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的这部纪录片 给你们喜欢的嘻哈音乐写了部编年史

真的爱嘻哈或者想要了解嘻哈的人都该看的纪录片。

文 |咸鱼

Dr.Dre是美国嘻哈音乐的元祖级人物,据说就是他发明了嘻哈乐:十几岁的他原本只是个窝在康普顿黑人社区的板房里卖盗版碟的穷小子,没事儿也酷爱打碟,渐渐成了社区有名的DJ。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disco的旋律去掉,只留下动次打次?这个想法就像是物理史上那只经典的苹果,苹果敲在牛顿头上敲开了经典力学的序幕,而这道灵光则开启了美国的嘻哈音乐史。

Jimmy Iovine是美国的传奇音乐制作人,像古力娜扎在《缝纫机乐队》的海报里致敬的那位摇滚教母Patti Smith,就是这位意大利移民的后代一手捧红的。他出生在布鲁克林的红钩区,父亲是水手,也是穷苦人出身。

这二人后来一起成立了Interscope,两人珠联璧合,制作白金唱片无数,在一段时期霸占了美国的音乐周播榜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又转行干硬件,成立了beats电子,2014年被苹果收购,两个人一起成功的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这也是《反叛者》这部纪录片的片头。

这两个人除了都是穷苦人出身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来自街头。美国说唱和ganster之间的关系不用我再多赘述;而Jimmy Iovine作为意大利移民的儿子,从小就看着自己的叔伯从码头上的集装箱里把货拿到家里买,同龄人之间谈论的,也大都是枪支和拳头。

他们俩都厌恶贫穷,也厌恶暴力。这也是片名《反叛者》的其中一重含义:他们不甘于过自己原来的那种生活,而音乐就是他们拿在手中奋起反抗的工具。而这,也正和嘻哈精神不谋而合。

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部成功者站在巅峰之后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唏嘘。

但其实不然,Dr.Dre作为嘻哈音乐的元祖级人物,一生贯穿了嘻哈音乐史的首尾两端,这部片子想要说的也是从嘻哈音乐从其出现至今快五十年的发展史。

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拿到音乐史的课堂上去放,从这部电影对美国嘻哈的发展过程表现之全面可以看出,导演很显然是在用治史的态度在拍的这部纪录片,而这也是我爱这部纪录片的原因之一。

在我眼中,摄影机发明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够记录历史,这一点要比把摄影机拿来娱乐大众要重要的多。

一般的纪录片,都会将目光聚焦在某一人(比如这个国庆档之前大热的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或是某一具有戏剧性效果的事件上(比如同样讲述美国嘻哈的《说唱烈士》)。

而在这部《反叛者》中,导演貌似是以Dr.Dre和Jimmy Iovine两个人的成长史作为自己这部纪录片的叙事主题,而实际上,电影的重点确实落在群像上的。

这里我说的群像,指的是两拨人。

一是镜头前面的那些叙事者们。电影采用了在开头和结尾时两条线索相连,在中间部分双线并进的形式来进行叙事。大体上以Dr.Dre和Jimmy Iovine二人的叙事为主,同时采访了一群美国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对他们的叙事进行补充。

历史是人的历史,HBO把那些活生生的参与那段历史的人物请到了镜头前,通过他们的嘴来对那段曾经的历史进行复盘,无疑营造出了一种无可比拟的真实感。

而在谈及那些他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时,他们言语间的情感流露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打动人。

另外一拨则是那些历史的参与者们。这部纪录片的过人之处,就是在于善用原始的记录影像,比如说当时的新闻片和家庭录像,其中不少是嘻哈史上的历史时刻。虽然这部《反叛者》采访了不少人,但导演并没有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访谈节目串烧,这些嘉宾,更多的是担当了画外音的作用。

镜头里表现的更多的是他们年轻时在舞台上的模样:愤怒、张狂,张口闭口的脏话,他们真实的表现着他们的愤怒:种族歧视、社区凋零不堪、司法不公正、黑帮之间的仇杀、大部分的黑人正在忍受的贫穷。在当时,他们有着太多愤怒的理由了。

这是《反叛者》的第二层含义,这一次他们反抗的对象从自我生活变成了社会的不公正。而这也是嘻哈精神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他们像是一只黑人社区的大喇叭,向着所有的听众广播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眼中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他们站在台上,挥舞着手臂,唱的每一首歌都是他们当时最真实的心境。时代的嘶吼声搭配着微微泛黄的原始影像,这种视觉和听觉给你带来的双重情感冲击绝对不止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它就像是一场海啸一样毫不讲理的把你卷入到当时的情景里去,让你止不住的跟着他心潮澎湃,跟着他玩世不恭。

全片一共差不多70首金曲(歌单附在文末,网上找不着,咸鱼倾情手打),我一口气把四集看完,整个人从头到脚都是麻的。

再说回这部纪录片双线并进的结构。

Dr.Dre的那条线,是纯粹的嘻哈乐史,没毛病。而Jimmy Iovine的那条线则稍显杂乱了些,朋克、后摇、死亡金属,乍一看像锅杂烩。Jimmy Iovine从来都是个商人,如今他进了苹果当了高管,估计很多人也都把他的部分当成苹果音乐的软广来看的。

但其实我却觉得如果没有他的这条线,整部纪录片反倒会大大的失色。

第一是因为Dr.Dre是黑人,而他是白人。在政治生活中几乎是“黑白二元对抗”的美国,如果只是以Dr.Dre一个人的口吻来阐述那段历史,未免有偏颇之嫌。

而在另外一重意义上,如果说Dr.Dre是嘻哈音乐的代言人,那么Jimmy Iovine代言的则是那一整个时代。他金牌制作人的身份决定了他几乎能够接触到那个时代所有最伟大的音乐人,而这些音乐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化身,从这些音乐人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个时代的变迁。

在他的叙事部分,我看到了这部片子里最牛逼的一段蒙太奇:背景音是Marilyh Manson的死摇《The Beautiful People》,那个时代的摇滚巨星们在舞台上的画面一个接着一个的越过眼前,他们在那儿嘶吼、跳跃、迷离甚至自残,他们的愤怒一点儿都不输那些混在街头衣食无着的黑哥们儿们,七十年代正是美国经济滞涨的年代,美国全体上下都过不好;八、九十年代经济稍微好转,但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贫富分化。

时势造英雄,同样什么样的年代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迷茫、愤怒和反抗,一直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而想到在今年夏天大热的《中国有嘻哈》,如今却也很难再听到那一个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了,毕竟这已经是另一个年代,另一片土地。

如今,当年在歌词里吵着要和警察刚正面的Dr.Dre已经五十多岁了。功成名就的他早已不再愤怒,歌词里更多的是在缅怀过去。2015年他在康普顿中学捐了一座音乐中心,这个曾经的反叛者,如今开始帮助那些像自己当年那样不愿安于现状的孩子们,继续反抗生活。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