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新增用地减量工作 但住宅土地供应将有序加大

尽管建设用地减少,但上海将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实行土地复合出让。

夜幕下的上海南浦大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十二五”初期的40平方公里,到2016年的16平方公里,这是上海市每年新增用地的变化,未来这一减量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当前,上海正在大力推进新增用地减量工作,在保障战略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新增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与现状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挂钩机制。在10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徐毅松表示,“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将累计完成减量50平方公里,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已完成项目立项47.9平方公里,项目验收19.6平方公里。”

徐毅松说,尽管建设用地减少,但上海将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实行土地复合出让,强化用地交易资金来源监管,严控投机。

他强调,上海将按照“商品住房用地稳中有升、保障性住房用地确保供应、租赁住房用地大幅增加”的原则,在确保土地可持续供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有序加大住宅土地供应,保障中小套型供应比例,调整优化商业办公规模布局,在就业密集、产城融合重点区域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推出租赁住房用地,构建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

减少建设用地和增加公共服务场所,是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依据2013年提出的“五量调控”(即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放和质量提高) 土地新政做出的具体工作。

当前,上海正在大步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去年8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将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并对人口、建设用地等指标进行进一步约束。规划提出,坚守土地、人口、环境和安全四大底线。

目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上海2040”的编制工作已报国务院审批。通过对土地使用的增减和优化,上海的城市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集约高效发展,“卓越全球城市”目标的实现也将更添助力。

徐毅松说,减量化复垦的土地将用于生态建设,在资源环境紧约束下,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低碳、安全、韧性的发展方式。聚焦全市17条生态廊道和21座郊野公园,显著增加绿色生态空间;聚焦进一步加大减量化工作力度,将耕地等传统农业要素纳入全市大生态结构,推进农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文化、景观“五位一体”的保护和利用;聚焦广域空间统筹利用,加强陆海统筹和地下空间功能拓展,挖掘发展新空间。

同时,上海力争成为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进一步推进三大文化场馆项目--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和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设,突出“文化兴市、艺术建城”,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繁荣城市文化产业,弘扬城市精神和软实力。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