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环保督查刺激价格上涨 化工行业利润飙升

受到环保压力影响,化工行业不少中小企业停产停工,这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压力。据统计,截止今年8月底,甲酸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20%,烧碱价格同比上涨了61%。

图片来源:东方IC

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环保政策对产能、价格、上市公司利润和股价的影响,远比蝴蝶翅膀与龙卷风之间的关系要密切的多。

公开的信息显示:今年环保部成立了28个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进行驻点指导。日益加码的环境压力,已经对诸多行业产能和利润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鲁西化工日前上调第三季度业绩,前三季度净利润涨幅上调至4.29—4.85倍。鲁西化工称,业绩上涨主要因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部分产品价格上涨所致。

受到环保压力影响,化工行业不少中小企业停产停工,这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压力。据统计,截止今年8月底,甲酸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20%,烧碱价格同比上涨了61%。

高企的价格,促使部分化工产品进口量增加。在经历连续两年下跌后,今年前7个月,中国聚碳酸酯进口量再次出现上涨。

当产业发展撞上环保压力,整个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化工行业业绩向好:鲁西化工利润大涨四倍

鲁西化工近日发布业绩预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5亿—10.5亿,同比增长429.31%—485.02%。鲁西化工称,其持续强化安全环保管控力度,各生产装置保持了长周期满负荷稳定运行,因产品价格上涨,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鲁西化工成立于1992年,2008年之前主营产品为复合肥、尿素等化肥产品,此后逐步将业务转向煤化工、盐化工等产品。鲁西化工今年业绩亮眼主要得益于化工业务。

据财报,今年上半年,鲁西化工总营收为72.88亿,同比上涨42.5%;净利润为5.51亿,同比大涨330.38%。鲁西化工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鲁西化工历年上半年总营收与净利润:

不只是鲁西化工,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都很亮眼。万华化学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大涨,净利润达到48.61亿,同比激增255.35%。

江山化工上半年总营收为22.21亿,同比上涨34.39%;净利润为1.95亿,同比暴涨11.21倍。江山化工称,业绩上涨主要原因包括:化工行业回暖,产品价格有所回升,原材料与产品价格剪刀差加大所致。

环保立功:化工产品价格大涨

产品价格上涨刺激上市公司毛利率攀升。

今年上半年,鲁西化工的化工业务毛利率为22.73%,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了9.66个百分点。江山化工的毛利率为20.99%,同比提升了5.98个百分点。

价格上涨在下半年仍然持续:今年第三季度,化工产品辛醇均价环比提升20%。截止今年9月25日,辛醇含税价格已高达8800元/吨,同比上涨35%。从今年7月底开始,辛醇价格就已持续上涨。

招商证券研报称:辛醇产能65%均集中在第四批环保督查的省份,2+26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工作不会松动,环保严格督查将持续进行,整体供应偏紧,辛醇涨价有望持续到今年年底。

其它化工产品的涨价幅度更是惊人。据天风证券研报,2016年下半年,国内第二大甲酸生产企业山东阿斯德甲酸装置停车,市场供需被打破,甲酸价格一路飙升,由2000元/吨上涨至4000元/吨以上。此外,今年第三季度,烧碱市场平均价达到941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达61%。

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强,是化工产品涨价的重要推手。兴业证券研报称,化工产品生产的主要省份均位于环保督查的重点清单之列,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关停整治,供给收缩推动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因环保而关停厂房的企业很可能将持续。以鲁西化工所在的山东省为例。公开信息显示:山东省拟规划仅保留化工园区155个,整顿撤销44个,并要求重点敏感区域内化工企业2018年底前要进区入园。天风证券研报中称,未来环保持续高压,园区外企业环保成本将不断抬高,部分企业将陆续关停退出。

产业之困:中国聚碳酸酯对外依存度超七成

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不是仅仅通过限产就能解决,更多有赖于技术突破,比如中国严重依赖进口的聚碳酸酯。

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聚碳酸酯进口数量为78.64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62%。这是聚碳酸酯在经历连续两年进口量下跌后,首次出现上涨。

聚碳酸酯(PC)是主流大化工品种之一,2016年全球消费量为433万吨,聚碳酸酯广泛应用于电器、电子、汽车、光学等领域。然而,中国的聚碳酸酯却主要依赖进口。

据统计,2016年中国聚碳酸酯进口量为131.76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73万吨。按此计算,中国聚碳酸酯对外依存度高达76.16%。事实上,2011年时,中国聚碳酸酯对外依存度曾高达95%。下图为面包财经海关总署及Wind数据绘制的中国聚碳酸酯消费量与进口量走势对比:

据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全球范围内聚碳酸酯行业虽然已经进入充分竞争的市场,但低污染的生产技术仍为国外企业控制,进入壁垒较高。据统计,包括拜耳、沙比克等在内的5家海外巨头占据了全球聚碳酸酯78%的市场。

研究显示,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分为光气界面缩聚法和熔融酯交换法。其中光气界面法工艺生产时,需要使用剧毒光气,对环境有很大影响;而熔融酯交换法生产方法简单,环境污染少。早期生产装置多采用界面光气聚合法生产,20世纪90年代后新建项目多采用熔融酯交换法。

光大证券研报称,拜耳在欧洲的工厂、GE集团在日本千叶和西班牙的工厂均采用熔融酯交换法工艺,这些国家的环保法规也相当严厉,但仍然能在当地保持产能。现在全球产能中,采用熔融酯交换法的占比约为25%。

2016年中国聚碳酸酯产能为87.5万吨/年,但基本都是国际巨头独资或合资工厂,外资占比超过80%。

据光大证券研报,包括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嘉兴)的14.7万吨产能、菱优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的8万吨产能为光气法产能,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20万吨产能为间接光气法产能。

近两年来,中国在聚碳酸酯行业逐渐突破,2016年江山化工10万吨聚碳酸酯产能投产,采用工艺为熔融酯交换法。

环保压力的外科手术式整顿正剧烈影响市场的短期价格走势,刺激上市公司业绩攀升,但真正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公司,并不能仅仅依靠外力刺激而产生,真正解决环保问题也绝不是督查和限产那么简单。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