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换牌”公募基金 终获华安基金控股权

国泰君安收购华安基金20%股权正式获批。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近日,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证监会核准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华安基金20%股权转让给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公司,本次股权变更完成后,国泰君安系将控股华安基金4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而就在几个月前,国泰君安刚刚和相伴14年的国联安基金分道扬镳,随着两厢股权变更的完成,这场旷日持久的“换牌”大戏也将尘埃落定。

国泰君安与国联安基金、华安基金的股权交易纠葛始于三年前。

2014年年初,上海电器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华安基金20%的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国泰君安创投公司参与竞拍。2014年4月9日,国泰君安创投公司与上海电气签署了本次交易的产权交易合同。到2015年,国泰君安当期半年报显示其创投公司已支付了交易产权交易合同项下的全部价款,交易却迟迟等不到证监会的核准。国泰君安创投只得签署补充协议,追加支付2980.6万元估值差额,今年1月又再次追加支付了2010万元。

历经三年多的等待,两度大额加价,交易如此坎坷的原因在于“一参一控”的问题始终横亘在前,没有得到解决。所谓“一参一控,”即《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由于国泰君安持有国联安基金51%的绝对控股权,意味着国泰君安无法实现华安股份的增持,也难以进一步在基金行业扩张。

除了一参一控的限制,国联安平淡的业绩表现也掣肘了国泰君安的资管转型。年报显示,2016年国联安实现营收4.95亿元,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6.88%、44.17%,相比国泰君安257.65亿元的营业收入,98.41亿元的净利润,贡献度也着实过低。与国联安差不多时间成立的招商、广发、兴业全球、华宝兴业基金均已冲上千亿规模,诺安、景顺长城也跻身超大型基金公司之列。国联安却长期处于中庸的地位。

相比之下,华安基金作为业内“老十家”之一,成绩单则漂亮许多。截至2016年底,华安基金管理公募基金89只,以1633.44亿元的规模排在行业第16位,与2015年底持平,国联安则缩水至411.49亿元,管理公募基金37只,排在行业第53位,两者差距不可谓不悬殊。

权衡之下,国泰君安选择了舍国联捧华安。2016年8月22日,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拟转让国联安基金51%股权,并于今年初正式在上海联合产权产易所公开挂牌转让。4月份,太保资管通过举牌受让的方式,以挂牌价10.45亿元购得该股份。另一方面,原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也在前不久高调履新华安基金,在当时亦被业内解读为是国泰君安和华安基金处于更为“密切”发展中的信号。

撤出国联安,让国泰君安终得以接手华安基金。而成为华安的第一大股东,也意味着国泰君安在优化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布局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的单个股东或者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合计持股在50%以上的,上述股东及其控制机构不得经营公募或者类似公募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居前的券商中,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分别因为国联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两个旗下绝对控股基金公司而无法申请公募牌照。业内人士此前就认为,转让国联安基金,增持华安基金,或是国泰君安有意提高公司公募业务水平,也为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资格铺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获批具有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有12家,分别为东方证券资管、浙商证券、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渤海证券、东兴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北京高华证券、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国金证券和齐鲁资管也已分别于去年10月和12月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申请材料,券商对公募牌照资格的争夺依旧激烈。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