为什么?因为,第一,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环境。第二,我们已经通过反腐、扶贫、环境执法已经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通过十九大我们又把中层能干、有担当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相信后面的改革是可以推进的。

另外,十九大报告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十八大以来对很多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是三期叠加,从高速向中高速,结构在转型,结构在调整,还有消化以前刺激政策带来的不良影响,2015年提出新常态,2016年又提出来新常态的十个特征,去年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个政策出现,就是对新常态认识的深化,意识到我们目前的问题实际上不是需求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劳动力红利已经消失了,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要有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从供给侧的角度,从改革的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宏观政策也就容易了,宏观政策就应该淡化GDP,这次十九大报告大家也看出来了,其实也是淡化了GDP,强调了质量、效益和新动能的三位一体。同时要处理好过剩产能,僵尸企业要退出。所以宏观政策的共性在供给侧,要避免大水漫灌,尤其是要管住货币政策这个总闸门。大家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和很多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三,政策实施方式实现了转变。过去以需求侧为主,地方政府花钱干什么,就是项目,除了项目还是项目。是以行政手段,以政府选择性的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今后要怎么做呢?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保护产权,就像吴敬琏老师所说的,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我们的市场准入应该更加开放。

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到目前这样一个阶段,中国的大国效应正在显现。政策实施的重点要放在那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比如公共服务等等这些方面。

第四,我们现在更有条件双向开放,更有能力和资格选择开放,通过开放也能够促进改革。怎么理解这个?对十九大报告我们还要放在一个全球视野来看这个问题。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出现了民粹主义,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情况,但是从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我个人认为这种经济的复苏会遏制民粹主义、遏制逆全球化。中国在目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期,中国目前正在引领全球化,当然这也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的原因,另外也是我们最近这十几年来开放,尤其是WTO之后,中国各方面的开放,尤其是金融的开放,发现金融的开放并没有像我们当时预期的带来那么多的冲击。相反,通过金融开放,反而提高了我们的竞争了。目前我们更需要的就是避免一些民粹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对会计、税收等配套行业,我们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没有关注到这些配套行业对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的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全球开放的问题。

第五,因为次贷危机之后,大家也认识到为什么会民粹主义、为什么会逆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贫富差距。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前无古人的模式和探索,我们强调了扶贫、强调了解决贫富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金融里面也强调了普惠金融等等。所以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当然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深入地研究。

刚才我讲中国更有条件双向开放,最近全球经济复苏,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复苏我们应该抓住有利的时间窗口推动改革,包括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上海自贸区升级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经济观察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