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最艰难的时刻,或许已成过去

对于内部正身处重大转型,外部市场青黄不接的爱立信来说,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稳定信号:虽然接下来仍是生死时速,但最艰难的时刻或许已成过去。

经过大半年的大刀阔斧调整,爱立信正逐渐看到复苏迹象。

10月21日,爱立信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2017财年的第三季度,这家老牌通信巨头终于止住了连续多个财季的下滑趋势:无线网络业务的降幅在预测范围内;核心网络业务利润率有所增长,销售额下降幅度少于预期;利润率和现金流也都有明显改善。

"尽管市场环境依然严峻,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我们已开始看到,公司业绩取得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进展。"爱立信(NASDAQ: ERI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毅康在财报中表示。

财报发布后,爱立信股价在一小时内上升了5.6%,当日股价上涨9.32%,达到自2016年6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对于内部正身处重大转型,外部市场青黄不接的爱立信来说,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稳定信号:虽然接下来仍是生死时速,但最艰难的时刻或许已成过去。

1

过去这一年,可以说是本世纪以来,爱立信最动荡的时期。

2016年7月份,在位6年的CEO卫翰思被解职,原CFO Jan Frykhammar临时代理CEO;2017年1月,鲍毅康接任该职。

半年之内,CEO三任更迭,带来了爱立信业务战略与组织架构的多次转身。

在2016年6月以前,爱立信的业务主要为三大单元:网络业务、全球服务和支撑方案。

在被解职前,卫翰思启动了"加速转型以驱动增长和盈利"的转型战略,将爱立信分拆重组为新的三大业务单元:网络业务、IT和云媒体。其中,新增加的媒体业务单元,主要面向广播公司和有线电视运营商。

鲍毅康上任后,于今年3月实施"专注业务战略(Focused Business Strategy)"的新转型,三大业务单元再次调整为:网络业务、数字服务和管理服务,媒体业务则被降格为了独立的业务单元(Business Unit)。

透过业务战略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两任CEO明显的战略思路差异:

卫翰思更倾向于主动出击,在ICT和广播电视等新市场进行拓展;

鲍毅康则收缩战线,放弃需要持续投入和时间培育的不确定市场,集中力量经营优势市场,以待新的转机。

以现实情况来说,鲍毅康的策略无疑更加贴合现实。对于病疾缠身的爱立信来说,更紧迫的问题并不是分散力量,或是在一个未知领域押注全部身家,而是要对症下药止住出血,并将兵力集中到最关键的战场。

只不过,董事会留给鲍毅康的时间并不长。持续的负面消息会不断消磨董事们的耐性,如果转型不能尽快见到成效,他随时可能步上卫翰思后尘,爱立信也将迎来更渺茫的未来。

而现在,只用了2个财季,爱立信的业绩就有了起色。这意味着,"强心针"有着显现作用,稳定了董事会信心的鲍毅康,也将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进一步施展拳脚,让爱立信走出困境。

2

收入和利润率持续下滑,这是卫翰思被解职的关键原因,也正是鲍毅康上任后,着手解决的第一要务。

他的核心策略只有两点: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

过去半年来,爱立信精简了公司组织架构,将面向客户的10个市场区域管理层整编为5个,并在多个市场启动裁员计划。仅在第三季度,全球员工减净人数就达到3000人,而在此之前的12个月里,裁员规模已达到7000人。

按照计划,爱立信还将继续裁员并缩减非核心业务。预计到2018年年中,爱立信将实现年运转率营收削减至少100亿瑞典克朗。

与此同时,在核心业务上,爱立信却依然在持续加大投入,提升业务效率。

比如最核心的网络业务,爱立信的研发费用还在增加,本季度新招募的研发人员规模更达到1100人。

与此同时,按照稳定性、盈利性和增长率的顺序,爱立信正在全面解决低绩效的运营业务,稳定产品路线和难以应对的合同,并重点提高服务交付效率,并扩大业务组合中的软件业务比例,提高预融合服务能力。这些策略都将加强其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利润率。

到目前为止,爱立信已退出、重新协商或变更了42份合同中的13项合同,使年利润增加了约4亿瑞典克朗。

基于以上策略,经过两个财季调整,爱立信的业绩和财务状况都开始企稳。

在第三财季,爱立信第三季度的净营收为478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3%,较第二季度的同比下降12%已有明显改善。

其中,网络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4%(根据北美地区重新界定范围后的管理服务合同及货币汇率调整后,同比销售额略有上涨),调整后的运营利润率也超出分析预期,达到了11%(去年同期为9%)。

与此同时,爱立信第三季度的自由现金流(运营活动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和其他投资)从去年同期的-50亿瑞典克朗,缩减到了-5亿瑞典克朗,净现金头寸也保持在241亿瑞典克朗的稳定状态。

对此,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道琼斯巴伦杂志(Barron's)等财经媒体普遍认为,爱立信扭转局势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核心业务表现出稳健态势,呈现复苏迹象。

3

当然,爱立信的危机依然远未结束。

强心针只是暂时缓解危机,只有治疗和进补才能真正强身健体,未来,爱立信必须在业务上实现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局。

就目前来说,整个行业的周期性衰退,是它转型路上需要直面的核心压力。

通信设备行业的最大瓶颈,是市场整体规模受制于运营商投资,正是这一天花板,让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一个玩家越来越少的强周期行业。

饭统戴老板在《内存的战争》中总结,强周期性行业通常有这么几个特点:

(1)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用户粘性弱,谁的便宜买谁的;

(2)行业具备规模效应,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摊低成本;

(3)重资产,折旧巨大,一旦投产没法停,亏本也要硬着头皮生产,起码还有现金流;

(4)行业格局尚不稳定,没有价格同盟,涨价时厂商都想疯狂扩产搞死对手,低谷时通过破产兼并来实现去产能。

在通信业资深人士老解看来,这也正是通信设备业面临的现实情况。每一次网络升级换代,都会带来一轮市场繁荣期,然后是数年的衰退,如此循环。

而现在,正是4G投资大潮已过,5G投资大势未起的衰退期。

根据GSMA的统计,全球移动运营商的固定资产投资(CAPEX)峰值出现在2015年,2016年开始掉头向下,同比降低了6%,而且在5G大规模商用前,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持续下降。

比如在2017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预期,就将比2016年减少462.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3%。其中,中移动下降6%,中电信下降8.1%;联通则下降了37.6%。

当然,也有分析机构认为,与过去的行业趋势不同,自2018年开始,通信设备行业就将进入下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

"狭义的电信设备将演变成广义网络设备提供商。"本翼资本认为,随着全球信息产业"云、管、端一体化"带来新的产业融合,传统的、单一的通信设备、IT设备和终端设备市场,将逐渐演变为云管端一体化技术优势的综合解决方案市场,而这个市场的变革,正是以过去的通信设备厂商为龙头。这意味着,包括爱立信在内的通信设备商,将有望突破运营商投资的限制,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4

就目前而言,在5G、云、物联网等关键领域,爱立信依然在持续布局,集中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

比如,在2017年中国联通LTE FDD无线网扩容工程中,爱立信获得31624个微基站订单,占21.6%份额,较去年翻了一倍。

不久前,在全国首例NFV集采项目--联通2017年物联网项目分组网设备集中采购中,爱立信也成为第二中标人,与第一中标人华为共同揽下了90%的份额。

而在刚刚结束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中,爱立信5G无线3.5GHz原型设备测试终端设备也通过空口传输,成功完成了单用户、多用户性能演示及移动拉远路测,各项指标都达到工信部的测试标准,3.5GHz上的URLLC时延低于0.5毫秒,单UE吞吐约1.6Gbps,高频可实现14.4Gbps,并顺利获得工信部颁发的5G技术研发试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5G的商用进展一直在不断提速,可平滑升级的过渡性方案也不断成熟,这也意味着,5G大规模建网的时间将更早到来。

"中国市场占业内全球4G业务量的60%以上,我们成功扩大了中国LTE市场上的份额,为爱立信的5G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爱立信在财报中表示。

从整体来看,伴随5G和物联网的商业进程加速,迈过关口的爱立信,正在重新走向正轨。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