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长城弄巧成拙 宝马或将中断与其接触

对比两家企业公告内容可以看出,双方对于这一事件的态度完全不同,一方“欣然接受”,一方“惴惴不安”。

长城的一纸公告可能引发连锁震荡,而这一“小聪明”带来的结果可能使事件正朝着长城相反的方向发展,甚至未来在这一项目中,长城将成为最先出局的企业。

 

10月13日,针对外界关注的宝马再合资事件,在挣扎几天后,长城终究没有按捺住这份“喜悦”,对外发布公告称,长城未与宝马签署任何关于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的法律文件,只是与宝马关于MINI品牌汽车合作可行性探讨。长城与宝马双方在2016年4月18日签署了关于探讨和开发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动力汽车可行性的保密协议,今年2月,经双方沟通,签署了关于对MINI品牌汽车合作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评估的协议。同时,长城汽车表示,截止今天,长城与宝马并没签署上述协议以外的任何相关协议。

尽管从字面来看,长城只是承认与宝马接触,同时澄清合作意向是MINI,但结合前几日舆论的演绎以及长城的这一纸公告,似乎有意无意的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这一事实基本属实”。

长城发布公告几小时后,宝马随即发布声明。与长城完全不同的是,宝马在公告中一再强调在华坚持一个合资伙伴的承诺,同时表示将加大华晨宝马的投入,在中国做强做大宝马品牌。而关于MINI所谓在华寻找合作伙伴,宝马仅表示是MINI寻求合作新模式、新伙伴的全球化布局的一部分。

对比两家企业公告内容可以看出,双方对于这一事件的态度完全不同,一方“欣然接受”,一方“惴惴不安”。

根据时间线梳理,宝马长城合资这一消息的披露首先来自地方政府相关人士,然而事实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并购领域人士在近几日的观察中发现,这其中不乏有相关方利用媒体对外引导舆论的影子。

从初期国内消息传出,到国外媒体引用所谓不具名的宝马高层消息承认与长城合作属实,再到传出合作项目为MINI,似乎都有着某种刻意的痕迹。在专家看来,舆论引导的方向与长城公告有些过于“不谋而合”。

国际并购合作专家指出,如果推断属实,这一行为将会为各方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违背了合作双方应该遵守的商业保密责任。在商业合作中,这种冒进行为极不可取。

其实宝马在华寻求发展构想已经2年,汽车预言家了解到宝马接触的中方企业也并非长城一家,长城只是宝马认为可以近一步沟通的合作者之一。但此次事件的演变和长城发声,明显已经让宝马十分“被动”,甚至用“不高兴”来形容。

观察宝马公告内容以及对此事的态度,低调处理的方式与长城形成了强烈反差:华晨宝马成为不断强调的重心,只字未提与任何企业商议合作的事宜。

从目前来看,这一事件爆出后反应最大的是华晨以及所属地方政府。在合作尚未有任何确切信息的前提下,突然传出这一消息对于宝马在华合作伙伴的影响可想而知。

相关人士透露,作为合作一方,华晨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向宝马质询,甚至华晨所属地也会密切关注这一事态,对宝马带来的压力十分巨大。

“尚在接触的事件”被描述成“板上钉钉”,显然不是宝马希望看到的结果,甚至对各方都没有好处,尤其接下来长城与宝马的合作接触将变得十分被动。

分析人士认为,相比与长城沟通的这一尚在接触的合作构想,宝马现有在华业务更为重要。目前宝马中国市场年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规模,中方合作伙伴的态度对于宝马日后在华发展十分关键,需要格外谨慎处理这层关系,因此这一事件未来或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1、宝马将暂停推动这一项目,稳固在华现有业务,加强与在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2、保证现有在华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下,用长远目光稳妥地推动MINI全球战略部署。宝马也将重新审视合作伙伴的选择,长城极有可能丢掉“最接近者”的身份,甚至成为最先出局者。

“在国际合作中,信用与保密是各方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无论什么原因打乱合作协商的节奏,意味着这一协商几乎破产”,在专家看来,无论是否是长城放出消息,这一消息引发的连锁反应一定会让宝马不得不以大局为重,即使日后这一项目重启,宝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合作意向者,显然长城一定不再是“最合适的人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