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秒钟写预测稿已经不再新鲜,从内容生产到信息分发,从事实核查到商业化,AI给流水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了不少buff。
去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华盛顿邮报》曾将使用一支特殊的“记者”团队来帮助撰写本届奥运会相关的新闻——这就是机器人记者团队。《华盛顿邮报》集团负责该报纸新数字项目的负责人杰雷米·吉尔伯特(JeremyGilbert)表示,这种创意就是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快速地制作与里约奥运会积分榜、奖牌榜以及其它以数据为核心的新闻点等相关的简单明了的新闻。
《华盛顿邮报》也并非首个使用机器人来制作新闻的机构。比如:自动化写作服务公司NarrativeScience早已使用机器人来撰写新闻,该公司的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自动创作新闻报道;福布斯网站曾使用NarrativeScience的技术自动制作财报展望和房地产相关的报告等,不过,NarrativeScience最初只是作为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试验项目推出;而俗称“机器人媒体”的AutomatedInsights也早已能够自动创作新闻,该公司是一家由美联社及其他投资者提供融资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德汉姆(Durham),自动为美联社制作过大量有关企业财务业绩的新闻和报告,除此之外,这家公司还为雅虎和康卡斯特等客户制作来自于数据的内容。另外,由腾讯财经开发,能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的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也早在几年前就诞生。
究竟什么是机器写作?我们该如何去定义它?机器写作,即基于算法对新闻内容生产和编辑、出版等。
早在1948年,世界第一台可运行程序的计算机——曼彻斯特Mark1的“处女作”就是一个写情诗的小程序。那时候,计算机还是一个庞然大物,主要功能是做大型的数学运算,但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的科学家却突发奇想,编了这么个罗曼蒂克的小程序。它能根据简单的语法规则,从一个小型的浪漫词汇库(几百个关于浪漫爱情的动词和名词组成)中选择词汇,创作一些轻松的爱情诗。
而根据Narrative Science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哈蒙德(Kristian Hammond)两年前在《连线》杂志的采访中所宣称的,计算机将在未来15年内写作90%的新闻。作为受人尊敬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哈蒙德20多年来一直站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最前沿。早在90年代中期,他就开发了一套可追踪用户阅读、写作习惯并向用户推荐相关内容的系统,之后一直在美国西北大学担任情报信息实验室的主任。Narrative Science的算法原型Stats Monkey(搜集各大学、中学的体育赛事得分和相应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文字)就是他和他的学生们在一门关于编程与未来新闻的课程上开发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对市场中的营销人员而言,他们对机器写作的诉求点有哪些?这些诉求点又是否有较高的可行性呢?
内容营销如今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但如何真正做好内容营销,品牌主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愿建立专门负责内容营销的团队,而是将这块地内容转接给市场部中负责内容输出的团队。
受托于Persado(机器文章写手,创立于 2012 年,旗下的软件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情感,继而自动生成有说服力的文案,应用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邮件、短信消息、社交媒体博客、Facebook 信息流中的广告、App 推送通知和产品说明。目前拥有不少大名鼎鼎的客户,如:百思买、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McAfee, Verizon和 Citi Ventures 等),福布斯曾展开一项“品牌主在内容生产过程中”所面临困难的调研。
结果表明,有75%的被调研者对机器写作寄予厚望,认为其将使内容的写作和更新变革更加简单,也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56%的被调研者希望机器写作能够将不同的内容按单元进行分拆,最后再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另外,也有47%的被调研者希望机器写作能够实时给出反馈。
但对市场中的营销人员而言,他们所期望的还不止这些。事实上,很大一部分被调研人员都表示,机器写作在内容上提升的不止数量和速度,也为整个市场营销活动带来了许多边际效应。
举个例子,有43%的被调研者认为,机器写作将带来C2B,也就是“用户定制,我来写”的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用户的参与度;38%的被调研着认为,机器写作能够出发用户的情感爆点,增强带入感,并持续生产出更多对用户有影响力的内容;30%的被调研着认为机器写作能够帮助提升对用户的获取;29%的被调研着认为机器写作能够提升用户忠诚度。
品牌主的这些期望都不切实际吗?
对市场营销人员而言,目前机器写作很可能还撑不起品牌们的这些期望。Persado的创始人也曾向TechCrunchh透露,若是想要让机器写作生产出具创新型和批判性的实质分析类文章,可能还需要20年。
更甚的是,对品牌主而言,最大的挑战还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或是内容生产,而是没有清晰的策略主张以及对各部门不同目标之间的协同。
当写稿界的AlphaGo已经成为各大媒体标配,编辑部开始探索AI在内容生产链条上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可以成为记者、编辑的同事,人工智能还能无缝切换身份,变助手,变实习生,变领域专家,变实务大牛......总之,人工智能的功能外延在不断丰富。对品牌主而言,他们该如何把握这一趋势,打响漂亮的一枪,在内容营销上不断付出巨大的努力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