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四天票房破亿,《缝纫机乐队》会成为第二个《煎饼侠》吗?

尽管《缝纫机乐队》刚刚上映,但大鹏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国路演后得到的评价和反馈来看,影片口碑非常好,超过了《煎饼侠》,这也让大鹏觉得自己成功把“无形的压力”化作了自己所言的“动力”。

在百度百科上查看“大鹏”,他的头衔是:演员、导演、编剧、主持人、歌手,从《屌丝男士》被观众认识并熟知,到《煎饼侠》一举成为“十亿导演”,大鹏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的确是排在前的“演员和导演”。

为了宣传自己的新电影《缝纫机乐队》,大鹏最近接连上了两档热门综艺《蒙面唱将猜猜猜》和《脱口秀大会》。第二次以“蒙面歌手”的身份站上舞台,这次“复仇的裁缝”比两年前“漂亮男孩不说谎”要沉稳许多,一首《第一滴泪》以丝毫不逊色于专业歌手的水准惊艳全场,大鹏说是想让大家看到热爱唱歌的自己两年里的努力和进步;在《脱口秀大会》上,张绍刚称大鹏为“网络脱口秀主持第一人”,其早年主持中国第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的历史被不明所以的观众重新扒出。

这是大鹏少有人知的两个角色,但在其演艺生涯里却占据着关键的位置,若是以先后顺序排列,“歌手和主持人”要远远早于“演员、导演”,而且在早期担任主持人以及歌手时积累下的人生经验和生活素材,对其之后所拍摄的网剧和电影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要谈论《缝纫机乐队》,就要从大鹏心中始终存在的音乐梦想说起。

从“屌丝”走出的“十亿导演”

见到大鹏时,或许是经过了长时间地采访和录影,略显疲惫的他没有了大银幕里的精力充沛,也许是一直以来的人设和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对大鹏的印象保持在“只要他出现,就能带动起周围的气氛”这个设定中,所以在初见时,还是有些许的失望和落差。

现今已是“十亿导演”的大鹏在对待采访时还是会非常认真和谨慎,对采访者也是很有礼貌,没有任何所谓的“架子”以及刻意、做作的地方,在采访过程中,起初的失望也在大鹏的回答下慢慢消散。

大鹏是一个喜欢谈论梦想、表达梦想的人,是因为从上学至今的十多年间,他一直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在学校时,喜欢唱歌的他获得过不少的荣誉,有自己的原创作品,也组建过自己的乐队,但在离开学校后,却并没有沿着音乐的路向前走。

在加入搜狐后,大鹏成为了一名主持人,多档节目的成功令他在主持界声名鹊起,也在搜狐站稳脚跟,随后也陆续接到了多档卫视节目的邀约,在主持人行当里越闯越久。

作为一个非常感性且很喜欢表达的人,大鹏不会只甘于听别人倾诉或是引导别人去表达,慢慢地,重心开始向舞台剧和影视剧倾斜。自编自导的网剧《屌丝男士》迅速火遍网络,它出现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伴随着天然的优势和网剧对观众新鲜感及好奇心的准确把握,《屌丝男士》成为大鹏人生中里程碑式的一个作品。

《煎饼侠》作为大鹏的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并没有摆脱《屌丝男士》的路子,其在宣传时强调的“《屌丝男士》大电影”也是在借网剧的成功和名气为电影保驾护航。其实大鹏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他不是科班出身,凭借对影视剧的喜爱和自身的表达欲开始网剧和电影的创作,所以在《屌丝男士》的走红时,他会以“屌丝”自居,也会让网剧里的自己成为大鹏的“标签”,这种相当不自信的表现,在《煎饼侠》电影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比如大鹏在电影中的形象还是延续了《屌丝男士》的造型,故事主线也是《屌丝男士》的设定。

《煎饼侠》最终的成功,让大鹏可以从“屌丝”的囹圄中走出,做真实的自己,去尝试更多不同的类型,性格中的自卑也不再是大鹏寻找庇护的一个借口。

拍《缝纫机乐队》是无比向往中国有一部音乐电影

《煎饼侠》之后的大鹏,找到了从小就欠缺的“自信心”,他经历过作为新人的摸索阶段,体会过被人不信任时的失落,也尝试过“什么都不会”时的尴尬和无奈,如今的他非常珍惜这种“自信”,表现在第二部作品《缝纫机乐队》里,是更加的成熟、稳健和敢于突破的决心。

从小喜欢音乐的大鹏,虽然在大学毕业后从事了不同的职业,但心中对音乐的炽爱并没有消失。2015年,广电总局输送了当年有作品的五位导演去美国交流学习,有大鹏、徐峥、管虎、李玉和韩延。

在一个混音棚里,当时正在做一部黑人音乐电影,大鹏等人看完了开场的五分钟,有乐手弹吉他贝斯、有摇滚舞台等等,这些对大鹏的触动非常深,立马就激起了他久违的音乐热情,想马上回到当初玩乐队的时候。

自那天起,大鹏就将“拍摄音乐电影”作为接下来的首要任务,也是无比向往中国也能有一部在美国看到的那种音乐电影。时间是2015年10月,大鹏就正式开始了《缝纫机乐队》的筹备工作。

片名定为《缝纫机乐队》是大鹏对小时候生活的一种追忆,因为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有一台缝纫机,每天放学回家写作业、画画都会在那台缝纫机上完成,他自己说“缝纫机算是梦开始的地方”,所以在剧本准备时,就立马定下了片名是《缝纫机乐队》。

影片中无论是自己饰演的经纪人、乔杉饰演的主唱、古力娜扎饰演的贝斯手,还是李鸿其饰演的鼓手、韩童生饰演的吉他老炮儿、曲隽希饰演的键盘手,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大鹏自己的几个分身。比如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梦想的不放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身边人的珍惜,尽管摆脱掉“屌丝”的身份束缚,但大鹏骨子里对“梦想”的爱,导致他喜欢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故事,以及所感知到的生活日常去诠释、表达出影视作品的主旨和核心情感。

大鹏对《缝纫机乐队》的信心一方面来自在《煎饼侠》之后,自我的认可,还有是对拍摄过程的一个评估。几位主演都没有学习乐器的经验,为了影片的真实性,大鹏没有让主演用替身,他请专业的老师给几位主演进行了专业的培训,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并且如片中摇滚公园的大吉他都是专门为影片搭建。在《煎饼侠》成功后,无论是演员还是投资,大鹏都更有保证和充足的信任,能够调配更多的资源,发挥空间也变得更大,所以大鹏对拍摄过程非常满意,从而就会对成片很有信心了。

跨界不等于不专业,对电影的态度决定成败

大鹏并不是科班出身,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他的一个“心结”,不是因为非科班出身会限制发挥和对影视作品的把控,而是这会成为一直伴随他的一个标签,即“跨界”。

大鹏在经历了两部电影长片后,回过头再看“跨界”这个头衔,就坦然许多了,他不认为跨界就等于不专业,反而“跨界”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让自己更加努力向前进。尽管《缝纫机乐队》今天刚刚上映,但大鹏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国路演后得到的评价和反馈来看,影片口碑非常好,超过了《煎饼侠》,这也让大鹏觉得自己成功把“无形的压力”化作了自己所言的“动力”,一部部打磨作品、挑战自己,将“跨界”和“不专业”完全切开。

在《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之间,大鹏还参与了《我不是潘金莲》、《奇门遁甲》、《父子雄兵》、《西游伏妖篇》等片的拍摄,这对他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毕竟合作的导演是徐克、冯小刚、周星驰、袁和平这样的大咖。大鹏谈及参与这些影片的拍摄得到的经验,用“对电影决不妥协”来形容,他在没有戏份时都会在片场待着,静静地看着这些导演如何拍电影。徐克导演对大鹏的影响非常大,“徐克导演对电影的态度对我触动很大,他当年拍摄武侠片的时候,并没有特效,都是用威亚实际拍摄,在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地方,徐克导演就坚持自己的想法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它,这种态度对我来说,就是《缝纫机乐队》片尾的壮观场面,我就一定要把它实现出来。”

大鹏并不怕自己“不会”,也不会在意“是否科班出身”,他一路上经历的这些身份就证明了“出身并不重要,态度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大鹏用《缝纫机乐队》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为自己喜爱的摇滚乐摇臂呐喊了一次,片尾出现的中国摇滚乐老炮儿们令人动容,和大鹏在电影中所传达出的精神一致,喜欢音乐、喜欢摇滚,就勇敢去组建自己的乐队。

也许《缝纫机乐队》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但如同大鹏在参加《蒙面唱将猜猜猜》所演唱的那几首歌曲,尽管有瑕疵,但他认真的态度和用心的歌唱,传达给观众的,比运用娴熟的技巧达到的效果更为震撼和感动。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